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除

刪除

刪除:指將已經不需要了的檔案從系統的目錄清單中刪掉,以騰出磁碟空間給別的操作。在計算機中的大部分“徹底”刪除就是將其從列表除名,並可以被其他檔案覆寫。所以誤刪後不要亂動,還有希望恢復!為了保險起見,用戶最好養成對自己輸入的文本或其它檔案進行軟碟備份,以防萬一。

基本信息

概述

刪除:指將檔案從系統的目錄清單中刪掉,但許多情況下,用工具軟體或Windows下自帶的“資源回收筒”均能恢復被刪掉的檔案,為了保險起見,用戶最好養成對自己輸入的文本或其它檔案在其他記憶體備份,以防萬一。
在英文中翻譯:delete
在英文中解釋:
1、Todelete;Tocancel;Toexcise;Toomit;Topruneoff(oraway)
2、Deletion;Cancellation;Excision;Omission

原理

刪除刪除
存儲在硬碟中的每個檔案都可分為兩部分:檔案頭和存儲數據的數據區。檔案頭用來記錄檔案名稱、檔案屬性、占用簇號等信息,檔案頭保存在一個簇並映射在FAT表(檔案分配表)中。而真實的數據則是保存在數據區當中的。平常所做的刪除,其實是修改檔案頭的前2個代碼,這種修改映射在FAT表中,就為檔案作了刪除標記,並將檔案所占簇號在FAT表中的登記項清零,表示釋放空間,這也就是平常刪除檔案後,硬碟空間增大的原因。而真正的檔案內容仍保存在數據區中,並未得以刪除。要等到以後的數據寫入,把此數據區覆蓋掉,這樣才算是徹底把原來的數據刪除。如果不被後來保存的數據覆蓋,它就不會從磁碟上抹掉。用Fdisk分區和Format格式化和檔案的刪除類似,前者只是改變了分區表,後者只是修改了FAT表,都沒有將數據從數據區直接刪除。
由檔案刪除的原理可知,要徹底刪除數據,只有把刪除檔案所在的數據區完全覆蓋掉。絕大部分徹底刪除工具所使用的就是這個道理:把無用的數據反覆寫入刪除檔案的數據區,並進行多次地覆蓋,從而達到完全刪除檔案的目的。
以上可見,Windows的刪除並不是完全將檔案處理,對於非常機密的檔案,可用檔案粉碎機進行處理。

刪掉檔案

首選:
重啟之後在刪除,使用於普通的檔案。
還不行:
使用任務管理器(Ctrl+Alt+Delete)結束相應進程
不會:
使用Unlocker軟體。可以到網上下載
還可以 在這個 檔案旁邊新建個 文本文檔 寫入 rd 資料夾名 /s /q 然後 擴展名 bat 保存後雙擊 即可

書籍《刪除》

基本信息

分類:網路趨勢/大數據時代

書名:刪除(Delete:TheVirtueofForgettingintheDigitalAge)
作者:[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ViktorMayer-Schönberger)袁傑譯
定價:49.90元開本:16K頁數:240
出版時間:2013年1月責編:黃昕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圖書品牌:湛廬文化

內容簡介

刪除刪除
《刪除》講述了遺忘的美德,為讀者展現了大數據時代的取捨之道。《刪除》從大數據時代信息取捨的目的和方法分別詮釋了“被遺忘的權利”。維克托首先回溯了人類追尋記憶的過程,之後提出數位技術與全球網路正在瓦解我們天生的遺忘能力。對此,他考察了促進遺忘終止4大驅動力——數位化,廉價的存儲器,易於提取,全球性訪問。之後,他提出了當前數位化記憶的兩大威脅——信息權力與時間,並給出了應對威脅的6大對策——數位化節制、保護信息隱私權、建設數字隱私權基礎設施、調整人類的現有認知、打造良性的信息生態、完全語境化。最後,他提出了一種應對數位化記憶與信息安全的極有可能的關鍵對策——給信息設定存儲期限。《刪除》開啟了一場“網際網路遺忘運動”,讓我們始終記得遺忘的美德。這本書告訴我們,在大數據時代,面對海量信息人類該如何取捨,怎樣才能構建一個積極而安全的未來。

《刪除》講述了遺忘的美德,為讀者展現了大數據時代的取捨之道。數位技術賦予了我們前所未有的權利,它也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可怕後果。facebook上照片會被網路永遠銘記,甚至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職業發展;Google記得所有我們搜尋過的信息和時間。數字王國記住了那些有時最好被遺忘的信息。刪除,大數據取捨之道,就是把有意義的留下來,把無意義的去掉。只有理解了在大數據中,需要的是什麼,以及如何判斷這種需要,才能舉一反三地明白到底為什麼要去掉那些不需要的。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的預言家,《科學》《自然》等著名學術期刊最推崇的網際網路研究者之一,“大數據商業套用第一人”,擁有在哈佛大學、牛津大學、耶魯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多個網際網路研究重鎮任教的經歷。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作序傾情推薦。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泳、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淼、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大衛·克拉克、國際著名信息隱私權專家保羅·施瓦茨、史丹福大學網際網路與社會中心創辦人勞倫斯·萊斯格、波士頓諮詢公司高級副總裁菲利普·埃文斯聯袂推薦。

《刪除》一經出版,即獲得美國政治科學協會頒發的“唐·普賴斯獎”,以及媒介環境學會的最高榮譽“馬歇爾·麥克盧漢獎”,同時受到《連線》《自然》《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各大權威媒體廣泛好評。

《刪除》洞見了“被遺忘的權利”,探索了大數據時代人類該如何構建積極而安全的未來。

目錄

中文版序大數據取捨之道
推薦序因意義而智慧姜奇平
第一部分大數據時代為什麼要進行信息的取捨
第1章當遺忘變成例外,而記憶成了常態:大數據時代的隱憂
對於人類而言,遺忘一直是常態,而記憶才是例外。然而,由於數位技術與全球網路的發展,這種平衡已經被打破了。如今,過去正像刺青一樣被刻在我們的數字皮膚上,遺忘已經變成了例外,而記憶卻成了常態……
喝醉的海盜
一個沒有遺忘的時代
抹不掉的致幻劑陰影
Google記得你的一切
大數據的信息力量
人類住進了數字圓形監獄
讓我們學會遺忘
第2章遺忘,人類的天性:人類記憶的作用與演進
遺忘,是人類的天性。從古至今,人們不斷嘗試用本能、語言、繪畫、文本、媒體、介質,來記住我們的知識。千年以來,遺忘始終比記憶更簡單,成本也更低。數字時代顛覆了這一切,而我們卻驚愕地發現,如果真的記住一切,不僅令人發狂,而且讓人孤獨絕望……
人類的本能記憶
語言記憶
外部記憶:繪畫與文本
共享記憶
介質記憶:攝影、磁帶與膠片
第二部分大數據時代如何進行信息的取捨
第3章世界已經被設定成記憶模式:數位化記憶發展的4大驅動力
人類對完整記憶的需求一直在持續上升,這讓如今的世界已經被設定為記憶模式。海量的數位化記憶不僅觸手可得,甚至比選擇性刪除所耗費的時間成本更低。這是一個幾乎失去了遺忘動機的時代……
小黑盒子與麥克斯存儲擴展器
驅動力1:數位化
驅動力2:廉價的存儲器
驅動力3:易於提取
驅動力4:全球性覆蓋
第4章一個沒有安全與時間的未來:數位化記憶的兩大威脅
在信息權力與時間的交匯處,永久的記憶創造了空間和時間圓形監獄的幽靈。廣泛的數字記憶摧毀了歷史,損害了我們的判斷和我們及時行為的能力,讓我們無助地徘徊在兩個同樣讓人不安的選擇之間:是選擇永久的過去,還是忽略現在……
信息富民VS信息貧民:信息控制權的威脅
永恆的過去VS被忽視的現在:時間的威脅
第5章來一場“網際網路遺忘”運動:應對數位化記憶與信息安全的6大對策
數位化記憶仿佛是一個詛咒,人類對它愈發強烈的依賴阻礙了我們從中學習、成長和發展的能力。而信息隱私權的維護不僅應在當下,還應在未來。如果有一天隱私權被廢除,信息處理者們坐在堆積如山的個人信息中對為所欲為,那么信息隱私權還有什麼意義?
對策1:數位化節制
對策2:保護信息隱私權
對策3:建設數字隱私權基礎設施
對策4:調整人類的現有認知
對策5:打造良性的信息生態
對策6:完全語境化
第6章給信息一個存儲期限:應對數位化記憶與信息安全的關鍵對策
存儲期限並不是強制性的遺忘,不是讓我們被迫去選擇,而是通過存儲期限讓我們能對信息的壽命做出應對。它將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讓我們深刻意識到一個人類已經無意識地默認了上千年的道理:數量不等於質量,“好”信息不等於“濫”信息。
cookie的警告
信息的存儲期限
設定關於信息壽命的元信息
9個月,不斷縮短的存儲期限
設定存儲期限的技術措施
不是用技術刪除,而是讓遺忘復活
誰來掌控存儲期限
我們需要“能衰退”的存儲系統
第7章讓遺忘回歸常態:大數據時代數位化記憶的未來
數位化使得存儲成本的垂直下降,簡便的信息提取,以及全球性訪問數字記憶成為可能。在人類歷史上,這是第一次我們能夠使記住比遺忘更便宜更容易,也是第一次逆轉了遺忘由來已久的默認狀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