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詩歌運動

天安門詩歌運動

1976年的天安門詩歌運動,是民眾自發的詩歌集體創作運動。

緣由

1976年1月8日,深受人民愛戴周恩來總理逝世。山嶽低頭萬民同悲,人們以各種方式進行悼念,但遭到了“四人幫”的無理阻撓和壓制。他們還借

天安門詩歌運動天安門詩歌運動

“喪”發難,攻擊周總理,誣陷當時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鄧小平。這些行徑激起了人民更大的怒火,悼念活動非但沒有停止,且在全國各地更加如火如荼開展起來。4月5日前後,在天安門廣場形成了悼念的高潮。人們雲集這裡,將詩詞貼在紀念碑上,掛在松柏枝葉間,並在人群中朗誦。還有人當場譜曲,帶領民眾歌唱。

詞語解釋

1976年“清明節”前後,人民民眾衝破當時的嚴厲禁令,掀起一場以悼念周恩來總理逝世為主要內容運動。這場運動所引發的機緣是政治性的。廣大民眾主要利用舊體詩詞的形式,在天安門廣場表達對周總理的無限熱愛,對“四人幫”禍國殃民憤怒譴責,愛憎之情分明。故被稱為“天安門詩歌運動”。它是民眾自發的詩歌集體創作運動。

相關詩歌

天安門詩歌的作者絕大多數是不知名的普通民眾。從內容看,一是懷念熱愛周恩來總理的詩句——“丙辰清明,/淚雨悲風。/英雄碑前,/萬眾雲涌。/百花滴血,/祭文高誦。/懷念總理,/天地情慟。”還有歌頌周總理一生高風亮節的——“總理一生為國酬,兩袖清風無所有”,“馬列才略屈指數,治國安邦第一臣”等。有表達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深情的——“人民的總理人民愛,人民的總理愛人民。總理和人民同甘苦,人民和總理心連心”。二是表達對“四人幫”的憤怒的詩句——“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灑淚祭雄傑,揚眉劍出鞘”。悲憤之情溢於筆端。另有表達對馬列主義的堅定信仰的詩句——“為了真正的馬列主義,/我們不怕拋頭灑血,/我們不怕重上井岡舉義旗。/總理遺志我們繼承,/‘四個現代化’實現日,/我們一定要設酒重祭”。這些詩歌大都言簡意賅短小精悍,而且眾體兼備,手法多樣,或比興,或誇張,或象徵,或鋪陣,語言樸實感情真摯,極富感染力,充分顯示了廣大人民民眾藝術創造力。

深遠影響

天安門詩歌運動是非常歷史時期的特殊文學現象。這種現象再一次昭示出:唯有真情出真詩,唯有正義出真詩。天安門詩歌不僅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學價值,也有著極為寶貴的史學意義。詩中所體現出來的那種憂國憂民的深沉思考,直面現實的戰鬥式的人文精神,在很大程度影響了新時期文學初期的思潮趨向。尤其這些詩歌在1977年以後結集出版,使得“天安門詩潮”中的文學精神得以迅速廣泛地傳播,並引發了新時期文學初期的“傷痕”類型文學創作的出現,拉開了新時期文學復甦的序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