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由來
官港名字來歷于山下村巷座落在堯渡河和龍泉河支流的分水嶺上,當地民眾說:“兩邊嘩嘩響,中間是乾港”,因名“乾港”,由於這一帶方言“乾”與“官”讀音相同,遂被人們稱為“官港”。
歷史沿革
解放初期為高坦鄉;1956年改建官港鄉;1958年成立官港人民公社;1969年更名為躍進公社;1972年撤銷躍進公社,石城劃出,復稱官港公社;1982年體制改革時恢復官港鄉;1992年安徽省撤區並鄉時與石城合併成立官港鎮;1995年石城劃出仍稱官港鎮。2007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時石城鄉(石城鄉以取駐地白石口的“石”字和附近城東胡家的“城”字得名。1952年始建石城鄉,1958年與官港合併成立官港人民公社,1969年更名為躍進公社,1972年撤銷躍進公社與官港分開重建石城公社,1982年體制改革時恢復石城鄉,1992年安徽省撤區並鄉時併入官港鎮,1995年從官港析出復設石城鄉)併入。
地理位置
基本概況
官港鎮,屬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轄鎮。鎮政府駐官港,東經116°56′,北緯30°54′;位於縣城南26公里處。北靠香隅、堯渡、花園裡,東鄰江西省浮梁縣西湖,南依木塔、泥溪,西與江西彭澤縣浩山交界。行政區面積244平方公里,總人口29044人,其中非農業戶口1343人。官港鎮設立官港、黃柏、陳鎮、秧畈、許村、洪畈、政源、北城、夏聯、新溪、橫嶺、楊村、古橋、長溪、烏竹、民主16個村民委員會。206國道縱穿東部並向境內東南部曲折穿過,222省道從官港相接206國道縱穿境內南部,全官港鎮村村通公路、通電、通電話。水利資源
官港鎮全境屬脊嶺山區。境內木坑河、兆吉河、洪畈河、九龍河為堯渡河水系;南港河、蕎麥河屬龍泉河水系;小(一)型躍進、九龍水庫集雨面積分別為550、1310公頃,總庫容量分別為125、116.6萬方;小(二)型西壠山水庫、斜坑水庫、鎮元山水庫、茅嶺山水庫、里余水庫、躍進套庫、張家山水庫、黃家山水庫、羅卜沖水庫、東術壠水庫、小梅山水庫、九龍坑水庫、花屋裡水庫、唐山寺水庫、新創水庫、丁坑水庫、李溪坑水庫、董家坑水庫、統匠塢水庫、前進水庫、黃龍水庫、雲霧坑水庫、烏山沖水庫、張家沖水庫、古塘水庫集雨面積依次為420、280、400、100、180、380、110、140、50、50、200、80、100、80、200、142、190、150、220、80、60、80、560、40、30公頃,總庫容量依次為31.2、17.6、65、72、53、77.3、30.9、15、13、15.5、13、19.3、25、58、14、15.1、20、14.2、13、20.2、27.4、28、10.5、12.8、14.2萬方。農業發展
官港物阜民豐,山靈水秀,資源豐富。官港鎮山場面積31.2萬畝,有林面積22.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2%;耕地面積19660畝,其中優質糧、油、棉基地5000多畝。農業以水稻為主,麥、油料、中藥材等次之。盛產茶葉、香菇、木耳、柑橘、靈芝,素有“茶都菇城”之美譽。茶園面積17200畝,其中無公害茶園9780畝;食用菌年生產規模達2000萬棒。“陽排翠春”、“大王雲尖”、“北崗霧豪”等享譽縣內外,其中“陽排翠春”榮獲首屆“中國(國際)九華佛茶文化節”金獎和中國茶葉學會第七屆“中茶杯”一等獎。“官港”牌系列名優食用菌產品2002年通過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定,銷往京、滬、閩、蘇、鄂等十幾個省份的50多個城市。官港茶葉香菇市場自1999年興建以來,已連續三屆跨入安徽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行列,2006年12月被農業部授予農產品定點市場,現已成為皖南贛北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現代化專業市場。官港鎮已成為東至縣林業大鎮、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無公害食用菌生產基地;一個以農產品種植、行銷、科研、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正逐步形成。基礎設施
官港鎮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境內206國道和222省道拓寬改造工程已近完工,鎮內縣鄉道、村道交通順暢,集鎮下水道、路燈、人行道等市政工程已全部竣工使用,郵政、醫中學、供水、供電、金融、國地稅等服務機構一應俱全,個私經濟蓬勃發展,民營企業勢頭迅猛,2002年全官港鎮財政收入實現21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450元。全官港鎮村村有國小,鎮有中學。鎮有衛生院,各村均建有醫療室。有文化、廣播電視站;電影院;電視差轉台。敬老院里可供養20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