廈門市集美大學

廈門市集美大學

廈門市集美大學(JiMei University),是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交通運輸部與福建省、國家海洋局與福建省、福建省與廈門市共建高校,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碩士研究生推免單位。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集美大學(2張)
集美大學福建省省屬多科性大學,省重點建設高校之一,面向全國招生。
(4月28日來自集美大學的訊息,從今年開始,集美大學獲批調整到本科一批招生,但航海類專業按本二批控制線錄取。同時,取消文史、理工類專科提前批,所有專科層次的院校都安排在高職(專科)批錄取。
就此,集美大學成為近五年來,繼華僑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福建醫科大學和福建中醫藥大學之後,升格為本一批招生的高校。)
集美大學辦學歷史悠久。集美大學的辦學歷史始於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1918年創辦的集美師範學校,迄今已有93年的辦學歷史,校訓“誠毅”為陳嘉庚先生和其弟陳敬賢先生所立。1994年,在原集美航海學院廈門水產學院福建體育學院集美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和集美高等師範專科學校等五所高校的基礎上合併組建集美大學。據有關數據顯示,學校占地面積1900多畝,校舍面積102多萬平方米,總資產約18.5億元,教學科研設備總值約3.5億元。學校建有萬兆高速校園網。圖書館建有數字信息檢索中心,館藏紙質文獻200多萬冊,各類電子圖書7531GB,中外文現刊4300多種,維普全文資料庫等中外文資料庫38個。
集美大學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集美大學辦學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江澤民同志親自為集美大學題寫校名並題詞,李鵬喬石李嵐清等中央領導對辦好集美大學也作了專門題詞。李嵐清同志親自為學校揭牌,並多次親臨學校視察指導。200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同志視察學校並為陳嘉庚先生銅像揭幕。
集美大學辦學特色鮮明,教學質量優異。“嘉庚精神立校,誠毅品格樹人”是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學校多年來生源充足、質量高,畢業生就業率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2008年,學校以“優秀”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集美大學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形成了航海、水產等面向海洋的學科專業特色和優勢。集美大學航海教育是我國培養高級航海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國內外具有較大的影響;水產學科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優勢和影響。
集美大學“十二五”期間的奮鬥目標是:立足地方、面向全國、服務行業,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培養套用型創新人才,初步把學校辦成一所有特色、高水平、國內知名的多科性地方大學。

辦學規模

集美大學辦學實力較強,辦學條件完備。現有20個學院,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覆蓋5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點(10個領域),63個本科專業,專業覆蓋工學、農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文學和法學等8個學科門類,全日制在校生25000多人。2009年,學校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高校。
學校現有航海學院、輪機工程學院、水產學院、生物工程學院、體育學院、財經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工商管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政法學院、文學院、工程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海外教育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和誠毅學院21個學院。有19個碩士學位授予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點,63個本科專業,專業覆蓋工學、農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文學和法學等八個學科門類,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海外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培養層次比較齊全的辦學體系,並成功開展了中外合作辦學。2009年,學校獲得福建省在2008-2015年期間僅有1個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資格。集美大學的體育系在福建取得了傑出的成就,集美大學體育學院占地面積160畝。該校擁有教學實驗大樓、標準塑膠田徑場塑膠籃球場、排球館、網球場、羽毛球館、舉重館、健身館等場館設施。學院開設有專業必修課、公共課和選修課共24門。其中田徑課程被評為福建省精品課程。學院自創辦以來,培養出了大量的體育人才。
2004年4月集美大學體育學院又與集美大學公共體育教學部合併組成新的體育學院,現為5個專業委員會、1個體育科學研究所、13個教研室和1個綜合實驗室、1個場館設備管理中心。學院開設專業有體育教育、民族傳統體育、社會體育、運動訓練等。學制以4年本科為主。2005年經國家教育部學位辦評審,福建省教育廳批覆,同意本院開辦研究生教育,設定體育教育訓練學和體育人文科學兩個碩士專業。有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研究基地;有11個省級重點學科,10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34門省級精品課程,6個省級教學團隊,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校占地面積1900多畝,校舍面積102萬平方米,新校區入選新中國成立60周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是全國高校唯一入選的項目。學校建有萬兆高速校園網,圖書館建有數字信息檢索中心,館藏紙質文獻216萬冊,各類電子圖書7531GB,中外文現刊2900多種,維普全文資料庫等中外文資料庫39個。
集美大學體育學院培養了大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具備系統地掌握體育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體育工作規律,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有所專長,能在中等學校等從事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餘體育訓練和競賽工作,並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需要的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級人才,並能從事民眾性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諮詢指導、經營開發、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 2750人,其中專任教師1585人,正高職稱174人,副高職稱530人,雙聘院士1人,教授150人,副教授48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92人,。1人入選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3人入選“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7人入選“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雙聘院士5人。學校現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省級人選11人,先後有5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辦學特色

辦學特色突出,社會聲譽良好。2008年以“優秀”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嘉庚精神立校,誠毅品格育人”成為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學校生源充足,生源質量高,錄取分數線在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集美大學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形成了航海、水產專業優勢和特色。在全國航海院校,集美大學排名第三。集美大學航海教育是中國培養高級航海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國內和東南亞具有較大的影響,是國內高水平航海院校之一;水產學科是福建省水平較高的學科之一,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優勢和影響。

科研成果

多年來,集美大學體育學院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績,先後承擔科研項目共50多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3項,國家各部門和省級項目30項;出版論著、教材90餘部,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每年在100篇左右。 集美大學體育學院教職工參加編寫了十幾本專著和教材,論文眾多,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每年在100篇左右。

校董會

1996年9月,集美大學校董會成立。校董會是學校重大事務的巨觀決策機構,每屆任期四年,校董會常務校董會議每年一次,全體校董會議每兩年一次。中共福建省委書記是當然的校董會名譽主席,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長是當然的校董會主席。具體數據:顧問(3人)、主席(1人)、副主席(6人)、常務校董(82人)、校董(114人)、秘書長(1人)、副秘書長(4人)

領導班子

校長:蘇文金

校長:蘇文金(2張)
黨委書記:辜芳昭

黨委書記:辜芳昭(2張)
黨委副書記:葉美萍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羅良庚
黨委常委、副校長:關瑞章
黨委常委、副校長:黃德棋

校史沿革

1918年:集美師範
1920年:集美學校水產科、集美學校商科
1927年:集美幼稚師範、集美水產航海學校、集美商業學校
1932年:集美鄉村師範、集美水產航海學校、集美商業學校
1933年:集美師範學校、集美水產航海學校、集美商業學校
集美師範學校,後設師範選科,分文、理、史、地、藝五個專業,初具初級師範雛形;1927年又增辦幼兒師範。1932年增辦集美鄉村師範。,1937年抗戰開始停止招生,1938年,全部學生畢業後停辦。
1958年,集美師範學校復辦,遷至鼓浪嶼,改名為廈門師範學校。
1960年,改名為廈門師範學院
1963年,裁撤併入福建第二師範學院(漳州)。
1972年,在鼓浪嶼創建廈門師範學校。
1975年廈門師範學校大專班創建(合署)
1979年廈門師範學校大專班升格為廈門師範專科學校
1980年廈門師範專科學校更名為集美師範專科學校
1993年集美師範專科學校更名為集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1975年,遷回集美,開辦廈門師範大專班(理化專業)。
1978年,創立“廈門師範專科學校”,設中文、數學、物理、化學、地理五個專業。
1980年,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集美師範專科學校”。
1958年:廈門師範專科學校、集美航海學校、集美商業學校
1959年福建體育訓練大隊、福建體育專科學校創建並升格為福建體育學院 1961年福建體育學院改建福建體育學校。
1965年福建體育學校撤銷
1978年福建體育學校複製並升格為(復校)福建體育學院
1959年:廈門師範專科學校、集美航海學校、集美商業學校、福建體育學校
1941年福建私立集美職業學校(商科)改建私立集美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私立集美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更名福建私立集美高級商業學校
1952年福建私立集美高級商業學校更名集美財經學校
1959年集美財經學校、廈門紡織工業學校、泉州食品工業學校合併組建福建集美輕工業學校
1958年廈門紡織工業學校創建
1960年福建集美輕工業學校升格福建集美輕工業學院
1962年福建集美輕工業學院改建福建集美輕工業學校
1965年福建集美輕工業學校(部分)改建集美財經學校
1968年集美財經學校撤銷
1980年廈門財經學校創建
1985年廈門財經學校升格為福建集美財政專科學校
1993年集美財政專科學校更名為集美財經高等專科學校
1988年鷺江職業大學(附屬中專學校)創建
1992年鷺江職業大學(附屬中專學校)改建廈門工業學校
2004年廈門工業學校併入集美大學
1952年私立集美高級水產航海職業學校更名為福建省同安私立集美水產航海學校
1955年福建省同安私立集美水產航海學校更名為福建省廈門市私立集美水產航海學校
1958年福建省廈門市私立集美水產航海學校(航海部分)分建廈門市私立集美航海學校
1960年福建交通中專學校創建(合署)
1960年福建省交通幹部學校併入(合署)福建交通專科學校
1954年福建省交通廳幹部訓練班創建
1957年福建省交通廳幹部訓練班更名為福建省交通幹部學校
1960年廈門市私立集美航海學校(汽車、公路專業)裁撤併入福建交通專科學校1961年廈門市私立集美航海 學校更名福建集美航海學校
1962年福建交通中專學校撤銷併入福建集美航海學校
1970年集美航海學校裁撤併入廈門大學
1973年廈門大學(航海專業,原集美航海學校)分建出福建集美航海學校
1972年廈門水產學院創建
1978年集美航海學校升格為集美航海專科學校
1989年集美航海專科學校升格為集美航海學院
1980年:集美師範專科學校、集美航海學校、福建財經學校、福建體育學校
1994年:集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集美航海學校、福建財經學校、福建體育學校
1974年:集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集美航海學校、福建財經學校、福建體育學院
1978年:集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廈門水產學院、集美航海專科學校、福建財經學校、福建體育學院
1985年:集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廈門水產學院、集美航海專科學校、集美財經專科學校、福建體育學院
1994年:集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廈門水產學院、集美航海學院、集美財經高等專科學校、福建體育學院。2003年: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獨立學院)成立
2004年原鷺江職業大學(附屬中專學校)-廈門工業學校併入集美大學
1994年:集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福建體育學院、廈門水產學院、集美航海學院、集美財經高等專科學校等合併成立集美大學

校主傳略

陳嘉庚(2張)校主陳嘉庚傳略
辛亥革命到全國解放這三十多年的風暴中,出現了許多人們難以忘卻的歷史人物,毛澤東主席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是其中的一位。 陳嘉庚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為中國人民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不論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他都跟隨著時代的步伐不斷前進。他把一生獻給愛國興學,獻給救亡大業,獻給振興中華,成為華僑的一代領袖和楷模,贏得了全國人民的尊敬。
陳嘉庚生於國難,長於國難。 1874年10月21日誕生於福建省同安縣集美村(現屬廈門市),那裡距離因鴉片戰爭失敗而被迫通商的“五口”之一的廈門只有一水之隔。他目睹中法戰爭法國戰艦侵入福州馬尾,目睹台灣割給日本侵略者,目睹鼓浪嶼淪為帝國主義的共同租界,從清王朝辱國喪權和腐敗無能的現實中,逐步認識到政治變革的必要,增強了愛國心。
陳嘉庚在貧窮落後、民生調蔽的家鄉度過了青少年時期,念的是私塾。十七歲遠離家鄉,到南洋謀生。父親杞佰在新加坡開一家不大的米店,陳嘉庚就在那裡服務了十三年,直到米店收盤,才出而獨立經營黃梨罐頭廠。他很快就嶄露頭角,以開拓者的姿態,從事橡膠墾殖業,被稱為東南亞橡膠王國的四大開拓者之一。1911年前,他從黃梨廠、橡膠園和米店獲利數十萬元,成了同業中的佼佼者。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他的事業迅速發展提供了機會,橡膠不斷漲價,海運業獲利豐厚。1923年到1925年他已成為一萬五千英畝橡膠園的擁有者,橡膠製品遍銷五大洲。他還經營米廠、木材廠、冰糖廠、餅乾廠、皮革廠,資產達一千二百萬元(叻幣,約值黃金百萬兩),“華僑大實業家”之名遠馳海內外。

陳嘉庚和孫中山(2張)
然而這一大實業家的“黃鵠之志”,不在發財,而在於報國。他在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哺育下參加了同盟會,辛亥革命時被新加坡閩僑舉為福建保全會會長,募款支持福建光復和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動;並為發展當地華僑教育作出貢獻。1912年他回鄉創辦集美國小校,在其手撰的《集美國小記》中,把興學目的說得很明確:“余僑商星洲,慨祖國之陵夷,們故鄉之哄斗,以為改進國家社會,舍教育莫為功。”十數年內陸續增辦各種類型學校,到1927計有:男子國小、女子國小、男子師範學校、男子中學、女子中學、水產航海學校、商業學校、農林學校、幼稚師範學校、國學專門學校,統稱集美學校。1923年孫中山大元帥批准“承認集美為中國永久和平學村”。
1919年爆發“五四”運動,陳嘉庚看到了新的希望,以愚公移山的氣概創辦廈門大學,“通告”宣稱:“民心不死,國脈尚存,以四萬萬之民族,決無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達,尚有子孫,如精衛之填誨,愚公之移山,終有貫徹目的之一日。”這是當時全國唯一獨資創辦的大學。
世界經濟危機襲擊著殖民地經濟的時候,陳嘉庚以硬骨頭精神同英國壟斷資本集團進行不折不撓的鬥爭。壟斷資本集團強迫他停止提供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的經費,他憤然說:“不,企業可以收盤,學校絕不能停辦!”1934年,陳嘉庚股份有限公司終於在困難重重中收盤。企業失敗了,“傾家興學”的美名永存。黃炎培說:“發了財的人,而肯全拿出來的,只有陳先生。”
陳嘉庚不但為教育事業鞠躬盡瘁,而且具有卓越的教育思想。他提倡學生要在德育、智育、體育諸方面全面發展,倡辦職業技術教育,高度重視師範教育,認為“沒有好教師就沒有好學校”,等等。這些,即使在今天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也具有可供借鑑的意義。
陳嘉庚的華僑領袖地位是在抗日鬥爭中確立的。1928年他擔任“山東慘禍籌賑會”會長,第一次把華僑抗日力量團結起來。 “七七”事變發生後,他又被推舉為“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主席,領導南洋一千二百萬華僑出錢出力,支援祖國抗戰,使華僑愛國大團結進入一個新階段。
陳嘉庚不但關心祖國的難胞,尤其關心民族的興亡。在南僑總會成立不久,他曾向重慶國民黨中的妥協派發出了最猛烈的抨擊。 當時廣州武漢相繼淪陷,人心動盪,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公然發表對日和平談話,抗日統一戰線面臨著最大的危險。陳嘉庚當即以 參政員的身份向正在開會的國民參政會提出“敵未出國土前言和 即漢奸”的電報提案。這個提案被會議熱烈通過。鄒韜奮稱這寥寥 十一個大字是“古今中外最偉大的一個提案”。汪叛國後,陳嘉庚致 電蔣介石,要求“宣布其罪,通緝歸案”。這種大義凜然、頑強鬥爭的民族氣節非常可貴!
訪問延安是陳嘉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轉折點。在這以前,他把民族的命運寄希望於國民黨政府。1940年3月,他率“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到了重慶,親自觀察到國民黨統治集團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醜惡行徑,“國共摩擦似有劍拔弩張之勢”,遂不顧國民黨當局的阻攔,在侯西反李鐵民陪同下毅然訪問延安。在那裡,他會見了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和其他中共領導人,參觀了抗日根據地的學校、工廠、機關,考察了陝北人民生活,“斷定國民黨蔣政府必敗,延安共產黨必勝”。後來,他在《南僑回憶錄》開弁言中寫道:“見其勤勞誠樸,忠勇奉公,務以利民福國為前提,並實行民主化,在收復區諸鄉村推廣實施,與民眾辛苦協作,同仇敵愾,奠勝利維新之基礎。”他醒悟了,“如撥雲霧而見青天”,從此堅決轉向擁護中國共產黨,這對一代華僑產生了歷史性的影響。他回新加坡召集第二屆南僑大會,宣布國共摩擦的真相,指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對頑固派勢力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推動廣大華僑堅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鬥爭。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太平洋戰爭期間,陳嘉庚組織“新加坡華僑抗敵動員總會”,被推舉為主席。在英軍放棄新加坡前夕,經親友一再催促,方悄然轉移到印度尼西亞去,集美和廈大校友黃丹季、郭應麟、林翠錦(女)等冒著生命危險,掩護他匿居印尼瑪琅。他在這期間撰寫《南僑回憶錄》,身懷一包氰化鉀,隨時準備以身殉國;他曾賦詩明志:“何時不幸被俘虜,抵死無顏諂事敵”。高風亮節,堪為後人矜式。
陳嘉庚終於躲過了敵人的魔掌,日本投降後,安全回到新加坡,受到華僑五百個社團的歡迎。1945年11月18日,重慶十團體舉行“陳嘉庚安全慶祝大會”,毛澤東主席送的“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祝詞,成了歷史性評價。
當時,全國人民既歡慶抗戰勝利,又注視和平建國的前途。陳嘉庚對重慶談判不抱希望,認為“還政於民,謀皮於虎。蜀道如天, 憂心如搗”。果然,全面內戰不幸爆發了,陳嘉庚以“南僑總會”主席名義致電美國總統杜魯門,美國參、眾兩院議長等,明確表示反對美帝國主義支持蔣介石發動反人民內戰,於美蔣的反動陰謀以有力打擊。為了鬥爭的需要,陳嘉庚在胡愈之張楚琨、李鐵民的協助下,創辦《南僑日報》,毛澤東主席為該報題詞:“為僑民利益服務”。這家報紙對於團結廣大華僑民眾,支援祖國解放鬥爭作出了貢獻。同國民黨統治區廣大人民民眾的民主愛國運動相呼應,陳嘉庚組織了“新加坡華僑各界促進祖國和平民主聯合會”,並被選為該會主席,領導華僑以實際行動支持祖國的民主運動。

陳嘉庚和毛澤東(2張)
1949年新中國誕生,陳嘉庚應毛澤東主席的邀請,回國參加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他被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此後,定居集美的十二年是他一生最愉快的時期。他生活在夢寐以求的社會主義祖國,看到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內心的喜悅與興奮是難以形容的。正如他1955年旅行全國所得的結論:“事實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使國家富強,使人民幸福。”(《偉大祖國的偉大建設》)報國的積極性更高了。董必武贈以集句:“樹立甚宏達,壯心不肯已”。他把自己在新加坡的產業變為現款加上籌款共匯回一千多萬元(人民幣),用於擴建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對國家大政和家鄉建設提出許多具有卓見的建議,得到人民政府的重視和採納,其中尤以鷹廈鐵路廈門海堤的建設方案最為人們所熟知。他是黨的真正諍友,在國家事務方面如有不同意見,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做到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他激動地說:“知我者黨也!”
陳嘉庚恪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古訓,生活樸素,自奉菲薄,居舊室,自定一伙食標準每日不超過五角。他身體力行的座右銘是:“應該用的錢,千萬百萬也不要吝惜,不應該用的錢,一分也不要浪費!”臨終他把遺產三百萬元(人民幣)全部獻給國家。
陳嘉庚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華東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
1961年8月21日,陳嘉庚病逝於北京。彌留時他仍殷切盼望台灣回歸祖國,並囑咐“把集美學校辦下去”。遺著有:《南僑回憶錄》、《南僑正論集》、《住屋與衛生》、《民俗非論集》及《新中國觀感集》。
國家給予陳嘉庚以國葬的哀榮,靈樞運回集美,安葬於“鰲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