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毅[將軍]

孫毅[將軍]

孫毅(1904—2003)原名孫俊華。1904年生於河北大成縣一個農民家庭。1931年12月,孫毅任紅十四軍四十一師參謀長。1933年加人中國共產黨,參加過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國內革命戰爭,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傑出的軍事指揮員,著員的軍事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基本信息

生平概況

孫毅,一九三一年參加寧都起義。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十四軍諜報科科長,第四十一師參謀長,紅軍學校教員,粵贛軍區第二十二師參謀長,軍委教導師參謀長,紅軍學校作戰科科長,國家政治保衛團參謀長,紅三軍團教導大隊大隊長、教育科科長、偵察科科長、作戰科科長,紅一軍團教育科科長、軍團參謀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大隊大隊長,晉察冀軍區軍政幹部學校校長,晉察冀軍區參謀長,冀中軍區參謀長,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校長兼晉察冀軍區訓練部部長和教育訓練委員會副主任,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冀中軍區代司令員、司令員兼晉察冀軍區第七縱隊司令員,河北省軍區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校長,華北軍區副參謀長,中央軍委軍校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外訓部副部長,軍委出版部部長,總參謀部軍訓部副部長,總參謀部顧問。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二零零三年七月五日在北京病逝,享年一百歲。

大事年表

(圖)孫毅孫毅任紅一軍團參謀長

1904年5月12日出生在河北省大城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6歲外出謀生,當兵入伍,後任國民黨26路軍25師中校參謀。
1931年12月14日,孫毅參加了趙博生董振堂等人領導的寧都起義,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先後擔任紅5軍團14軍諜報科長,41師、38師參謀長。
1933年5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2月,孫毅調任粵贛軍區紅22師參謀長。
長征開始時,孫毅任教導師參謀長。
1936年春,紅軍強渡黃河東征,孫毅擔任渡河司令,三四晝夜親臨渡口負責指揮,圓滿完成任務,受到上級首長嘉獎。
西安事變之後,孫毅任紅一軍團參謀長。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115師343旅參謀長、115師教導大隊大隊長、晉察冀軍政幹部學校校長、晉察冀軍區參謀長、冀中軍區參謀長、抗大二分校校長。晉察冀軍區第三分區司令員等職。
1944年10月,赴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
1945年4月,被選為七大代表,出席了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冀中軍區司令員、河北省軍區司令員等職。
建國後歷任華北軍區陸軍軍官學校校長、華北軍區副參謀長、軍委軍校部副部長、訓練總監部軍外訓練部副部長、訓練總監部出版部部長、總參軍訓部副部長。
1955年,孫毅被授予中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衝擊,被打成“三反分子”。
1969年7月,被下放西安飛機發動機製造廠勞動鍛鍊。
粉碎“四人幫”之後,孫毅的冤案得到平反。
1978年6月,他重新工作,被任命為解放軍參謀部顧問。
1983年,當選全國政協常委。
1985年3月,在他個人多次請求下,孫毅被免去總參顧問職務。
1987年,孫毅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1988年6月1日,全國兒童少年工作協調委員會和中國兒童和少年基金會授予他“熱愛兒童”榮譽獎章。同年被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003年7月4日,孫毅將軍病逝。

將軍軼事

(圖)孫毅孫毅

長壽將軍
孫毅的身體好是全軍出了名的,當年八九十歲的時候,每天還走十幾里甚至二十里路。出去辦事,專車不坐坐公共汽車,還給老幼病殘孕讓座,帶動了他常乘坐的那路車良好的風氣。孫毅將軍的右腿患有嚴重的靜脈曲張,經解放軍總醫院專家的再三會診研究,報請軍委總部批准,決定對他的右大腿進行截肢手術。聽到這個訊息,平時很少流淚的老將軍抱著右腿號啕大哭。但孫毅畢竟是久經沙場,有頑強戰鬥意志的老將軍,加上軍委領導的悉心勸說,孫毅很快恢復了平靜,於2000年10月毅然進入手術室。

孫毅因患胃穿孔,曾兩次做手術,醫生擔心其時已94歲的他做不了胃鏡。但孫毅以頑強的毅力順利地完成了胃鏡檢查,成為做胃鏡年齡最大的患者。

1993年孫毅過90歲生日,時任國防部長的遲浩田上將對孫毅說:“我要交給你一個光榮的任務——希望你帶個頭,成為全軍的第一個百歲將軍!” 2002年5月12日,孫毅將軍在自己家裡愉快地度過98歲生日。再過兩個生日,孫毅就會完成遲浩田上將交給他的任務了。 他笑眯眯地說:“我快100歲了,這得益於我是共產黨員。”大家都有些詫異。孫毅接著說:“作一名共產黨員,我心情愉快。雖然現在不能像以前那樣天天走十幾里路了,但我坐在輪椅上也要天天在院子裡轉。再有就是我每天都寫字。”

(圖)孫毅孫毅在總參謀部軍事教導隊過士兵生活

在當年的長征路上,他作為軍委教導師參謀長本應該騎馬,但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卻以“孫毅是白軍過來的”為由而取消了他的騎馬資格。面對如此歧視,孫毅一笑置之:“沒有了四條腿,我還有兩條腿嘛!”就這樣,他毫不介意地憑著自己的一雙鐵腳板走完了長征路。每當有人提起這段不愉快的往事時,孫將軍總是豁達地調侃道:“我還真要感謝那位李德先生,他使我鍛鍊了兩條腿,為健身打下了基礎。”孫毅的言語間始終流露出樂觀、自信與自豪。

誰也料想不到,早在60多年前,他曾被白求恩大夫診斷為“生命前途不佳”那是在1938年深秋,在太行山上諾爾曼·白求恩這位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國際主義戰士、加拿大著名外科醫生,受聶榮臻元帥之託,為病情和身體狀況不佳的抗大二分校校長孫毅做了一次全面檢查。白求恩大夫坦率地說:“孫校長你太疲勞了,應該立即放鬆身體,減輕身體的負荷量,否則你難以完成將來的重任。”“白大夫你是對的,可我是校長,時刻都要堅守在崗位上。”孫毅堅定地說道。白求恩大夫雙眼緊盯著這位倔強的中國軍人,翹起拇指連聲說道:“That's Great!Great!”體檢後,白求恩大夫親筆寫了一封信給聶榮臻元帥:“孫毅校長工作時精神高度集中,過度勞累,患有嚴重的胃病,他的生命前途不佳。”並懇請對孫毅同志的工作進行適當的調整。然而,白求恩大夫恐怕沒有想到,孫毅將軍能活到百歲高齡。

(圖)孫毅1936年8月,孫毅(右2)

輾轉南北從舊到新

孫毅出生於河北省大城縣城內一個貧農家庭,原名孫俊華。1920年10月,高小還沒畢業,因為家庭生活困難,孫毅就離開家鄉出去找事做。就在那個時候,他把自己原來的名字——孫俊華改成了孫毅。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就是取“殺敵為果,致果為毅”的意思。

外面的世界到處都是軍閥混戰,孫毅飄泊了兩年多,從北轉到南,到過上海廈門潮州,還是沒有找到一個安身之業。他只好又從南轉回北,投奔在河南省開封市做事的哥哥。哥哥在相國寺街警察所當教員,生活也很窘迫。孫毅在開封呆了半年多,好不容易找了一個差事又丟掉了。哥哥終於也忍不住了,一次和他吵起來,衝口說:“你拉個洋車去,也比在我這兒閒呆著強呀!”一句話刺痛了孫毅,他一賭氣直奔開封南關招兵處,報名當了兵。1923年夏末,被編入河南陸軍開封補充營第一連。在舊軍隊中混了四五年,

(圖)孫毅將軍(左)1940年于山西孫毅將軍(左)1940年于山西

孫毅結識了一位後來對他的一生有重要影響的朋友——趙博生。那時孫毅在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參謀處做少校參謀,而趙博生是26路軍的參謀長。趙博生常常以老大哥和知心朋友的身份和孫毅聊天,有意無意間談起工農紅軍的事。1931年6月,時任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中校參謀的孫毅在舊軍隊已經奔波11年,目睹了國民黨政府的禍國殃民、反動腐敗,更認清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當年12月14日,趙博生、董振堂等人發動暴動,第26路軍17000人在駐地江西省寧都縣,舉行“寧都暴動”,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這是當年發生的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當時孫毅所在的25師師長李松昆拒不參加起義,帶著一個團逃跑了,師部也亂作一團,大家都不知道到底該跟著哪頭走。孫毅由於聽到過趙博生的多次暗示,心裡已經有了底。他看見總指揮部樓頂上的青天白日旗已換成了鮮艷的紅旗,全副武裝的隊伍正浩浩蕩蕩向南進發,就催著參謀處長說:“大部隊都集合了,我們也趕快出發吧。”就這樣,孫毅同師部和警衛排的人一起追上了南進的隊伍。孫毅趕上了趙博生,立即上前大聲說:“參謀長,我們跟上來了!”趙博生看見孫毅也十分高興,說:“好啊,我們真的要當紅軍了!”直到這時,孫毅才知道,趙博生已經在兩個月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孫毅隨部起義後任紅14軍偵察科長,後調任紅14軍第41師參謀長。

有人說,大凡留須的人個性都強。但凡見過孫毅的人,都會對他的高爾基式的鬍鬚留下深刻的印象。孫毅的鬍子是在21歲上蓄起的。那時他在馮玉祥的西北軍當兵,作戰負傷接著一場大病,臥床兩月險些喪命。瘦成一把骨頭的他終於站了起來,在主人危難時一刻沒有停止生長的鬍子也跟著留了下來。參加紅軍後,有一天孫毅在路上遇到策馬而至的朱德總司令和軍委參謀長劉伯承。他停下腳步,向兩位首長立正敬禮。朱德勒韁下馬,操著一口四川話風趣地說:“你就是那個關共產黨員禁閉的孫毅吧?我可是從你的鬍子看出來的喲。你可曉得,紅軍的條令規定不能留須。難道你不怕我來關你禁閉嗎?”“不怕!總司令。”孫毅一臉嚴肅地回答。“那你告訴我,為啥子要留這鬍子?”朱德問孫毅。“人遇到危難時,身上的油跑了,肉掉了,就這鬍子不跑,還一個勁往上長。這鬍子義氣,像是人的精氣神,剃不得!”孫毅也不知怎么就冒出了這樣一番高論。朱德聽罷好一陣開懷大笑。分手時他囑咐孫毅,好好留著這鬍子,別人有意見,你就說是我朱德和毛澤東破例讓你留的。

《孫毅將軍畫像》 陳玉先 繪《孫毅將軍畫像》 陳玉先 繪

孫毅在紅軍學校擔任訓練部俱樂部主任。每逢重大節日,學校都要舉行文藝演出,葉劍英校長常常親自拉二胡。有一次,校俱樂部主任趙品三編了一個話報劇《活捉敵師長》,因為敵師長陳時驥蓄著小鬍子,所以,挑演員時犯了難。正在這時,李伯釗突然說:“孫毅不是留著鬍子嗎?”於是,孫毅生平第一次登台演起了節目。演出很成功,趙品三半開玩笑地跟他說:“你千萬別剃掉鬍子,下次演節目還要找你!”孫毅的鬍子也果真再沒有剃,一直伴隨了他一生。從此,孫毅有了個綽號——“孫鬍子”。不管他擔任什麼職務,人們不再叫他的官職,背後稱他“孫鬍子”,當面則省去“孫”字,直稱“鬍子”。紅軍中“孫鬍子”的外號也就傳開了。

魯莽一掌結情緣

(圖)孫毅1939年春,孫毅和聶榮臻

1989年10月8日,正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全國婦聯、全國老齡委在政協禮堂隆重舉行“全國金婚佳侶評選發獎大會”。孫毅、田秀涓夫婦被評為全國“金婚佳侶”,一同參會的王平上將與夫人范景新過來祝賀。比孫毅小三歲的王平靠近孫毅的耳朵高聲說:“鬍子,忘了沒有,當年我還鬧過你們的新房呢!”大家都樂得哈哈大笑。

有人認為,軍人出身而性格倔強的孫毅能和田秀涓情深意篤,肯定是田秀涓讓著他。其實不然,孫毅將軍說自己與老伴兒風風雨雨走過了幾十年,正是按照周恩來總理的“八互”為準則的。這就是:互尊互愛、互學互助、互諒互讓、互勸互敬。田秀涓原為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她與孫毅美好的姻緣,竟起源於孫毅魯莽的一掌。

1939年初春的一天,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正在研究作戰方案,參謀長孫毅與司令員聶榮臻爭得臉紅脖子粗,爭到忘形之處,甚至拍起了桌子。聶榮臻回到家對夫人張瑞華說,“這個孫大鬍子,脾氣倔得像頭牛,得找個人管管他。”後來,這對“月下老人”經過精心挑選,為孫毅物色了曾在邊區婦女中以英勇抗日聞名遐邇的“田氏三姐妹”中的大姐——田秀涓。

(圖)孫毅孫毅

田秀涓,1917年11月生於河北完縣(今順平縣)城內,畢業於河北省保定女子師範學校。“七七事變”後,她拋棄了教師工作,在黑板上寫了一行字“同學們,我走了,為了我們的國家!”就帶著兩個年幼的妹妹義無反顧地來到前線,她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主持完縣婦救會工作。

一天,聶司令員對孫毅說,“孫毅同志,交給你一項任務。”“什麼任務?”孫毅以為讓他去前線打仗,精神頭立即上來了,腰板挺得直直的。“去給田秀涓寫封情書,一定要把她俘虜過來!”“......是!”孫毅猶豫了一下,敬了個禮。當年8月,中共晉察冀邊區黨委在阜平縣城南莊鎮沙河南邊一村莊召開黨代表會議,田秀涓是會議代表。這時,孫毅正準備調往冀中軍區任參謀長,晉察冀軍區首長特意安排他暫住城南莊休息幾天,還安排他出席邊區召開的這次黨代表會議。

會議期間,孫毅親筆寫了一封獨特的求愛信,交給與會的田秀涓。信里開頭就是一番自我曝光:家境貧寒,結過婚,有一孩子,在舊軍隊混事多年......田秀涓接到信後,心裡真是忐忑不安,但當她偷偷看完信,卻被孫毅的坦率和真誠感動了——這個年輕姑娘的心中油然而生一團愛火,她決定答應孫毅。姻緣一“紙”牽,晉察冀邊區黨代表會議結束,孫毅約田秀涓到城南莊東街住處一談。兩人盡訴各自的經歷,在心心相印的坦誠交流中,增加了對彼此的了解。9月15日,城南莊一間普通農舍,成了孫毅、田秀涓的新房。聶榮臻、張瑞華夫婦親自操持,王平等一些年輕將領在婚禮後賴著不走,非要聽窗鬧洞房不可。

(圖)孫毅1938年孫毅(左起3)

1991年5月10日,聶帥接見孫毅,第一句話就問:“鬍子,秀涓好嗎?”87歲的孫毅給老帥立正敬禮:“報告司令員,她很好,她問您好!”聶帥笑了,他在心裡稱許田秀涓出色地完成了他交給的任務——如今的孫鬍子早不是那個拍桌子的武夫,已經成了一員著名的儒將,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上,他被史學家們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傑出的軍事教育家”。

1985年的一天,時任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的田秀涓從外地開會回北京,下了火車,就往家裡打電話。孫毅正在習書,他放下筆對警衛員說:“我去接她!”警衛員要開車,以清廉聞名全黨全軍的老將軍一擺手,說:“不,這是私事,我走著去!”於是,就拄著拐杖去北京站,把老伴接了回來。老夫妻倆在胡同里走著,彼此訴說別後的相思,成為左鄰右舍爭看的美好景致。

孫毅與夫人鑽石婚(60周年)紀念日的那天,他搬個凳子想讓夫人坐下休息,不小心摔了一大跤,造成大腿骨折。當時,把大家嚇了一大跳,但沒幾天又能獨立走路。正是這些小音符,寫就了孫毅與老伴一生相親相愛的動人樂章。
關心青少年

(圖)孫毅1939年孫毅(右起1)

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羅榮桓元帥就稱讚孫毅:“你是青年工作總幹事。”1982年5月,孫毅將軍應邀擔任總參青年工作顧問。但實際上,他開展青年工作不但遠遠超出了總參的範圍,也遠遠超出了軍隊的範圍。幾十年來,孫毅先後同北京和外地的30多名青年建立了師生關係。這種師生關係,據孫毅自己解釋,就是“雙方保持聯繫,我願幫他們進步、做人,他們也樂意向我說心裡話,這種關係是自覺自愿、無拘無束、長期交往建立起來的。”曾得益於孫毅將軍教誨的青年中,有理髮員、保育員、售貨員、司機和大學生等。現在不少已是處級幹部了,還有的成為副局級領導。多年來,孫毅一直堅持給他們郵寄書刊,自己買大信封寄,原來一個兩毛錢,後來長到6毛、8毛。每月兩次,每月寄出的書刊達上百本之多。僅寄書、雜誌這一項,當年每月孫毅就要拿出200元錢,因為書、雜誌都漲錢了,現在要用600元錢。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時候,孫毅都是自己選購、包裝、送郵局發出。每月工資發下來,抽出一千元交給老伴作為一伙食費,餘下的錢除交黨費外,全部用於青少年,包括捐助失學兒童。到月底,孫毅口袋裡常常出現“財政赤字”,不得已就找警衛員商量:“我買書的錢不夠了,去賣點舊報紙吧!”有時候乾脆開口向老伴求借,可他心甘情願。

1996年春節前夕,孫毅用自己的工資買了大量的書籍,打成若干捆,準備寄給全國各地的一些朋友,結果不小心被絆倒,他的兒子兢兢急忙跑過去扶他,他堅決不肯,硬是自己站了起來,還幽默地說:“自己跌倒了自己爬起來嘛。”從20世紀50年代起,孫毅就經常奔走在北京中國小的講台上,為青少年作革命傳統報告,講紅軍長征故事,深得好評。“文革”結束後,孫毅痛切感到十年浩劫給青少年帶來的不良影響。他說,為了這些娃娃,我老漢得放下架子,厚著臉皮自找事做。

(圖)孫毅1951年國慶節,孫毅向毛主席敬酒

一天上午,孫毅走進離家不遠的錦什坊國小,找到劉校長,開門見山說:“我叫孫毅,是你們學校的鄰居,想給孩子們講講革命故事。”年輕的學校校長一時還摸不著頭腦,在老漢的一再要求下,校長不好推辭,就同意當天下午請他給4年級5班講一課。年已古稀的孫毅走上講台,兩手向後一背,氣宇軒昂地講起來:“小朋友們,我今天給你們講幾個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故事......”孫毅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講的故事一個個生動感人,一下子把小朋友們全都吸引住了。下課後,孩子們圍住孫毅漢不讓他走,不停地問這問那,有的還讓老將軍簽名留念。劉校長看到這情景,高興得不得了,當即邀請孫毅擔任他們學校的校外輔導員。用同樣的辦法,孫毅又擔任了兵馬司國小的校外輔導員。訊息傳開,北京的許多學校紛紛上門邀請孫毅。從此一發不可收,孫毅擔任了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顧問,成為了60多所大學、中學、國小的校外輔導員或名譽校長、名譽教授。

1989年2月1日上午,在中國少年兒童活動中心小禮堂舉行全國熱愛兒童頒獎儀式,主持會議的宋任窮請孫毅講幾句話。80多歲高齡的孫毅來到話筒前,用他慣有的熱情,慷慨激昂地講起來:“我們共產黨員有老的時候,我們黨的事業卻永遠不老。為了孩子們,為了祖國的未來,把個人與黨的整體利益融在一起,我們就會永遠感到年輕,就會得到永遠不老的生命,生命的火焰,永不熄滅!”驀然間,只見他手臂高舉,話音停頓,身子直挺挺地向後倒去。醫院診斷孫毅突發急性腦出血,經過三天三夜搶救,孫毅才甦醒過來。出院時,醫生反覆告誡他要少講話、少激動、多休息。人們勸他:“您老歲數大了,應該休息了。”孫毅回答:“我是共產黨員,共產黨員就要繼續奮鬥,哪有停止的道理。”每當有孩子們的活動來邀請,孫毅還是忍不住要參加。

80年代以來,退出一線的孫毅擔任幾十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給青少年做傳統報告900多場。已有幾十萬青少年聽過孫毅的革命傳統報告。

質樸將軍

(圖)孫毅1940年孫毅(右起2)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實行軍銜制為標誌,進入了建軍新階段。授銜前,曾有一些同志因爭名、爭利、爭軍銜而鬧情緒,甚至哭鼻子。在一些同志的眼裡,肩膀上金星的多少至關重要。而孫毅卻向組織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我只有從勞之苦而乏建樹之功,在評銜時要寧低勿高,授我少將軍銜足矣。我投身革命不是為了升高官,要俸祿。”最終中央軍委以標準為據,上下評定,全軍平衡,於1955年9月27日,經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批准,授予孫毅陸軍中將軍銜。

(圖)孫毅孫毅與李達

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經過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直到全國解放。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孫毅一想到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想一想入黨時的誓言,渾身就充滿了無窮的力量”。“文革”中,孫毅受到了衝擊,被打成“三反分子”,12年沒有安排工作。“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我也沒有失去對黨的信心。我對老伴和孩子們說,任何時候都要相信黨。”當歷史結束了10年的政治浩劫後,許多人開始為奪回10年的損失而加倍努力時,剛剛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委的孫毅,向組織寫了一封請求辭職的信。這在全國政協的眾多委員中還是頭一個。這一年的秋天,孫毅又在總參黨委會上,對著總參黨委書記、總長楊得志,三次彎下他那一輩子只向黨和人民才彎下的堅挺筆直的腰板,真誠地懇求辭去總參顧問的職務......

孫毅經常和一些離退休的老同志談怎么安度晚年。他說,一定要保持心理上的健康。心理健康包括:胸懷寬闊,就是思想開朗;家庭和睦;鄰居友好;老友往來;做點力所能及的社會工作;加強體力腦力鍛鍊,促進健康長壽;認真學習,提高思想覺悟。

孫毅的家在北京西城區的一所老四合院里。自從1971年搬入至今,鄰居只要有困難,都會得到他的幫助。他來自人民,生活在民眾中。清晨,傍晚,老將軍散步時,老年人見了微笑同他點頭示意;青年人見了向他問好;孩子們見了歡快地叫著:“孫爺爺好!”

老將軍走到哪就把好事做到哪,外出散步,看到路面上有磚頭、石塊,總要用腳踢到路邊或用手揀到垃圾箱裡。他說:“別看小小一塊石頭,有時可真壞事。我親眼看見過一個中年婦女,因為腳踏車軋在了一塊石頭上,摔得頭破血流。”走在路上,看見蹬三輪車賣菜的人爬坡費力,老人就在後邊助一臂之力。有人誇獎他:“你老漢真是個活雷鋒啊!”他就搖搖頭說:“不敢當,我比雷鋒還差一大截子呢。”

孫毅將軍近照孫毅將軍近照

孫毅發現外地來京的人常常因人生地不熟,不知道乘哪路公共汽車,不知道上哪兒找廁所。於是他用了半年多時間,走遍了住家附近60多條胡同,記住了100多個公共廁所的準確位置和20多條公共汽車路線,這樣,當有人向他詢問時,他能馬上告知對方最近的廁所、最方便的車站在哪裡。在家裡,孫毅的車是不準私自動用的,可要是街坊鄰居有急用,則隨叫隨到。南鄰馬家的媳婦快要分娩了,行動不便,孫毅告訴他們家人:“如夜裡需要送醫院,敲敲我家的門就行了。”後來,這位產婦果真在一天夜裡坐上將軍的汽車,進婦產醫院生孩子。

養生之道

孫毅將軍進人老年後,還是身板硬朗,思維清晰,耳不聾眼不花。他之所以能如此健康長壽在於:

一、堅持走路

(圖)孫毅孫毅和鄧小平

“走”為百練之本。孫毅說:“人老先從腿腳老。”古人也說:“竹從葉上枯,人從腳下老,天天千步走,藥鋪不用找。”老人只要能走路,就不算老。因此老人要想健康長壽,生活愉快,光靠舒適的環境和豐富的營養是不夠的,還要靠走路,更重要的是通過走路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磨礪自己的意志,培養自己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所以,孫毅自75年前就懷著對共產主義的最高信仰,靠著一雙腳板和堅韌的毅力永不停歇地堅持走路鍛鍊身體。經過多年的體驗,他深深認識到,堅持走路不僅能防病,而且能治病。原來他有痔瘡,堅持走路以後,不治而愈。他以前有小腸疝氣,如今也沒了。他在一次大病後,胳膊和腰都很痛,就每天走路,後來胳膊和腰都不痛了。前幾年他得了腦溢血,經醫院搶救治療,竟然完全得到康復,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連醫院專家也說:“真是不可思議。”孫毅自己認為這些都應歸功於走路,從中也悟出了生命在於運動,鍛鍊能抗百病的道理。孫毅說,堅持走路也要得法:一是要有一定的時間,每天要走一至兩小時;二是要有一定的距離,每天要走5公里左右;三是要心平氣和,心情愉快,不能心事重重,以免發生意外。這樣堅持三、五年,就會嘗到甜頭。

二、心胸寬廣

孫毅說:“人生在世,不可能沒有不順心的事。遇到不順心的事胸懷要寬廣,不要生悶氣。精神愉快、心胸寬廣。心底無私天地寬嘛。” 1934年10月開始長征時,他擔任軍委教導師參謀長,任務是保衛軍委、黨中央。按照規定,應該配給他一匹馬,可在分馬會上,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說:“孫毅是白軍過來的,不能給他馬騎。”隨後將他名字下的一匹馬給勾掉了,而他手下的兩個參謀都有馬騎。當時他思想有些考慮,但仍幽默地對師領導說:“沒有四條腿,我還有兩條腿嘛。”就找一根棍子,背上了一個小包袱開始了長征。就這樣,他硬是用兩隻腳走完了萬里長征路。回憶到這裡,孫毅將軍風趣地說:“我真得感謝那位李德先生,他使我鍛鍊了兩隻腳,為現在走路健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由美國作家斯諾於1936年在寧夏豫旺堡拍攝的一張彭德懷、聶榮臻、孫毅等人的照片,後被收入斯諾《紅星照耀中國》一書時,誤將孫毅寫成他人。孫毅看過多次也沒有說出真相。半個世紀後,經三聯書店再版,被聶榮臻元帥確認照片上那個人是孫毅,才予以更正。編輯問孫毅為什麼對斯諾的失誤未提出過,他說:“我老漢是倖存者,和犧牲的先烈比,我只有從苦之勞,而無建樹之功。”這坦率的表述代表了孫毅將軍的思想境界。他說:“現在,我腦子裡一點負擔也沒有,可以說又忙又閒。一個人,把名利地位看得越低越好。當徹底破除了名利地位觀念,在思想上、精神上就會獲得真正的解放,就會精神旺盛,身體健康!”

三、退而不休

“老驥出櫪,志在萬里。”這是孫毅常說的一句話。他自辭去總參顧問和全國政協常委後,就把離休作為一生最後一段路程的第一個春天,欣然擔任了京城內外20多所學校的政治輔導員或名譽教授,為學校青少年作報告或座談。一般在十里路左右的路程,他總是步行前往,兩小時的報告,既不休息也不喝水,音量不減當年,全場上下不時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1985年孫毅去參觀雷鋒墓和雷鋒紀念館後,寫信給總參領導說:“看了雷鋒的遺物,聽到雷鋒事跡的介紹,我心潮起伏。他那活著是為了別人活得更美好的思想永遠值得我學習。”1986年孫毅重返晉察冀軍區陳莊等地看望當地民眾,密切關注青少年的成長。當看到山腳下一排排青磚瓦房的學校時,連連稱讚老支書說:“你們很有遠見,你們現在辦學花點錢是很值得的。”在陳莊中學做報告時說:“我現在80多歲,照樣為四化大聲疾呼。”“暮年新甲新征始,願做春蠶吐盡絲。晚霞紅似火,餘熱可生輝。”他到處作調查,講傳統,在曾戰鬥過的地方又一次播種精神文明。許多年來,孫毅不僅奔波在京內,還親自到大連瀋陽齊齊哈爾天津、延安等地學校、部隊作報告和參加青少年夏令營活動,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青少年熱愛祖國不怕艱苦、不怕流血犧牲的光榮傳統。

四、勤乾動腦

孫毅常說:“老人更要多動腦筋,多學習。腦子用則靈,不用則廢。勤動腦能維持思維功能。我喜歡讀書看報,看電視,作為關心國家大事、了解社會發展和認真學習提高覺悟的重要課目。我還喜歡練習書法,常寫字也是一種鍛鍊。寫字時要全神貫注,形神合一,把全身的氣力運到筆端。這時會把一切煩惱是非都忘到腦後,這就不僅達到了練習書法的目的,而且也促進了身心的健康。”孫毅每天堅持寫字兩小時,由於多年來的勤奮刻苦努力,使他的字遒勁瀟灑,自成一體,進入書法名家行列,是中國老年書法研究會名譽副會長、總參老幹部書畫協會會長。他的書法深受社會和軍隊中許多人,特別是青年人的喜愛,因此,求書者頗多。老人總是有求必應。有名的“奮鬥”、“精神”和“生命在於運動,鍛鍊能抗百病”、“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字和題詞不知寫了多少幅,勉勵他們努力學習,勤奮成才。為紀念毛澤東同志100周年誕辰,孫毅懷著深切的感情,以行草書寫了毛澤東同志詩詞37首作為獻禮,並以《將軍的懷念》編成書法集,出版發行。孫毅還為北京軍區歌舞團上演的《長征組歌》題詞:“繼承紅軍傳統,高唱長征組歌”,把中國革命歷史上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長征”當成革命傳統教材教育後代。

五、生活儉樸

孫毅始終保持戰爭年代艱苦樸素的作風,仍穿戴著幾十年一貫制的面料或黃呢子制服和軍帽,總是一身戎裝,保持著一貫的軍人姿態。他的精神,也還是人們熟悉的那副剛毅堅強、氣宇軒昂的氣度。他是閒不住的人,只要對國家、社會有益的事他都去做。每天主動找事做,同許多青年廣交朋友,建立聯繫。每月第一件事,就是領了工資,除交黨費和拿出一些交給老伴作為一伙食費外,其餘部分親自去書刊亭買書報寄給青年朋友,讓下一代得到精神文明和信息知識。他有句口頭語:“腰包無錢,睡覺香甜。”他夫人也說錢留得越多,越是禍害。飲食是基本吃素。每天粗茶淡飯,一不抽菸,二不喝酒。常年堅持吃家常便飯,反對人家大肆鋪張接待他。生活規律,揮毫潑墨是每天不可少的情趣。每晚九時必睡。家庭和睦,鄰里友好。孫毅是全國健康老人,他和夫人田秀娟曾被評為全國金婚伴侶。他對家庭成員要求也很嚴格,夫人和子女都能理解老人的心境和愛好。

六、醫護保障

孫毅認為:“健康生快樂,快樂生健康。”二者辯證統一,互相影響,缺一不可。要想身體好,必須精神好。對疾病不怕,既來之,則安之,相信能戰勝它,保持愉快的心情,思想上不解除武裝。堅持“動補”。所謂“動補”就是運動,走路。這樣,吃飯、睡覺都香甜,晚上躺下很快就睡著。俗話說:“誰吃五穀不生災。”“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孫毅患過十二指腸潰瘍發生穿孔;在中國少年兒童活動中心做報告時,情緒激昂,突然腦出血而跌倒,幸經及時送入醫院,經三天三夜的搶救,才甦醒過來,住了5個半月才痊癒出院。後又因右下肢靜脈血管疾病,經醫學專家會診,及時進行手術處理,得以迅速痊癒。孫毅出院時問醫生,這么快就好了,是啥原因?醫生告訴他八個字:“走路鍛鍊,肚量寬大。”這確實是先進的醫療技術在孫毅性格和體格的基礎上經精心治療護理所致。

人物評價

孫毅中將軍政文化素質很高。一生勤奮治學,學識頗深,是武將,也是儒將。抗日戰爭中曾先後擔任過八路軍第115師教導大隊大隊長和晉察冀軍區抗日軍政幹校校長,1940年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校長。在浴血奮戰的沙場上,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培養了一大批驍勇善戰的指揮員。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擔任過石家莊高級步兵學校校長、軍委軍校部副部長等職務,長時期從事辦學或主持全軍院校教育訓練工作,是一位傑出的軍事教育家,享有“華夏名將,學府高師”的美譽。

孫毅將軍紅軍時期即“蓄鬚”,據云為毛澤東、朱德所特許。1960年春,軍委於北京三座門召開擴大會議。毛澤東入場,眾將軍鼓掌。毛澤東曰:“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繼環顧一周,指孫毅將軍曰:“你,姓孫!孫行者。”

公私分明

孫毅將軍蓄銀色短須,衣舊軍裝,穿解放鞋,無官氣,喜串門。與左鄰右舍,街坊老少,無分老少,亦可親切攀談。少兒常追其後,圍其聚,將軍樂呵呵而應之。

孫毅將軍至河北某縣武裝部看望當兵的兒子。將軍乘公共汽車,住普通旅社。河北省軍區司令員聞之,急派人來接,將軍鬍鬚一抖,曰:“告訴你們司令員,我這次是來看望兒子的,沒有公事,今天就不打攪你們了。”言罷,背上行囊,步行至兒子單位。

孫毅將軍兩個女兒串通司機開車看電影。將軍聞之大怒,鎖大門以待之。深夜,其女返,不得進,亦不敢叫門。司機翻牆躍下,欲啟門,竟被將軍擒拿。二女於門外認錯後,將軍方消氣,放行。

個人榮譽

孫毅 孫毅孫毅孫毅孫毅

中將軍銜

一級八一勳章

一級獨立自由章

一級解放勳章

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