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自2000年起,在中國川、陝、鄂、豫交界的漢水流域中游及其支流發現了大批古代“寄死窯”,專供到了60歲的老人自我死亡時使用。
與對日本、韓國的棄老山、印度的棄老國一樣,學術界先後提出了死亡地說、古老久遠說、生存法則說、災年不得已說、野葬遺留物說、野蠻習俗說、生產力落後說等等。事實上,“寄死窯”風俗的形成和延續,不僅反映了漢水流域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生產力和物質經濟的發展水平,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當地社會文化和文明的進化程度,並突出而鮮明地折射出漢水流域人們對待生命和死亡的態度與觀念。
“寄死窯”習俗不是野蠻落後,也不是惡俗、不孝,它所昭示的是一種最古老、最樸素的死亡觀,同時也是一種最自然、最理性、最世俗、最崇高的死亡觀。它所反映出的是漢水文化在生命哲學上的深厚底蘊。
發現
2009年8月,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鎮西河村旁一座小山的半腰,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劉守華和幾個當地年輕人對鄂西北武當山的民俗遺址進行實地考察發現兩眼窯洞,窯洞形狀規整,隱約留有人工痕跡。相距約百米,皆掩藏於灌木草叢之中。其中大一些的高約80公分,寬50公分,深2米左右,窯中潮濕無物,開鑿年代不詳。洞口開鑿得方方正正,洞內平平整整,裡面剛好可容一人,可以躺下也可以蹲著。
另一口“寄死窯”洞口大小相同,只是明顯要長一些,據曾早一些時間到此考察的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的學生說,當時他們曾經在洞中躺下測量,剛好有一個大個子的身材那么長。據當地村民介紹這兩口窯洞一個給男人用,一個給女人用。類似的“寄死窯”在該村及鄰近著名的“民歌村”呂家河村共有二十多處。整個官山鎮發現了大約四十多眼古時遺留下來的“寄死窯”。
2012年2月,《博物館奇妙夜》發現武當山不明窯洞,處於其南麓丘陵的灌木草叢中,窯洞依山而建,洞口很小,只有容一人大小,洞形形狀規整,隱約留有人工痕跡。但被發現的石洞中,未留下任何物件。十堰市“寄死窯”探密者認為,位於武當山南麓丘陵的不明窯洞,就是“寄死窯”。
棄老習俗
“棄老”習俗存在
“寄死窯”遺址有力地證實了“棄老”習俗的存在是一個不容置疑的歷史事實。
《斗鼠記》的故事在中國漢族地區迄今(指2009年)發現了十多種異文版本,它的廣泛流傳和寄死窯遺址的大量發現,說明“棄老”的“野蠻”習俗在中國古代確實流行過。它的存在是由古代極低下的生產力水平所決定的。原始社會的人們為求生存需作極艱苦的努力,維持自身生存才能保證族群延續,為此,人們往往“顧生不顧死”,不得不把喪失謀生能力的長者“棄老於野”,或送進“寄死窯”令其自斃。
“棄老”的主要原因
根據有關資料推斷,造成棄老習俗的原因大概有三:在漁獵和採集時代,首先由於生產水平低下、食物缺乏是對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沒有剩餘產品養活精疲力竭的老人;其次當時社會處於蒙昧狀態,人類積累的知識經驗很少,老人喪失向大自然索取現成食物的健康體魄後便成了集體的累贅;同時當時人類以氏族為單位,群居野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供養老人的困難。
傳說
傳說大意是說在古時,麇國有個規矩,“老人無用”,凡是上了60歲的老人,都要被送到偏遠的“寄死窯”里去,家人送飯三天后便不得再管,最終讓其凍餓而死,誰也不能違抗這個規矩。
一年,某外國使臣攜一碩大如黃牛的“犀鼠”欲同麇國斗鼠,敗者向對方稱臣納貢。王公嘗試了所有的辦法,放出兇猛的老虎亦不敵挑戰者,舉國上下不安。一位農民不忍心送年邁的父親去寄死窯里受罪,偷偷將老人養在家裡。說及斗鼠事,老人告訴兒子:“鼠懼貓,如將一貓養至十三斤半,放出即可擊敗犀鼠。”此農民聽後立刻報告王公,照此辦理,果然無敵獲勝。這個農民受嘉獎時說出是自己年過六十的父親獻的計策,國王聽後認識到“老人是個寶”,於是下令廢除了棄老於“寄死窯”的規矩。
這個關於老人以智慧化解國家難題,從而使尊敬孝養老人的習俗得以確立和普及的類型故事,不僅廣泛流傳於中國很多地區,印度、日本、朝鮮、印尼等亞洲國家也均有同類傳說。由印度流傳到中國的漢譯佛經《雜寶藏經》中有《棄老國緣》的故事,在日本有《棄老山》、《年高智不衰》的傳說。
這些故事的情節雖是虛構的,故事中的“難題”也並不一樣,但是由老人用智慧化解難題,從而使舉國上下認識到“老人有用”,並將“棄老於野”的野蠻習俗轉變為“敬老養老”風尚的主題卻是一致的。而首次在湖北發現的寄死窯遺址,不僅使這個至今仍有道德倫理教化作用的故事獲得了“傳說核”,也為研究人類社會風尚和喪葬習俗的演進提供了有重要價值的實證材料。
遺址待考證
世界輿論指出,亞洲是一個“自古以來就有敬老傳統的地區”,在整個亞洲的大家庭中,有著“久負盛名的敬養老人的傳統”。至於這種對待老人習俗的大轉變發生在什麼年代,學術界至今說法不一。武當山地區現存的這些“寄死窯”的開鑿年代,何時啟用,何年代廢棄,都有待於做專門考證。如果能破解這些文化遺蹟之謎,或可是研究中國乃至亞洲敬老習俗確立和喪葬習俗演進課題的一把重要鑰匙。
現象點評
道德是一個歷史範疇,在古時,棄老、食老是道德的,不棄不食反而是不道德的。尊老、養老是人類的生產力水平達到了一定水平、文明和道德的的標準才發生了翻天復得的變化。現在,在我們這個星球上,遺棄老人不僅是不道德的,而且是一種犯罪行為。老人是個寶的理念深入人心,孝敬老人也成為了中華民族的最珍視的一種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