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自然環境:宮河鎮年均降雨610毫米,年均氣溫9℃,全年無霜期153天。平均海拔1240米.年末常用耕地面積3933萬畝,鄉鎮行政區域面積8886萬畝。行政區劃:轄村民委員會12個。
人口倩況:鄉鎮總戶數7239戶,鄉鎮總人口31255人,鄉鎮從業人員16862人。
六通情況:通電的村12個,通郵的村12個,通電話的村9個,通公路的村10個。通自來水的村1個,通有線電視
的村1個。
經濟指標: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8108萬元,糧食播種面積2005萬畝,糧食總產量8371噸,財政總收人358.21
萬元,財政支出337.17萬元,農民人均一264一純收人2106元。
文教衛生:學校總數20所,在校學生總數8537人,教師總數272人;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數28人,病床
70張。
名優特產:烤菸、蘋果、大蔥。
旅遊景點:鄧家川化石點
行政區劃
宮河鎮下轄村:北堡子村、南堡子村、東山頭村、雷村村、彭家川村、姚家川村、王錄村、佐城村、南莊村、宮河村、東里村、西里村
經濟狀況
全鎮共轄10個行政村,78個村民小組,6208戶,總人口28289人,其中:農業人口27500人,城鎮人口789人,人口密度為400人/平方公里。宮河鎮歷史悠久,曾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生活與戰鬥過的地方,這裡地勢平坦,村村通公路,銀西公路縱貫全鎮而過,主街道四條,郵電、金融、衛生、商貿、文化等設施齊全,自然、經濟條件優越、社會事業發達、屬正寧縣精華地帶。土壤以黑壚土和黃綿土為主,土層深厚、肥力較好,發展農業生產、特別是烤菸、林果、大蔥、藥材等生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改革開放以來,宮河鎮黨委、政府把工作的重心轉移到致力與全鎮人民小康這個目標上來,同心協力,努力拚搏,走貿工農一體化的發展路子,全鎮改革和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整體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農業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在科技興農、科教富民方針指導下,全鎮逐漸打破了原來溫飽既安,陳舊落後的農業生產模式,向現代化設施農業發展,以科技求效益,基本形成了以糧食生產為基礎,煙、果、菜、畜、藥材、香菇互動開發的大農業發展格局。到2004年底,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8645.84萬元,糧食總產達到5075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898元,鎮級財政收入397萬元,早在1994年該鎮被甘肅省省政府列為全省高源示範鎮,1996年被省民政廳,人事廳評為“甘肅省明星鄉鎮”2002年被體改委列為“全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鄉鎮”。2004年被市領導小組被評為“科技工作先進鎮”。
基礎設施
本著繁榮地方事業、服務地方人民、振興地方經濟的原則,宮河鎮黨委、政府把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發展全鎮經濟的動力,按照中央一號檔案六小工程的要求,2004年該鎮重點對13項基礎設施工程進行了全面施工。在具體工作中,投資1500萬元建成隴盛商城建設工程並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暨商貿文化周交流活動;投資58萬元對街道人行道進行了彩磚硬化,並修建了街道排水渠;投資12萬元對街道路燈進行了全面安裝,並修建了市場公廁;投資50萬元,完成街區輸電線路改建整修;投資85萬元,拓寬整修雷村村組道路2公里,開通姚川北山道路5公里;完成宮河六組小康住宅小區建設的前期規劃設計及征地拆遷工作;投資20萬元,美化硬化了鎮政府院落;投資100萬元,完成雷村國小教學樓及附屬工程;投資80萬元,完成東山頭佐城兩所國小危房改造工程;投資50萬元,建成宮河徵稅大廳建設工程;投資190萬元,完成王錄1400畝噴灌工程,新打小電井27眼,高原機井3眼,使王錄、東里、南莊3個村實現了自來水入戶;投資2萬元,新建了南堡子村部。產業結構
宮河鎮素有“大蔥之鄉”的美稱,這裡塬面寬闊,氣候溫暖,土層深,肥力較好,對發展烤菸、林果、大蔥、藥材等生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為此,該鎮黨委、政府充分發揮地域優勢,穩抓生態農業建設,不斷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投入,2004年,全鎮烤菸種植面積達2.2萬畝,產煙507萬斤,實現產值1521萬元,創稅201.5萬元,林果、新栽種植優質蘋果1500畝,蔬菜、大蔥種植面積達1.2萬畝,拱棚種菜2000畝,發展紅心蘿蔔1000畝,栽植黃花菜500畝,與此同時,畜禽規模養殖日益擴大,建成南堡、宮河2處百頭養殖小區和彭姚家川村20戶千隻養雞小區,全鎮種植紫花苜蓿等優質牧草1800多畝。藥材種植上,以王錄村為重點,品種主要以大黃、生地、貝母、黃岑等20餘種中藥材3000多畝;食用菌生產以王錄示範園區5.1萬袋、南堡2萬袋香菇規模點為龍頭,全鎮生產香菇7.1萬袋,同時按照“小香苞、大產業”的思路,發展民間香苞開發公司2戶,規模生產戶20戶,設計生產香苞168個品種,5000多件,精品2450多件,通過不斷加大對特色產業的發展,全鎮種植結構日趨合理。該鎮糧經比例調整到3:7,種植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全鎮已形成了“塬面烤菸川區菜,山地果蔥種藥材”的產業格局,可持續發展的強勁態勢為宮河鎮又一新的增長點。優勢產業
烤菸是宮河鎮第一大的主導產業,全鎮年種植烤菸2萬畝以上,年收購菸葉800萬擔,收購總值達240萬元,年創財政收入350萬元左右,菸農戶均收入2800元,人均煙收入980元。大蔥以莖白粗長,層多肉厚,辛辣脆香,久藏不乾等特點而久負盛名。年種植1.5萬畝,產值3000萬元。藥材以王錄村為基地,主要栽種黃芪、天黃、生地、丹參等品種,年種植面積1500畝。香菇生產,全鎮建起5個規範示範村,種植得菇34.9萬袋。畜禽養殖堅持良種良法,以規模養殖為主,輻射帶動千家萬戶普養,以雞、兔等小畜禽為主,豬、牛、羊小畜禽為主,豬、牛、羊綜合經營,畜禽年存欄2.5萬隻(頭)。林果生產堅持一手抓栽植,一手抓管理,發展名優特新,突出規模效益,面積達到1.01萬畝,其中集中優質豐產果園3500畝,年產果品2000萬斤,年產值2100萬元。宮河鎮位於甘肅省東部,正寧縣腹地,塬面開闊,土地肥沃,水電充足,銀西公路橫貫全境,交通信息快捷便利,南通西安,北達銀川,是全縣的商貿重鎮,經濟強鎮。全鎮共轄12個行政村,89個村民小組,7250戶、32010口人,土地總面積69.4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5.9萬畝,人均耕地1.84畝。
大黃屬於宮河鎮一大特產,這裡素有大黃栽植的悠久歷史,所產大黃名聞周邊省區。出產的大黃以性寒味苦,消熱解毒,攻積導滯,瀉火涼血,活血祛瘀,退經消腫,利膽退黃,瀉熱潤燥之功效而久負盛名。近年來,鎮黨委、政府以市場為導向,將大黃生產列為繼烤菸之後又一富民強鎮的支柱產業重點開發,扶持培育,鼓勵民眾種植。全鎮年種植大黃5000畝以上,年產大黃500噸以上。主要分布以王錄村為主,輻射帶動塬面8個行政村,71個村民小組種植,湧現出了王榮民等10畝以上種植大戶100多戶,與此同時,鎮上以大黃為依託,及時組織有經驗的藥材商販20餘戶,組建了大黃經銷公司,進一步拓寬了行銷渠道,全鎮初步形成了區域化、規模化、商品化的生產格局,為促進農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7年,王錄村種植大黃2500多畝,僅大黃種植一項,使全村民眾收入120多萬元,人均收入500元左右。大黃每年3-4月份種植,來年2-3月份採收去皮,涼曬,銷售。城鎮建設
正寧縣宮河鎮把小城鎮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小康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產業帶動”的原則,搶抓機遇,加快發展,使城鎮品位有了新的提升,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增強,促進了全鎮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快速發展。自2002年被列為全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以來,宮河鎮把科學規劃、最佳化布局作為小城鎮建設的;先決條件,按照農村城鎮化、緘鄉一體化的發展思路,進一步修訂完善了《宮河鎮2000—2010年城鎮建設規劃》,並邀請慶陽市設計院專業技術人員對小城鎮開發與建設進行規劃,為小城鎮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為了加快城鎮建設步伐,鎮上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採取社會集資、政府投資、招商引資、啟動民資、以地生資等方式,先後籌措資金4600多萬元,建成了占地100畝的隴盛商城,新建商業門店404間,修築街區排水渠2480米,彩板磚硬化街區人行道3800平方米,安裝街道路燈20盞,整修街區線路4.8公里,鋪設輸水管道5870米。鎮政府辦公大樓、自來水廠等一批重點工程相繼建成使用,總投資2000萬元的小康住宅建設年底可竣工使用。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城鎮面貌得到徹底改觀。鎮上還牢固樹立產業興鎮的理念,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壯大城鎮經濟勢力。已先後建成了恆源果實套袋廠、中藥材經銷加工公司、大蔥批發經銷公司等8戶重點企業,最近與內蒙古客商達成了投資1200萬元的低次菸葉加工提取茄尼醇項目投資協定,增強了提速發展的後勁。同時按照“提升一產、擴大二產、發展三產”的要求,著力培育壯大烤菸、林果、畜禽、香菇、蔬菜、中藥材六大支柱產業,建成了烤菸、大蔥萬畝生產基地2個,藥材種植、林果繁殖基地2個,乾畝農業綜合示範開發區1個,為小城鎮建設提供了強大的財力保證。支柱產業的發展,帶動了非公經濟的發展。全鎮個體工商門店由5年前的100多個,增加到現在的413個,從業人員達1420多人。
鄉村特色
正寧縣宮河鎮彭姚川村常年活躍著一支由20多名“務果能手”組成的果樹服務隊,他們走鄉串戶,為果農提供修剪、嫁接、施肥、塗白等技術服務,足跡踏遍了全鎮的田間地頭、溝溝窪窪,成為一支離土不離鄉的“永久”牌技術服務隊,深受果農的歡迎和稱讚。這是宮河鎮開發鄉土人才出現的喜人景象。象這樣的“田秀才”、“土專家”、“種菜能手”、“種煙能手”、“務果狀元”等鄉土人才,全鎮已培養785人,現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宮河鎮始終把鄉土人才的開發、培養、使用管理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鎮上以農廣校、農函大、鎮黨校、農民文化技術學校為陣地,圍繞農時,堅持“實用、實際、實效”的原則,對鄉土人才進行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的技術培訓,使鄉土人才成為科技致富的“示範戶”、“重點戶”,成為科技推廣的帶頭人、”領頭雁“。為了充分發揮鄉土人才的“傳、幫、帶”作用,鎮上每年都組織“種煙能手”、“養雞大王”、“蘋果狀元”、“種菜能手”等鄉土人才,巡回各村,現身說法,介紹經驗,上門入戶為民眾釋疑解難,指導和幫助民眾發展生產,起到了“一人傳四鄰”、“四鄰帶一方”的輻射帶動作用。為激發鄉土人才的創業熱情,鎮農業服務中心,積極創造條件,把鄉土人才的生產活動納入全鎮農村推廣計畫,使他們的生產過程變成農技項目的推廣過程,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步伐。農資、金融部門,優先為鄉土人才解決農用物資及支農貸款,並鼓勵鄉土人才開展技術入股,領辦、創辦科技實體,帶頭承包科技示範項目,鎮上每年對做出優異成績的“鄉土人才”通過評選“科技功臣”、“致富楷模”、“致富能手”等活動,在精神和物質上給予表彰獎勵,及時總結、推廣他們的經驗,充分調動了鄉土人才的創業積極性,使全鎮鄉土人才的隊伍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