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美國己有5艘航空母艦,但當時戰列艦仍被視為海上力量的中堅,航空母艦隻是一種海上浮動機場,從上面起降偵察機和尚未證明其威力的攻擊機。艦載航空兵的戰略、戰術以及它的作用還依然處於理論性爭論之中。隨著歐洲戰事的爆發和日本擴張與美國的矛盾日益激化,美國深感有加強航空母艦建造的必要,在羅斯福總統的大力支持下,美國國會1940年6月通過“艦隊擴大法案”,“兩洋海軍法案”,計畫於1940財年建造11艘、1941財年建造2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但到日本人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卻只有5艘開工。珍珠港事件導致了美國海軍戰略思想的徹底變化。殘留在太平洋上的美國海軍力量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組成了抗擊兵力。這時,美國人才感到航空母艦數量的不足。航空母艦“列剋星敦”號、“約克城”號、“黃蜂”號和“大黃蜂”號在1942年相繼戰沉,在一段時間內,美軍在太平洋戰區曾經只剩下了“企業”號一艘可以作戰的航空母艦。在此情況下,美國國會和政府作出了加速建造航母的決定:優先建造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1942年財年再提供10艘、1943年財年提供3艘、1944年提供6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研發歷程

美國海軍對新一代航母提出了一系列令設計師們都深感棘手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包括:1、有較大的飛行甲板,以便額外搭載1個艦載機中隊;2,艦體較大,以便儲備更多的航空汽油(24萬加侖,約克城級航空汽油儲備量為17.8萬加侖);3、增加裝甲列板厚度:沿吃水線處增至101.6毫米,主要艙壁增至76.2毫米;4、推進系統的功率增至15萬軸馬力,以達到30節航速的設計要求;5、增加機庫甲板面積,以便儲備更多的飛機部件和引擎等; 6、增加艦上的防禦武器。顯然,這些要求是無法在一艘標準排水量僅為20000噸的艦體內實現的。至1940年經歷了6次改進,最終定名為“埃塞克斯”級(Essex Class),主要目標是增加艦載機數量,即保證四個飛行隊和1個預備飛行隊的飛機總數,合計80-100架,為此擴大了飛機機庫和飛行甲板,增大了航空燃油的裝載量,增加了航速,強化了防空武器,但是飛行甲板並無裝甲防護,102毫米的裝甲帶設於鍋爐艙部位的舷部水線區,並有四重縱通的結構在舷部保護,底部有三重底防護。美國國會決定於1940財年建造11艘、1941財年建造2艘埃塞克斯級航母,但直到1941年底時,只有5艘“埃塞克斯”級開工。當日本人用航空母艦遠程偷襲珍珠港後,仿佛就在一夜之間,航空母艦取代了戰列艦而成為主力艦,美國海軍建軍思想由此徹底轉變。面對日本咄咄逼人的海軍航空兵,美國痛感航母數量的不足和艦載機的陳舊過時,在此危急情況下,美國國會和政府作出了加速建造航空母艦的決定,尤其是集中力量按照“埃塞克斯”級航母的標準設計方案進行批量生產,在諸如鋼型和鋼板、艦上設備、機械以及武器各等方面也都實行了高度標準化,從而使製造廠能夠採用流水線作業.
早在1937年約克城級開始服役時,當時正在設計中的新式艦載機的尺寸、重量和性能都要求海軍建造更大型、更有效和具有更好防護的航空母艦。1930年代未,在設計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時其標準排水量被確定為20000噸。然而,美國海軍對該級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其中最主要的包括:1、有較大的飛行甲板,以便額外搭載1個艦載機中隊;2,儲備更多的航空汽油(24萬加侖,約克城級航空汽油儲備量為17.8萬加侖);3、增加裝甲列板厚度:沿吃水線處增至101.6毫米,主要艙壁增至76.2毫米;4、推進系統的功率增至15萬軸馬力,以達到30節航速的設計要求;5、增加機庫甲板面積,以便儲備更多的飛機部件和引擎等; 6、增加艦上的防禦武器。顯然,這些要求是無法在一艘標準排水量僅為20000噸的艦體內實現的。

埃塞克斯號(Essex CV-9)的設計方案以約克城級航空母艦為藍本,至1940年已經歷了6次改進。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標準排水量為27500噸,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吸取了先前各級航母的優點,艦型為約克城級的擴大改進型。艦體長寬比為8∶1。在飛行甲板前部和中後部設有升降機,另在甲板左側舷有一部可垂直拆迭的升降機,使其可以通過巴拿馬運河。攔阻系統在艦尾與艦首各設有一組攔阻索,能阻攔降落重量達5.4噸的艦載機。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防護較約克城級有了改進。水下、水平防護和對空火力都有所加強。主要包括:艦體分隔更多的水密艙室,這種結構使該級艦中的某些艦隻在戰爭中雖屢這重創,但沒有一艘被擊沉。
艦上127毫米高炮12門,但只有2部MK37型指揮儀,這表明僅有部分武器可用雷達控制;此外還裝有大量40毫米和20毫米高炮,其數量則因艦而異。考慮軍艦要在太平洋水域活動,提高了續航力。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訂購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設計上稍有改進,改進艦首形狀,比原埃塞克斯級長3.63米(通常稱“長體”埃塞克斯級)。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批准建造的總數為32艘,但實際建成24艘。 原先擬於1944財年提供的6艘批准後又被取消,因而從未開工建造;另有2艘雖己開工建造,但未建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期間共有17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建成服役,分別是:首制艦“埃塞克斯”號(CV-9)、“約克城”號(CV-10)、“勇猛”號(CV-11)、“大黃蜂”號(CV-12)、“富蘭克林”號(CV-13)、“提康德羅加”號(CV-14)、“倫道夫”號(CV-15)、“列剋星敦”號(CV-16)、“邦克山”號(CV-17)、“黃蜂”號(CV-18)、“漢科克”號(CV-19)、“本寧頓”號(CV-20)、“拳師”號(CV-21)、“好人理察”號(CV-31)Bon Homme Richard (CV-31)、“安提但”號(CV-36)、“香格里拉”號(CV-38)和“張伯倫湖”號(CV-39)。戰後建成7艘,分別為:“普林斯頓”號(CV-37)、“塔拉瓦”號(CV-40)、“奇沙冶”號(CV-33)、“萊特”號(CV-32)、“菲律賓海”號(CV-47)、“福吉谷”號(CV-45)和“奧里斯坎尼”號(CV-34)。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建造規模充分反映了美國巨大的工業潛力。太平洋戰爭之初,美國就決定集中力量按照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標準設計方案進行批量生產,從而使造船廠能夠採用流水線作業。此外,在諸如鋼型和鋼板、艦上設備、機械以及武器各等方面也都實行了高度標準化。高射武器的生產幾乎全部集中在製造127毫米炮、“博福斯”40毫米炮和“厄利孔”20毫米炮。由此,該級航母的建造周期極大地縮短了,有幾艘只用了14-16個月便建成服役。
結構特點

“埃塞克斯”級吸取了先前各級航母的優點,艦橋等上層建築設定在艦的右舷,在中部設有升降機,另在甲板左側各有一部可垂直升降機,使艦可以通過巴拿馬運河。攔阻系統在艦尾設有9條攔阻索,艦首設有6條(可以在使飛機在艦首降落),能阻攔降落重量達5噸的艦載機。該級艦飛行甲板採用木質結構,其上覆有非常輕的裝甲。艦上裝有8台鍋爐和4部齒輪傳動式渦輪機,採取蒸汽推動模式,輸出總功率達 15萬馬力。
該艦的防護也有了很大改進,艦體被分隔成更多的水密艙室,這種結構使該級艦中的某些艦隻在戰爭中雖屢這重創,但沒有一艘被擊沉。如CV-13 Franklin(富蘭克林)在沖繩作戰時,受到自殺飛機的撞擊,遭到重創失去作戰能力,由於採用水密艙室設計。動力不受影響,事後靠自身動力返回了本土修理。此外,“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大型化,使得它有改裝的餘地,每一次改裝,都提升它的作戰能力。
性能數據

性能與武備標準排水量27200噸,滿載排水量34880噸。艦長(全長)265.79米,飛行甲板長262.13米;艦寬28.35米,飛行甲板寬29.26米;平均吃水7米。機庫長174米、寬21米、高5.4米。
推進裝置:8台鍋爐,4部齒輪傳動式蒸汽輪機,主機輸出功率15萬軸馬力,4軸,航速32.7節。燃料載量6300噸,續航力15000海里/15節。動力 150,000馬力,飛行甲板長度 750英尺 航速 32.7節 水線裝甲帶厚63毫米-101毫米,炮塔裝甲厚127毫米,炮塔底座裝甲厚28毫米,飛行甲板裝甲38毫米,機庫甲板裝甲厚76毫米,主甲板裝甲厚為38毫米。
武備:12門雙聯裝127毫米口徑高平兩用炮,用以對付遠距離目標。高射炮數量,在整個戰爭期間變動較大,各艦不一。第一批埃塞克斯級航母建成時,每艦裝有8座四聯裝40毫米“博福斯”炮,共32門;並裝有46門單管20毫米“厄利孔”高炮。到戰爭後期,埃塞克斯級上的40毫米“博幅斯”高炮增至68門,20毫米“厄利孔”高炮增至55門。
艦載機: 該級航空母艦的主要作戰兵力是艦載機,艦上機庫貯有近百架各型飛機。此外,還可在飛行甲板上停放飛機。這樣當時全艦共可搭載飛機 100多架。最初時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航空大隊由以下中隊組成:2個戰鬥機中隊(36架)、1個偵察轟炸機中隊(18架);1個俯衝轟炸機中隊(18架)、1個魚雷轟炸機中隊(18架)、1架擔任聯絡任務的俯衝轟炸機,總計91架飛機;另有9架備用(戰鬥機、俯衝轟炸機和魚雷機各3架)。隨著雷達的發展和廣泛套用,對偵察機的需要日益減少,於是到1944年偵察轟炸機中隊和俯衝轟炸機中隊合併,總計24架俯衝轟炸機,原先12架偵察轟炸機的空額則由戰鬥機替補,總數仍為91架。至1945年夏,典型的埃塞克斯級航母的航空大隊包括:1個戰鬥機中隊(36-37架)、1個戰鬥轟炸機中隊(36-37架)、1個俯衝轟炸機中隊(15架)和1個魚雷機中隊(15架),總計103架飛機。
彈藥:為了二戰當時反艦和防空的需要,“埃塞克斯”級各航空母艦上均裝有數量眾多、口徑各異的火炮,艦上裝有12門127毫米高平兩用炮,用以對付遠距離目標。至於高炮數量,在整個戰爭期間變動較大,各艦不一,但總的是威力逐步增大。第一批埃塞克斯級航母建成時,每艦裝有8座四聯裝40毫米“博福斯”炮,共32門;並裝有46門單管 20毫米“厄利孔”高炮。到戰爭後期,埃塞克斯級航母上的40毫米“博幅斯”高炮增至68門。20毫米“厄利孔”高炮增至55門。主要火控系統為2部 MK37型指揮儀,部分武器可用雷達控制。二戰初期,每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上的彈藥載量為:平均每門40毫米炮各彈800發,每門20毫米炮備彈為4076發,彈藥總重47噸,為定編艦載機重的50%。後來,為了增加航母的乾舷和穩性,美國艦船局嚴格規定了每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彈藥載量:每門40毫米炮為500發,每門20毫米炮為1420發。
編制人數:戰爭期間,隨著飛行員、地勤人員和炮手數量的不斷增加,使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上的住艙十分擁擠。到1945年,其標準編制員額比設計預定的人數多50%,總計3442人,其中軍官382人,士兵30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