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潭鎮

昭潭鎮

昭潭鎮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南部,距縣城54公里,東、北與泥溪鎮毗連,南與龍泉鎮接壤,西與青山鄉相鄰。相傳鎮址駐地曾因梁昭明太子蕭統在此垂釣而得名。面積147平方公里。昭潭鎮轄8個行政村,139個村民組,5023戶,2.1萬人。地勢北高南低,東西高中間低。農業以糧油作物為主,是東至縣的主要糧油生產區,同時也是東至縣優質棉種、雜交稻種的主要繁殖基地。S222省道公路穿鎮而過,交通十分發達,商貿企業蓬勃發展。

基本信息

命名由來

昭潭鎮以駐地昭潭街得名。昭潭街舊稱茅棚街,後以街旁昭潭溪改名為昭潭街。

區劃沿革

解放前為至德縣第五區,1952年改為昭潭區,1958年撤區,成立昭潭、河溪、青山三個公社。1960年三個公社又合併為昭潭公社,1961年8月復建昭潭區,1969年又撤昭潭區,成立永豐、東勝、青山三個公社,1972年從永豐析出成立昭潭公社,1982年體制改革時恢復昭潭鄉,1992年安徽省撤區並鄉時與永豐合併建立昭潭鎮。

基本概況

昭潭鎮昭潭鎮
昭潭鎮,屬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轄鎮。鎮政府駐昭潭。東經116°50′,北緯29°40′;位於縣城南54公里處。北靠泥溪,東鄰溪灣,東南依龍泉,西南接鐵爐,西和青山接壤,西北與江西彭澤縣東升交界。全昭潭鎮設立昭潭村、雙蘆村、沙堡村、榮房屋村、橋柱村、北元村、官營村、龍潭村、王壟村思源村河東村、潭東村、下塔村、永鎮村、石橋村15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20767人,均為漢族,其中非農業戶口2421人;行政區面積14693公頃,年末耕地面積1257公頃,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049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915公頃;園地534公頃;林地10289公頃;牧草地7公頃;水面844公頃。222省道縱穿境內南北,並有3條縣鄉公路與之相接,全昭潭鎮村村通公路、通電、通電話。農業以水稻為主,油料、茶葉、菸葉、甘蔗、麻等次之;盛產茶葉。全昭潭鎮村村有國小,鎮有中學。鎮有中心衛生院,各村均建有醫療室。有文化、廣播電視站;電影院電視差轉台供水站1個。敬老院里可供養30位老人。

水利資源

昭潭鎮流經昭潭鎮的龍泉河
昭潭鎮全境屬丘陵地形,兼有小盆地。龍泉河由北向南流經全境。境內有小(一)型中灣水庫、楊屋水庫集雨面積分別為800、580公頃,總庫容量依次為499、210萬方;小(二)型民主水庫、石山水庫、鳳凰山水庫、栗沖水庫、木沖水庫、高潮水庫、三十嶺水庫、西澗水庫、嵐嶺水庫、光明水庫、大壠水庫、大沖水庫、毫攏水庫、洞門水庫、五一水庫、團結水庫、曹沖水庫集雨面積依次為214、275、162、88、41、63、208、305、130、30、30、40、27、30、65、80、75公頃,總庫容量依次為80、38、52、20.4、20.1、14.3、18.3、30、21.8、11.5、16.6、22.6、15.1、14.6、18、25.2、36萬方;永豐小水電站裝機容量為3/120(台/KW)。

經濟發展

昭潭鎮水稻種植基地
昭潭鎮農業以水稻為主,油料茶葉菸葉甘蔗等次之,主要農產品總量為:糧食8854噸,棉花82噸,油料701噸,糖料120噸,年末大牲畜存欄1465頭,豬肉產量1277噸;擁有農用機車38台(輛),機械總動力2012千瓦;有效灌溉面積927公頃,占耕地面積73.7%;農業科技與服務單位7個,中高級農業技術人員10人。全昭潭鎮擁有山場面積15萬畝,林業資源十分豐富,主要以木材毛竹為主,同時木材加工、木炭香菇木耳產業也十分發達。耕地面積1.9萬畝,為東至縣重要的優質棉、優質稻種植基地。全昭潭鎮工業生產總值達5500萬元,百萬元以上企業20餘家,個體私營大戶1100戶。木業深加工企業和服裝加工企業發展勢頭強勁,三玲木業生產木質沙發料,出口台灣地區,年產值達1000萬元。經濟發展空間前景廣闊,治安環境安定、和諧,自然環境清秀優美,可稱得上人傑地靈。

集鎮建設

昭潭鎮昭潭鎮商業街
昭潭鎮黨委政府不斷加大投入,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2008年投資140萬元改造整治老街,新增路燈32盞,新老街道形成循建設環路燈,新修了下水道,澆鑄了水泥路面;投資400萬元建成了農貿市場,並配套新建幾十套門面房,築巢引鳳,吸引工商戶到集鎮購房經商;大力整治交通秩序,讓四鄉三鎮匯集而來的車輛有固定的停靠地點,將商貿街兩旁、十字路口亂停亂放的中巴車計程車統一停靠在老街糧站旁邊,消除省道及商貿街前車流人為擁堵現象,化解交通壓力,促進老街繁榮;投資175萬元興建鎮農民文化活動中心;投資30萬元,完成老街與S222省道接線工程,平竺路全線貫通。通鎮的三條“村村通”水泥路,已建成一條長800米的新商貿街,集鎮主要幹道全部實現了道路硬化。對新老街道違章廣告牌(棚)、店外店、亂堆亂放建築材料進行集中拆除和整治。共拆除違章廣告牌(棚)105個(處),新添置垃圾桶30個,昭潭鎮的鎮容鎮貌、環境衛生、交通秩序等方面有了明顯改觀,集鎮面貌煥然一新。

發展思路

昭潭鎮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大力實施“1234”工程,即緊緊圍繞一個目標(把昭潭建設成為南部山區經濟強鎮),突出兩大開發(集鎮開發、山區資源綜合開發),夯實三個基礎(計畫生育、社會治安、安全生產),實現四個突破(招商引資、財政稅收、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堅持三個文明協調發展,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努力把昭潭建設成為強力昭潭、魅力昭潭、實力昭潭、活力昭潭、現代昭潭、和諧昭潭。

名勝古蹟

昭潭歷史悠久,永豐為宋代鑄錢貝之所。永豐還立有明代巡撫都御史海瑞的政德碑。宋太宗時就在永豐設巡檢司,至道二年(公元996)分錢州錢監,置永豐監,是宋鑄錢四監之一。據文獻通考載:“宋鑄錢有四監,池州曰永豐”。永豐還立有明代巡撫都御史海瑞的德政碑,高2米,厚0.17米,寬0.9米,約1190字,作者徐紳曾任右檢都御史,順天(北京)巡撫,是海瑞的同僚故舊。潭東村的東坡坂相傳蘇東坡曾路過此村故名,潭東村1930年建立過紅軍局,即鄉政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