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出處
《中國藥典》 、《金匱要略》、《傷寒論》
藥物組成
麻黃300g,杏仁400g,厚朴300g,陳皮300g,柴胡200g,紫蘇葉300g,甘草200g。
製備方法以上七味,麻黃、陳皮、厚朴、紫胡、紫蘇葉提取揮髮油,藥渣與甘草、苦杏仁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小時,合併煎液,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22的清膏;另取蔗糖1333g製成糖漿,加入清膏,揮髮油及防腐劑適量,約製成3000ml,即得。
性狀
本品為棕褐色的澄清粘稠液體;氣芳香,味甜。
檢查
相對密度:應為1.18-1.22(附錄ⅦA)。pH值:應為4.0-5.0(附錄ⅦG)。其他:應符合糖漿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H)。
鑑別
(1)取本品20ml,加乙醚15ml,振搖,分取乙醚液,揮乾,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加5%香草醛的硫酸溶液數滴,即顯棕紅色。
(2)取本品15ml,加水20ml,振搖,加10%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值至10以上,加乙醚提取二次,合併乙醚液,揮乾,殘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鹽酸麻黃鹼對照品10mg,加乙醇2ml使溶解,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0m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用氯仿-甲醇-甲酸(4: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0.5%茚三酮溶液,於105℃烘約5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主治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15ml,日2次,小兒酌減或遵醫囑。
用藥禁忌
風熱喘咳,口渴苔黃者忌用。
中藥方劑之定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