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集美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是由廈門市人民政府、新加坡陳嘉庚國際學會和集美大學三方聯辦的一所具有國際合作性質的開放型高等學府,是福建省高等教育改革的試驗院校之一。學院設董事會,廈門市市長任董事會主席,集美大學校長和陳嘉庚國際學會秘書長任董事會副主席。
學院成立於1995年,並於同年秋季開始招生。現任院長蔣曉蕙,兼任學院管理學資深教師。學院開辦以來,秉承“誠毅”校訓,堅持"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強化英語、突出微機、注重套用、培養能力"的辦學宗旨,廣泛吸收和借鑑國內外經濟管理教育的有益經驗,深化教學改革,在管理體制、專業設定、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素質培養等方面,擺脫舊教學模式的束縛,逐步建立起與國際工商管理教育相互接軌的新教育體系。
管理體制
根據學院章程,學院在領導體制上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董事會是學院最高權力機構。但同時學院是集美大學的組成部分之一,在人、財、物的管理和辦學方面具有相對獨立的自主性。
師資力量
學院現設有工商管理、市場行銷、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旅遊管理和電子商務5個本科專業,農業推廣碩士(農村區域經濟),在校本科生2300餘人,研究生64人。學院有教師9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8人、博士和在讀博士31人,青年教師都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學院充分發揮中外合作優勢,聘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做客座教授。
學院注重與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合作交流,已與戴爾(中國)有限公司、廈門建發集團、廈門國貿集團、廈門象嶼集團、廈門招商銀行和福建中煙工業公司等40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關係。學院已向社會輸送5000多名畢業生,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學院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都在90%以上。
辦學規模
學院教學大樓面積一萬多平方米,坐落在風景秀美的集美學村西區的杏林灣畔,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學院擁有電子商務實驗室、計算機語音室、行為科學實驗室、會計實驗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等教學科研設施,通過幾年的發展,學院辦學條件不斷完善和提高,辦學實力不斷增強。
學院擁有設備齊全、功能完善的教學樓和辦公樓,設有綜合管理實驗室、會計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實驗室、行為科學實驗室、計算機語音室、客房模擬實訓室、餐飲模擬實訓室和休閒旅遊實訓室。
科研教學
學院有省級特色專業1個、校級教學團隊2個。多年來科研立項105項,科研經費368萬元。在各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462篇,獲科研獎勵21項,其中省部級2項,其他獎勵19項。
根據辦學特色要求,學院高度重視英語教學,CET-4、CET-6的通過率、平均成績、優良率都居省內高校前列,學生參加全國英語競賽,多次獲得全國一等獎、省特等獎等獎項。學院注重培養學生計算機實際套用能力,學生連年在全國全省計算機統考中獲得優良成績。此外,學生在全國、省市創業大賽、辯論賽、網路大賽等各類比賽中都取得良好成績。
科研方向
序號 | 研究方向 | 主 要 研 究 內 容 |
1 | 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 | (1)研究學科的基本理論與方法體系。(2)研究學科的前沿理論與實務。如:經濟制度變遷與會計規範建設的關係、企業組織結構與會計控制的關係、資本市場與會計信息披露的關係、企業行為與會計選擇的關係、可持續發展與會計的關係、金融工具創新與會計的關係、知識資本與會計的關係等當前會計界的研究熱點與重點課題。 |
2 | 管理會計與管理控制系統 | (1)結合現代管理理論,從學科的角度探索管理會計問題,通過研究尋找能夠解釋、指導並可以套用於實踐的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在研究中既關注組織外部環境的變化(如科技高速發展、經濟的全球化、市場競爭和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等);也關注組織內部環境的變化(如組織形式、管理模式、企業文化、信息技術手段、經營管理理念和競爭戰略等),著眼於管理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責任會計與作業管理的發展與創新、戰略管理會計等後現代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問題的研究。(2)從戰略的高度研究管理會計發展與創新的現實環境,理論結構和方法體系的構建問題。 |
3 | 審計理論與方法 | (1)審計基本理論、套用理論和前沿理論,包括審計規範體系;(2)審計風險與審計方法、審計模式、審計報告、審計責任與審計計畫的理論;註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的功能完善等。 |
學院成就
成果類別 | 獲獎名稱及等級 | 發表刊物(出版社) | 級別 |
論文 | 獲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 | 省級 | |
專著 | 獲廈門市第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專著三等獎 |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6.10 | 市級 |
論文 | 獲廈門市第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 | 市級 | |
課題 | 獲廈門市第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 市級 | |
課題 | 獲廈門市集美區政府2000年度重點課題一等獎 | 區級 | |
課題 | 獲福建省委宣傳部、省社會科學聯合會頒發的“優秀建言獎” | 省級 | |
論文 | 獲中國當代優秀管理科學成果二等獎 | 《技術經濟》2002年第5期,17-19 | |
課題 | 獲廈門市集美區政府2001年度重點課題一等獎 | 區級 | |
論文 | 獲2000年度中國改革實踐與社會經濟形勢社科成果二等獎 | 《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0年第23卷第5期,443-447 | |
論文 | 獲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全國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 ||
論文 | 獲廈門市第五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 | 《生產力研究》2001年第6期 | 市級 |
論文 | 獲廈門市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 | 《世界經濟》2000年第5期,46-49 | 市級 |
論文 | 獲廈門市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 | 《系統辯證學學報》2002年第10卷,第2期 | 市級 |
論文 | 獲廈門市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 | 市級 | |
論文 | 獲廈門市財政學會“象嶼杯”徵文活動,二等獎 | 市級 | |
論文 | 獲國家稅務總局頒發第四次國際稅收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 省級 | |
專著 | 獲廈門市第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專著三等獎 |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03 | 市級 |
論文 | 獲廈門市第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 | 《國際貿易問題》2003年第9期 | 市級 |
論文 | 獲廈門市第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 | 市級 | |
論文 | 獲廈門市第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 | 《農業經濟問題》2002年第10期 | 市級 |
論文 | 獲廈門市第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 |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3年第13卷第1期 | 市級 |
論文 | 獲2005年度廈門市社科學會優秀調研論文優秀獎 | 市級 | |
論文 | 獲福建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 | 省級 | |
論文 | 獲廈門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 市級 | |
課題 | 獲廈門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市級 | |
論文 | 獲廈門市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 | 《稅務研究》2006年第9期 | 市級 |
論文 | 獲廈門市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 | 《系統辯證學學報》2005年第5期 | 市級 |
論文 | 獲廈門市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 | 《特區經濟》2005年第6期 | 市級 |
論文 | 獲廈門市第六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 | 市級 | |
論文 | 獲2008年泉州市統計科學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 市級 | |
論文 | 收錄在《當代中國科技成果彙編》,獲“經濟管理類一等獎” | 《集美大學學報》2001年第4卷第2期,31-34 | |
論文 | 收錄在《二十一世紀中國發展戰略論文集》,獲“國際優秀論文獎” | 《集美大學學報》2000年第3卷第3期,19-22 | |
論文 | 2010年福建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三等獎 | 市廳級 | |
論文 | 福建省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9216) | 省級 | |
論文 | 廈門市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 市級 | |
論文 | 廈門市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 市級 | |
論文 | 廈門市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 廈門社科重點課題研究成果 | 市級 |
論文 | 廈門市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 懷化學院學報 | 市級 |
專著類 | 廈門市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市級 |
論文 | 廈門市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 世界經濟 | 市級 |
論文 | 福建省經濟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 | ||
論文 | 福建省經濟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 |
地理位置
學院名:集美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地址:福建省廈門市廈門市集美區銀江路185號集美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