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2年9月,福建私立集美水產商船專科學校與廈門大學航務專修科合併成立福建航海專科學校,1953年合併至大連海運學院,1958年,集美學村恢復航海教育,成立廈門市私立集美航海學校,1973年,撤銷廈門大學航海專業,復辦集美航海學校。1978年底,學校更名為集美航海專科學校。1989年5月更名為集美航海學院。1994年10月,集美學村原集美航海學院、廈門水產學院、福建體育學院、集美財經高等專科學校、集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五所高校合併組建為集美大學,學院更名為“集美大學輪機工程學院”。集美大學是福建省省屬多科性大學,省重點建設高校 , 交通運輸部 、 國家海洋局 與福建省共建高校,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面向全國招生,福建省省內本科一批招生院校。
學院情況
集美大學輪機工程學院是我國培養航海類高級人才的重要基地,先後為祖國和世界航運業培養了近萬名的高級航海人才,在國內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國際航運界也享有一定的影響。
現有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船舶與海洋一級學科工學碩士點,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輪機工程學科是福建省重點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通過國家教育部博士點授權學科立項建設。開設輪機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船舶電子電氣工程等四個本科專業。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11人,副教授(級)41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9人。
學院現有福建省船舶與海洋工程重點實驗室、福建省船舶行業技術開發基地、福建省高校船舶與海洋工程工程技術中心、廈門市射頻識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船舶工程技術研究所,自動化技術研究所等科研機構。
在長期教學和科學研究基礎上,形成極具特色和雄厚基礎的的五個學科方向:現代輪機管理工程、船舶電子與電氣控制工程、船舶設計製造技術與生產管理、熱能與動力工程、機械電子工程。自2010年以來,學院先後完成了七十多項省級以上及橫向科研課題,經費達1600多萬元。多項成果通過省級鑑定,其中“ 船舶輪機自動控制系統仿真技術及套用”、“射頻識別只能設備及物聯網套用”項目榮獲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工程機械液壓系統動態性能測試與仿真平台”項目榮獲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申請並獲得七項國家專利,多項技術已和企業對接,自主研發的虛擬和實物相結合的混合型輪機模擬器已經獲得廣泛套用。
輪機工程學院將一如既往地立足於福建省,服務海西,面向世界,著力為航運業培養套用型優質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
地理位置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
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11人,副教授(級)41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9人。
學院現有福建省船舶與海洋工程重點實驗室、福建省船舶工程技術開發基地、福建省(高校)船舶與海洋工程工程技術中心、廈門市射頻識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船舶工程技 術研究所,自動化技在長期教學和科學研究基礎上,形成極具特色和雄厚基礎的的五個學科方向:現代輪機管理工程、船舶電子與電氣控制工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與製造、熱能與動力工程、機械電子工程。2008年來完成了100多項省級以上及橫向科研課題,總經費達2500多萬元。多項成果通過省級鑑定,其中“ 多功能射頻信號採集與處理智慧型終端 ”項目榮獲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申請並獲得二十多項國家專利,多項技術已和企業對接。術研究所等科研機構。
專業介紹
船舶電子電氣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21世紀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符合國際和國家海船船員適任值班標準要求,具備船舶電子、電氣與控制工程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及技能,熟悉海船運輸安全和海洋環保相關公約和法律法規,綜合素質好,實踐能力強,能在船舶運輸及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船舶電子、電氣與控制系統的運行維護、修造、管理和設計開發等工作,具有“誠毅”品格、創新精神和國際競爭力的航海類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畢業生應具有以下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養成良好的體育鍛鍊和衛生習慣,具備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規定的心理素質、健康標準和體能要求。
掌握一門外語,具備英語聽、說、讀、寫基本能力,能順利地閱讀本專業方向的外文書籍和資料,並能順利地套用英語就國際航運事務和相關技術進行溝通交流。
掌握本專業方向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主要包括強電、弱電相關的基礎理論(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計算機網路),控制基礎理論(單片機原理及套用、自動控制原理、PLC原理及套用)、電機學、機械基礎等。
掌握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規定的船舶電子電氣員職業能力標準所要求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了解本專業方向的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熟悉國際和國家關於海船運輸安全和海洋環保方面的公約和法律法規。
參加國家海事局規定的有關合格證訓練項目、理論考試科目和評估項目訓練,通過國家海事局考試並具備規定的海上資歷後,可取得無限航區船舶電子電氣員適任證書。
主幹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核心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線性代數、複變函數與積分變換、程式設計基礎理論、大學英語、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及套用、船舶電機與拖動、自動控制原理、電力電子技術、PLC原理及套用、船舶區域網路技術及套用、主機遙控與機艙監測、船舶電站及其自動化裝置、船舶通信系統、船舶導航設備、船舶輔助機械控制系統、船舶電子電氣專業英語、船舶電子電氣專業英語聽力與會話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實驗、課程設計、海船船員專業合格證、船舶航行教學實習、工程訓練、綜合訓練、畢業實習與論文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21世紀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獲工程師基本訓練,具備電氣工程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在電氣行業及相關工業領域從事電氣設備及其控制的運行管理、產品研發、工程設計與施工、系統集成以及設備檢修等工作,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畢業生應具有以下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系統地掌握本專業必需的技術基礎理論,主要包括電學基礎理論(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與套用(感測器與檢測技術、單片機原理及套用、計算機控制技術),電力電子技術、電機與拖動基礎、自動控制原理、運動控制系統、電氣控制與PLC套用等方面知識等。能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靈活地綜合套用於工程實踐中,具有研究和解決電氣設備及其控制工程實際問題的初步能力,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初步科技研究與開發能力。
主幹學科: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
核心課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陳嘉庚精神、大學信息技術基礎、程式設計基礎理論(C語言)、大學英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線性代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及套用、感測器與檢測技術、電機與拖動基礎、自動控制原理、電力電子技術、電氣控制與PLC套用、計算機控制技術、運動控制系統。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工程訓練、社會實踐、畢業實習與論文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輪機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21世紀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符合國際和國家海船船員適任值班標準要求,具備輪機工程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及技能,熟悉海船運輸安全和海洋環保相關公約和法律法規,綜合素質好,實踐能力強,能在船舶運輸及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輪機工程相關設備和系統的運行維護、修造、管理和技術開發等工作,具有“誠毅”品格、創新精神和國際競爭力的航海類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畢業生應具有以下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養成良好的體育鍛鍊和衛生習慣,具備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規定的心理素質、健康標準和體能要求。
掌握一門外語,具備英語聽、說、讀、寫基本能力,能順利地閱讀本專業方向的外文書籍和資料,並能順利地套用英語就國際航運事務和相關技術進行溝通交流。
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主要包括機電、液壓設備和系統相關的基礎理論(機械製圖、工程力學、工程流體力學、輪機熱工基礎、輪機工程材料、電工學、單片機原理及套用等)以及自動控制的基礎理論等。
掌握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規定的船舶輪機員職業能力標準所要求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了解本專業方向的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熟悉國際和國家關於海船運輸安全和海洋環保方面的公約和法律法規。
參加國家海事局規定的有關合格證訓練項目、理論考試科目和評估項目訓練,通過國家海事局考試並具備規定的海上資歷後,可取得無限航區船舶輪機員適任證書。
主幹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核心課程:機械製圖、工程力學、工程流體力學、輪機熱工基礎、機械設計基礎、輪機工程材料、電工學、船舶柴油機、船舶輔機、輪機維護與修理、輪機英語、船舶電氣設備及系統、輪機自動化;船舶管理*、船舶動力裝置技術管理*、輪機英語聽力與會話*、船舶電站及其自動化裝置*;船體結構與製圖#、船舶動力系統設計與安裝工藝#、計算機輔助船舶設計與製造# 等。(註:上標*的課程是專為輪機管理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上標#的課程是專為船機修造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未標註的課程為兩個修讀方向共有的主要課程。)
船舶與海洋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21世紀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獲工程師基本訓練,具備船舶與海洋工程基礎理論知識與專業基本技能,側重為各地方船廠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培養基礎紮實、專業知識過硬、踏實肯乾,能勝任船舶設計、製造、試驗調試、檢驗、經營、管理等工作,具有“誠毅”品格、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畢業生應具有如下知識、能力和素質。
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必需的技術基礎理論,主要包括工程力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船舶流體力學、船舶結構力學)、船體結構與製圖、機械設計基礎、電工學、船舶工程材料與焊接、船舶與海洋工程建造技術、船舶靜力學、船舶阻力與推進、船舶設計原理、船體強度與結構設計等基本理論。
熟悉本專業領域內1-2個專業方向或有關方面的專業知識,了解其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具有本專業必需的製圖、計算、測試、調研、查閱文獻和基本工藝操作等基本實踐技能,具有船舶設計、修造工藝以及船舶監修監造的初步能力。
具有一定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較強的計算機套用能力,能較熟練使用計算機工具解決工程中的有關問題。
對於不同專業方向,培養規格又有所側重
“船舶製造”方向的學生要求了解現代造船模式基本理論,具有較強的結構設計、建造技術以及生產組織管理方面的知識和船體生產設計能力。
“船舶舾裝”方向的學生要求了解現代造船模式基本理論,具有較強的船舶外裝、塗裝和艙室內裝方面的知識和舾裝生產設計能力。
主幹學科:數學、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
核心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線性代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信息技術基礎、程式設計基礎(C語言)、大學英語、機械製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船舶流體力學、電工學、船舶結構力學、船舶靜力學、船舶工程材料與焊接、船舶阻力與推進、船體結構與製圖、船體強度與結構設計、船舶設計原理、船舶與海洋工程建造技術、計算機輔助船舶設計與建造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實驗、課程設計、船廠實習、工程訓練、畢業實習與論文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專業設定
集美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設有以下4個研究方向:現代輪機管理工程、船舶輪機自動化與仿真、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製造及可靠性、船舶與海上裝置能源工程。2009年集美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獲批成為新增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的一級學科點;現有1個“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輪機工程”和“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二級學科碩士點,以及1個“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學位碩士點。學科現有雙聘院士2名,教授19人,副教授20人;其中22人獲得博士學位,9人具有海外留學或研究經歷。依託“輪機工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熱能工程”3個福建省重點學科,以及“福建省船舶與海洋工程重點實驗室”(閩科計[2009]51號)和“福建省清潔燃燒與能源高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閩科計[2009]37號)2個省部級研究平台,集美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不斷在學術研究和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方面取得顯著的進步和可喜的成績。2008年以來已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主持開展科技部“科技人員服務企業項目”3項、“863計畫項目”子課題1項,以及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其它省部級科研項目近20項;近3年科研經費年均達到759萬元/年。
現代輪機管理工程
有教授4人,博士5人,3人具有海外留學/研究經歷;已獲得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3項省部級和市廳級科研項目的資助;獲得廈門市科技進步獎1項;科研到賬經費累計達400餘萬元,其中縱向科研經費100多萬,取得較好的研究積累,已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30餘篇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其中近20篇論文被SCI/EI/ISTP收錄;建有多個具有特色的學科研究平台和擁有多種先進的檢測儀器設備,具備良好的實驗研究條件。
特色一:運用系統仿真和實驗研究相結合的手段,研究船舶空調及冷藏設備的最佳化設計及控制,研究各類先進的節能技術在船舶空調及冷藏設備中的套用,對適用於船舶製冷設備的綠色環保製冷劑展開創新性的基礎研究。建有較具特色的船用變風量空調系統實驗台、綠色製冷劑及高溫熱泵實驗台,在建船用冷藏貨櫃性能及故障診斷實驗台、船用轉輪除濕空調實驗台、船舶餘熱驅動的吸附製冷實驗台等學科研究平台。
特色二:以研發適配於典型船舶(港口作業船、渡輪、郵輪、勘探船)動力系統特性的燃料電池推進系統中燃料高效儲運技術為目的,開展由碳/催化金屬/鎂系合金製備複合儲氫材料的套用基礎研究,探尋合成高效複合儲氫材料的技術措施。擁有法國塞塔拉姆儀器公司的PCT ProE&E高壓氣體吸/脫附分析儀,建有性能先進的燃氣(氫氣、甲烷)高壓吸附實驗台。
特色三 :採用實驗和仿真相結合的手段,開展船舶柴油機的性能測試及燃燒性能分析;運用油液檢測、振動信號分析等手段,對船舶柴油機的典型故障進行診斷研究;著力研究先進檢測技術以及新型感測器、磁記憶技術在船舶動力裝置性能測試和故障診斷中的套用。建有船舶柴油機性能實驗室,現有奧地利DEWETRON燃燒分析儀、AVL煙氣分析儀等先進檢測儀器設備。
船舶輪機自動化與仿真
有教授5人,博士5人,擁有福建省重點學科“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建有船舶數位化設計中心以及船舶液壓系統及元件性能測試平台,現有TRIBON、CADDS5、SB3DS 、ADAMS、ANSYS等專業軟體;已承擔省部級科技項目11項,其它橫向課題7項,科研到賬經費累計近565萬元;鑑定/驗收成果6項,獲軟體著作權3個,發表學術論文41餘篇,其中EI檢索論文10篇。
特色一:套用神經網路方法進行船舶分段測量數據與設計模型數據坐標變化的誤差分析,解決船體三維分段最優配準的數位化測量的關鍵問題,建立非線性最優配算模型與特徵值分析方法,進行分段測量信息對船舶建造過程的誤差預測,提高造船精度。現擁有船體設計與工藝設計開發平台,長期與廈門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展船舶數位化造船與精益造船研究,解決船舶分段無餘量製造關鍵技術問題。
特色二:長期開展船舶系統可靠性安全性研究,重點開展散貨船綜合安全性評估新方法研究。將故障模式分析、獨立系統的可靠性研究與檢測技術相結合,進行系統載入試驗與模擬載入方法的理論研究與套用。將仿真技術與半物理仿真技術運用於船舶製造與機電設備性能研究,重點對安全航運中船舶舵機機電系統進行可靠性研究,建立起具有研發、試驗和測試為一體的國內唯一的綜合性液壓試驗平台,以及先進的整機車載測試系統、港口設備分系統實驗平台、船舶液壓舵機模擬載入實驗平台。
特色三:以無損探傷、材料分析、油液監測等檢測技術,開展船舶及海上裝備運行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研究。依託船舶檢驗檢測技術平台,進行動力裝置的磨損、腐蝕及疲勞的模擬實驗和仿真計算,以及對損毀設備零部件的失效分析,對設備進行可靠性評估及殘餘壽命預測。利用電漿輔助球磨製備納米功能材料的技術、納米電刷鍍技術以及特種焊接技術,對關鍵海上裝備及船舶零部件進行先進再製造工藝的研究。
學院成就
多年來,該院的教學成果碩果纍纍:輪機工程專業榮獲“國家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三維CAD教育培訓基地,“CAXA大學”,獲科技部“國家製造業信息化十佳培訓基地”,榮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一次,多次榮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兩門課程獲省級精品課程,兩門獲得省級精品課程立項,5門課程獲得校級精品立項。
長期以來,輪機工程學院海上專業定位在注重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擁有“崑崙山”、“玉龍山”、“清華山”、“華光”輪四艘實習船。輪機工程學院面向航運企業,瞄準國內外船員市場,學生專業思想牢固,操作能力強,上船就業率高,許多畢業生迅速成為企業業務骨幹。輪機工程學院的航海高等教育在福建省內是獨一無二的,在國內也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國際航運界享有一定的影響。多年來,學院海上專業的畢業生供不應求,2008年以來就業率均超過98%,省內排名第一,集美航海的畢業生足跡遍布五洲四海,並以突出的業績和聲譽為母校贏得 " 航海家搖籃 " 的殊榮,受到航運企業的歡迎。
2010年排名
2010年1月6日,中國校友會網、《大學》雜誌和21世紀人才報等機構發布《2012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集美大學在中國本科公立大學中排名283 名。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周學智
院長:
副院長:俞萬能 戴樂陽
黨委副書記:李祥軍
公交路線
輪機工程學院站
L22線、959線、901線、921線、922線、923線、929線、935線、961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