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玉門市小金灣東鄉族鄉是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由甘肅省“兩西”建設指揮部負責實施的少數民族移民基地。1990年開始移民,1996年移交玉門市管理,1998年8月8日正式成立了鄉黨委、政府。是玉門市唯一的移民鄉和少數民族聚居區。該鄉位於玉門市以北62公里,祁連山北麓,轄5個行政村,30個村民小組,968戶5103人,其中99%為東鄉族。

行政區劃:轄村民委員會5個。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968戶,鄉鎮總人口5103人,鄉鎮從業人員2763人。
六通情況:通電的村5個,通郵的村5個,通電話的村5個,通公路的村5個,通自來水的村5個,通有線電視的村5個。
經濟指標: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948.21萬元,糧食播種面積292.80萬畝,糧食總產1598噸,財政總收入89.2萬元,財政支出9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98元。
文教衛生:學校總數2所,在校學生總數904人,教師總數32人;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數4人,病床9張。
名優特產:孜然、紅花、肉羊等。
基礎設施
小金灣東鄉族鄉交通、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較完善。建成油路11.9公里,實現了村村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通訊網路無縫隙覆蓋,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7%,農網改造達到100%。農業灌溉以疏勒河水系河灌為主,機井為輔,有灌溉機井18眼、各種渠道52公里,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農業灌溉體系,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證。
經濟發展

全鄉建起高標準設施養殖暖棚750多座,全鄉設施養殖戶達到了730戶,占農戶總數的75%。全鄉年出欄肉羊4000隻、肉牛150頭,人均從養殖業中獲得純收入105元。鄉政府還引導養羊大戶、流通大戶、畜牧養殖專業技術人員組織成立了“小金灣東鄉族鄉肉羊養殖協會”,並投資建設牛羊活畜交易市場,推進了規模養殖和產業化發展。全鄉移民走上致富路,30%的農戶住上了小康住宅房,50%以上的農戶購置了中小型拖拉機或農用車,有不少農民用上了手機。
基礎建設
小金灣東鄉族鄉唱響“蓋房、治水、改鹼、修路”四部曲,在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民收入上下足了功夫,全鄉基礎設施面貌一新,農業生產條件大大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穩步增長。
集鎮建設
在玉門市實施“居者有其屋”和“居者優其屋”惠民工程帶動下,小金灣東鄉族鄉建設磚木結構住房190戶,商業門點150戶,居民生產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同時,集鎮建設快速發展,建成了“三縱兩橫”5條主幹道路,新建了民族學校、信用社、衛生院等,集鎮功能不斷完善。投資5000萬元的建設鄉大型農副產品集貿市場。
灌溉水渠修建

荒鹼地開發
小金灣東鄉族鄉領導帶領民眾大力實施荒鹼地開發工程,改造中低產田900畝。土地變成了財富,為小金灣鄉農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全鄉年種植棉花7850畝,種植孜然、紅花、茴香等高效作物4000畝,實現了“人均1畝增收田”的目標。全鄉建成設施養殖示範小區18個,搭建圈舍920座。
道路建設
小金灣東鄉族鄉修建富源路、永寧路、商貿一條街等鄉村油路12公里。投資180萬元建成6條4.7公里的村組公路,配套公路橋涵13座,全鄉道路網路基本完善。實現了油路、閉路電視村村通,電話、電能、自來水戶戶通,鋪起了走向文明、富裕的“金光大道”。全鄉道路網路完善後,該鄉規劃設計了3000平方米的工業小區,引進了水泥製品生產項目。
特色產品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新疆哈薩克、蒙古、維吾爾、柯爾克孜、塔吉克各民族等少數民族喜愛的食品。東鄉手抓羊肉肥而不膩清爽可口,四季佳品,肉極軟爛,味酸、辣、鮮、香。
東鄉洋芋
東鄉洋芋即馬鈴薯,也叫土豆,在東鄉的種植歷史十分悠久。東鄉洋芋因個大、面飽、含澱粉量高、綿軟味佳而享譽隴原,在市場中有極高的聲譽。東鄉洋芋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脂肪含量低,有抗衰老和瘦身美容的功效,俗稱“土麵包”,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D等。食用後可預防夜盲症、腳氣病、癩皮病、佝僂病,促進人體新陳代謝過程。對皮膚、神經、眼睛也具有很強的保護作用,還能增食慾、助消化、美容、壯骨。東鄉洋芋在生長過程中基本不施農藥,符合國家“綠色食品”規定的標準,因此東鄉洋芋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和歡迎,也吸引了當地許多有志之士和異地客商,投資開發洋芋的運輸和加工。東鄉洋芋已運銷到了蘭州、四川、陝西、新疆、廣州、深圳等地。

燒殼子用酵母把面發好對適量鹼,將乾羊糞在門外堆成一堆點著燒,羊糞全部燒過不冒煙時,把面擀成燒鍋大小圓形,放入熱鍋內蓋上蓋,扒開燒好的火堆,把燒鍋埋入火內。燒鍋系生鐵鑄成,形狀似帶蓋的圓鐵盒,蓋中間有挑蓋的耳子,有大有小。埋入火中,由於上下左右四面加溫,裡面的燒餅上下和邊緣都上火,烤得黃而脆。裕固族把這種烤餅叫燒殼子。有烤成燒鍋一般大的,也有一個個小的,大的吃時用刀切成塊。燒殼子吃時香而脆,冬天出門帶上不會凍住,再則不易破碎。一般小金灣東鄉族鄉村民家裡有喜慶大事,要做席待客,提前幾天先饒好燒殼子,做為席上的主食,有些面活好的婦女,能做出花捲、百葉、石榴、桃形的燒殼子。
散子
散子是回族的一種小吃,由於地區不同,也別稱膏環,捻頭等。 它用麵粉加少許鹽和好,捻成細條,油煎而食,有盤散和酥散之分;以股細、條勻、焦酥、香脆為佳品。每逢節日喜慶,小金灣東鄉族鄉的回族婦女同胞便各顯身手,做出圖形各異的多種散子,點綴節日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