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稱北戎,匈奴的一支。
山戎在古代中國中原人又稱其為無終氏,被認為起於燕北。 山戎是我國春秋時期北方的一支較強大的少數民族。
又稱北戎,匈奴的一支。活動地區在今河北省北部。見《春秋·莊公三十年》、《漢書·匈奴傳上》。後亦為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
記載
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唐虞以上有戎、獫狁、葷粥,居
於北蠻。”這說明,在唐堯、虞舜的上古時代,就已有山戎一族,居住於中國北方。據范文瀾先生的《中國通史》記載:春秋時期,中國的少數民族統稱為南蠻、北狄、東夷、西戎。戎族是少數民族的一支,不僅人口數量大,而且居住地區廣,並逐漸從西方遷至東方和北方。戎族分支頗多,有大戎、小戎、陸洋之戎、九州之戎、驪戎、犬戎、揚拒、泉皋、伊雒之戎、姜戎、茅戎、北戎(又稱山戎)無終等名稱。山戎,即為戎族的一支,也即是由西方遷往北方居住的戎族。
相關戰爭
戎與西周的決戰
戎族各部落的鼎盛時期約在西周至春秋早期。西周多次對戎作戰,最有名的一場戰爭,也是導致西周終結的一場戰爭,就發生在周和戎之間。
西周到了第13個王——周幽王時氣數已盡。這個昏庸無度的周幽王,為博得褒姒一笑,不顧眾臣反對,居然點燃了為防禦戎而修建的20餘座封火台。各地諸侯看見狼煙四起,便匆匆趕來救援,哪裡料到這正是“封火戲諸侯”的遊戲。褒姒看到慌忙趕來的眾諸侯被戲弄的窘態不禁失笑。沒想到這一笑付出的代價卻是一個王朝的終結。這個荒淫的周幽王不久就自食了苦果。周幽王十一年(即公元前771年),被廢皇后的父親申侯與犬戎聯合,攻打周幽王,這時當他再點起封火時已無人來救援了。犬戎殺掉了周幽王,虜走褒姒,周室被迫東遷。
山戎與燕、齊聯軍之戰
其後,戎對北方的秦、齊、魯、燕時常侵擾。其中,山戎的一場戰爭引人注目。
《史記·匈奴列傳》載:“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山戎,即北戎,從西東遷,其勢力範圍一直延伸到燕山南麓。山戎部族在春秋時期非常強大,經常入侵燕國,成為當時“病燕”的一大邊患。鼎盛時期還曾經“越燕而伐齊”。《史記·匈奴傳》中記載,“是後(指平王東遷)六十有五年,而山戎越燕而伐齊,齊斄公與戰於齊郊。”犬戎迫使西周東遷後大概僅過了65年,山戎越過燕國攻打齊國,而齊國當時可謂春秋各國中兵力較為強大的一個諸侯國了。由此可見,山戎當時人強馬壯,敢於長途跋涉以襲遠。那么,山戎如何從一個具有相當文明的部落漸漸湮沒於歷史的長河中呢?這也許與一個成語——“老馬識途”有關。
“老馬識途”的故事發生在距今2600多年前。公元前679年,齊桓公會盟各諸侯,訂立盟約,要求共同抵禦外族。當時齊桓公為中原霸主。北方的燕國時常受到山戎的騷擾,就派使者到齊國求援。公元前663年,齊桓公親率大軍到了燕國,但山戎已退回北方。齊國和燕國的軍隊聯合起來追擊,一直打到山戎國(今河北遷安縣燕山一帶),大敗山戎。山戎王密盧逃到孤竹國(今河北省盧龍縣到遼寧省朝陽縣一帶)。齊桓公和管伸決定再去征討孤竹國。到了孤竹國附近,只見孤竹國的大將黃花帶著密盧的頭顱來請降,齊桓公相信了黃花,並讓他作嚮導帶領齊國大軍去追趕孤竹國大王答里呵。直到傍晚,大隊人馬來到黃沙飛舞的“旱海”沙漠,大將黃花早已不見蹤影。齊桓公這才知道自己中了“誘敵深入”之計。又累又渴,齊燕大軍迷失了方向,似乎只能葬身於茫茫沙漠了。管仲足智多謀,他挑選出幾匹老馬,讓它們領路。沒想到大隊人馬在幾匹老馬的帶領下果然走出了沙漠。基於這個故事,後來就以“老馬識途”來稱讚有經驗的人了。
齊桓公伐山戎之事在古文獻中記載很多,《左傳》、《管子》也都有記載。《春秋穀梁傳》載:“桓外無諸侯之變,內無國事,越千里之險,北伐山戎,為燕闢地。”這一次,齊國不僅消滅了山戎,還為燕國向北拓展了土地,燕國一下變成了一個大國,成為齊國的北方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