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族

孟加拉族

孟加拉族是南亞次大陸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孟加拉國和印度,另有少數分布在尼泊爾等國。講孟加拉語。在孟加拉國的信伊斯蘭教,在印度的信印度教。實行種姓制度。

(圖)孟加拉族孟加拉族

孟加拉族是南亞次大陸古老民族之一,人口大約2.2億,孟加拉國的孟加拉人信奉伊斯蘭教;其他多信印度教,主要敬奉迦利女神地神龍神村神家神等。孟加拉人純樸且好客,有著極強的表現欲和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有一顆愛好和平、嚮往生活美好和充滿快樂的心。主要分布在孟加拉國和度,另有少數分布在尼泊爾等國。講孟加拉語。在孟加拉國的信伊斯蘭教,在印度的信印度教。實行種姓制度。主要從事農業,部分從事工業。該民族喜愛音樂舞蹈,其音樂別具特色,伴奏的樂器多為當地獨有的手鼓“托普拉”和一種類似手風琴的“哈姆尼姆”。歌者邊奏邊唱,多以音色純清、音域寬廣見長。

簡介

(圖)孟加拉族孟加拉族

孟加拉族是穆斯林民族之一。大多數居住在孟加拉國內,占該國總人口的98%。此外,主要分布於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奧里薩邦和比哈爾邦。少數居民住在緬甸、尼泊爾等周邊國家境內。孟加拉人是古代遷入的波斯人與當地土著民族融合的後裔,基本上屬於歐羅巴人種印度帕米爾類型,東北部受蒙古人種、西南部受達羅毗荼人種影響較深。孟加拉語屬於印歐語系印度語族東部語支。與印地語一樣,是梵語的派生語。原採用梵文字母,11世紀以後,創製出梵文的一種變體文字。孟加拉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黃麻、水稻、豆類、玉米、油籽、甘蔗、菸草和水果。南部居民多從事漁業。現以原料為基礎的工業和輕工業發展較快。8世紀時伊斯蘭教已傳人孟加拉地區。12世紀以後,由於穆斯林統治者的提倡,伊斯蘭教得到廣泛傳播,並逐漸取代了佛教,成為孟加拉人的傳統信仰。孟加拉人中約83%的居民信奉遜尼派的哈乃斐教法學派,少數人信奉艾哈邁迪耶派什葉派的伊斯瑪儀派。在命名、割禮、婚姻和葬禮等方面都遵循伊斯蘭教的規定。孟加拉各地都建有清真寺,在首都達卡更多。大、中、國小都設有伊斯蘭教課程,達卡建有伊斯蘭專門學院,培養宗教教職人員。

孟加拉族是南亞次大陸古老民族之一。孟加拉地區曾數次建立過獨立國家,版圖一度包括現印度西孟加拉、比哈爾等邦。16世紀孟已發展成次大陸上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文化昌盛的地區。18世紀中葉成為英國對印度進行殖民統治的中心。19世紀後半葉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7年印巴分治,孟被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歸印度,東部歸巴基斯坦。1971年3月東巴宣布獨立,1972年1月正式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孟加拉很崇尚印度文化,但是他們80-90%的人口與印度人的宗教信仰不同,大部分孟加拉人信奉穆斯林教。家庭觀念很強的民族,注重吃,婚禮都很隆重,平均受教育水平不高,社會貧富兩極分化很嚴重,國外移民以英國居多。
信仰印度教的孟加拉人有種姓制度,分婆羅門維迪耶迦耶斯特首陀羅4個種姓。婆羅門種姓的社會地位最高,維迪耶種姓次之。迦耶斯特種姓有文化,往往身居高位,出了許多社會活動家和宗教領袖,甚至有許多迦耶斯特人戴上了只有婆羅門才能佩戴的聖線。首陀羅是社會地位最低的種姓,包括工人、農民、手工藝人、傭人等。信仰伊斯蘭教的孟加拉人仍有種姓殘餘影響,其中專門從事農業和漁業生產的蓋瓦德人占孟加拉人口的絕大多數。
孟加拉人城市居民愛穿無領寬袖長衫,披布單或綢單。婦女穿紗麗,盤髮辮,插鮮花,戴首飾。伊斯蘭教徒死後行土葬,印度教徒死後行火葬。近年來資本主義經濟有一定發展,但農村中主要是封建性小農經濟。

竹橋

(圖)竹橋竹橋

竹橋是孟加拉國的一大奇觀。 孟加拉是一個多洪水的國度,每到雨季,大部分地區都浸泡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只有那些建在高地上的小屋露出水面,為了便於交通,在屋子和公路之間,就搭起了一座座竹橋,短的不過十幾米,長的達上百米。

椰棗汁是孟加拉國非常流行的飲料。 在孟加拉國的山坡上,大路旁,房前屋後隨處可見椰棗樹。晚上人們在樹上割開一個口子,插一桿竹管,下面接個小罐。早晨起來,就挑著罐中的棗汁去趕集

該族占印度總人口的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和奧里薩邦等,操孟加拉語,大多數人信印度教。主要從事農業。

飲食習慣

(圖)孟加拉族孟加拉族

孟加拉人對中餐倍加喜歡。除在社會場合有時使用刀叉外,一般都慣於用手抓食取飯。孟加拉查克瑪人多以米飯為主食,副食為魚肉和蔬菜,除了食用雞肉、牛羊肉、鹿肉、青蛙肉、螃蟹外,豬肉也是常用的肉食(因其為非伊斯蘭教),竹筍也是查克瑪人十分喜愛的食品。

孟加拉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1.注重講究菜餚色味,注重菜餚品種多樣。

2.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鹹,愛辛辣味。

3.主食以米飯為主,也愛吃甜點心等。

4.副食:愛吃牛肉、羊肉、魚、雞、鴨、蛋類;蔬菜喜歡青椒、土豆、豌豆、黃瓜、西紅柿等;調料愛用咖喱、胡椒粉、番茄醬、糖、味素等。

5.製法對涮、燴、煎、炸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6.中餐喜愛中國的川菜清真菜

7.菜譜:很欣賞什錦大拼盤、北京烤鴨、香酥雞、乾燒鱖魚、雞油菜球、咖喱牛肉、手抓羊肉、青椒肉絲、南煎丸子、奶扒鮮桃仁等風味菜餚。

8.水酒喜歡喝紅茶咖啡,以及礦泉水桔子汁等各種軟飲料。

9.果品喜歡吃桔、柑、橙、香蕉、鳳梨、芒果、甜瓜、西瓜等;乾果喜歡核桃仁、杏仁、花生米等。

風俗傳統

(圖)孟加拉族孟加拉族

1.社交習俗:孟加拉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孟加拉人重友情,接賓待客笑臉迎;民族宗教伊斯蘭,非凡重視《古蘭經》,國民時間觀念強,事先約會準時逢;拍打後背最忌諱,左手待人為不敬;“十三”數字多厭棄,酒為禁品不準用。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孟加拉人愛地理環境的影響,不象鄰國巴基斯坦那樣傾向於歐洲的生活方式,一般人的生活觀念都傾向於亞洲。時間觀念很強,對約會非凡講究準時赴約,認為這是社交上的禮貌,必須遵守和準時。他們非凡喜愛荷花。習慣稱荷花為“花中君子”,並視荷花為“吉祥”、“平安”、“光明”、“純結”的象徵。

2.禮節禮儀:孟加拉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都以握手為禮,在男人與女人間相見時,一般都習慣用點頭示禮或用說句客氣話來代替禮節。男人一般不與女人握手。孟加拉國的佛教徒與客人相見時,習慣施合十禮。客人也應雙手合十還禮,以示相互間的尊重。

稱謂與問候:當被引見給男人時,習慣上握手為禮。若引見的是女人,要等她先伸出手來。

約會準時:人們高度重視準時赴約。

款待與饋贈:通常在飯店或俱樂部里款待客人。按習慣往往有妻子陪同丈夫出席這類活動。

3.信仰忌諱:孟加拉人大多信仰伊斯蘭教,還有少部分人信仰印度教、佛教、基督教。忌諱有人拍打後背。認為這是一種極不禮貌和不尊重人的表現。對不經同意就給拍照片的作法很反感。忌諱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認為左手下賤、骯髒。因此,用左手遞送東西或食物是極不禮貌的。忌諱翹姆指這個手勢,並視其為不禮貌的舉止。不喜歡“13”,認為是個消極的數字。孟加拉族中的伊斯蘭教徒恪守禁酒的教規,教徒信是不飲酒的。也禁食豬肉和使用豬製品;還忌諱談論有關的話題。

每逢星期五,不在眾目睽睽之下吃東西。齋戒期間,白天不能在眾人面前抽菸。孟加拉國受過教育的人常去國外旅行,因此都很西方化,英語也說得很流暢,說英語的旅客將會感到很安閒。交談時,通常的應酬話都可以說,但任何議論這個國家或這個國家政府的話最好不說。

4.服飾:
除冬季(11月到翌年3月)須穿毛料衣服外,輕便、隨洗隨乾的衣著最為上乘。辦公室內衣著往往比較隨便,一件襯衣和一條長褲便可應付。

文化

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孟加拉族人有悠久的歷史和音樂文化傳統,孟加拉人非常喜歡和歌,因此,孟加拉國雖然也有與
(圖)泰戈爾泰戈爾
南印度的卡那迪可音樂、北印度的印度斯坦音樂齊名的孟加拉音樂,但民歌在其傳統音樂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自古以來,孟加拉人的詩和歌密切相連,詩主要不是用來讀,而是用來唱的,詩人同時也是作曲家。能看到的孟加拉最早的文學作品是9世紀到12世紀流行的古詩“卡雅”,這種詩在古時候用獨唱和合唱相交替的形式演唱。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孟加拉的詩和歌一直融為一體,這種情況延續到近代。如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大詩人泰戈爾(1861-1941)同時也是作曲家,一生寫過上千首歌,至今仍然在民間廣泛流傳。孟加拉國歌《我愛你,我金色的孟加拉》的詞和曲都是由他創作的。
孟加拉民歌和生活聯繫密切,有十多個不同品種,音樂學家把它們分成勞動歌和休閒歌兩大類別。勞動歌節奏整齊,常為一領眾和,而休閒歌則包括除了勞動號子以外的所有民歌,包括船歌捕蛇者歌宗教歌等品種。
孟加拉船歌是一種曲調悠長、音域不寬的抒情歌曲。孟加拉國境內河流甚多,船是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在船順流而下時,船夫們喜歡演唱船歌,其音階和孟加拉音樂中的“拉格”有密切的關係。孟加拉地處熱帶,毒蛇甚多,過去有不少人以捕蛇為業。捕蛇者除捕蛇、救治被毒蛇咬傷的人外,還常帶一條有巨毒的眼睛蛇進行表演。每年還要舉行祭祀蛇神的儀式,被稱為“加盤”的捕蛇者歌便是在表演和祭祀時唱的。
孟加拉民歌中和宗教有關的歌很多,主要有“卡為甘”、“樂投甘”、“噶西拉”、“加里甘”、“帕拉甘”、“巴烏爾”等品種。“甘”在孟加拉語中是“歌”的意思,“卡為”是“領唱者”或“領誦詩歌者”的意思。“卡為甘”是一種民間流行的分組對唱形式,每個組有一個領唱者,小組在他的領導下演唱,故名。這種歌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唱出印度教的神話,問答可能持續數個小時。“樂投甘”和“卡為甘”的內容和表演形式都比較接近,但加入了舞蹈,因而比“卡為甘”更具有綜合性,也更能吸引觀眾。
除“卡為甘”和“樂投甘”外,和印度教有關的歌還有“噶西拉”。“噶西拉”是讚頌印度教大神濕婆的歌曲,原來在祭祀濕婆時唱,如今用來祭神的歌也被用來娛人。“噶西拉”的表演不僅包括歌曲,還有舞蹈和表演的部分,成為一種綜合藝術形式。
“加里甘”是由稱為“巴雅提”的伊斯蘭教信徒唱的、有關伊斯蘭教曆史故事和戰爭故事的歌曲。其曲調和語言結合密切,具有吟誦的性質。“巴雅提”演唱的另一種說唱歌曲叫“帕拉甘”,這種歌曲由一位領唱者和兩三位幫腔者一起表演,幫腔者用樂器伴奏,有時也要提出一些問題讓領唱者回答。“帕拉甘”的主要內容是孟加拉民間流行的英雄故事,它的形式包括了說、唱、對話,為了配合故事情節,有時還會配合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
巴烏爾”是孟加拉的一種民間宗教信仰,信仰這種宗教的人通過歌唱來表達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哲學觀念。“巴烏爾”歌曲中的歌詞非常優美並富有哲理性,曲調也十分豐富多彩,受到孟加拉詩人和音樂家的高度重視,泰戈爾本人所寫的歌曲就綜合了“巴烏爾”歌曲和孟加拉古典音樂的成分。“巴烏爾”一般由四、五個人坐在一起表演,表演時用彈撥樂器一弦琴“艾可特拉”和鼓伴奏,情緒激動時,也會站起來跳“巴烏爾”舞。
孟加拉民歌繼承古代的傳統,多為一領眾和,和印度、巴基斯坦的音樂一樣,鏇律由不同的“拉格”構成,不同的歌曲也有各自的“塔拉”節奏體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