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差克呂·納努貝特號航空母艦

泰國差克呂·納努貝特號航空母艦

差克里·納呂貝特號是泰國皇家海軍所屬的航空母艦,代號HTMS Chakri Naruebet R-911,是泰國海軍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航空母艦。1997年服役,標準排水量7000噸,標準載機為9架AV-8S“鷂Ⅱ”垂直起降戰鬥機或14架SH-3“海王”直升機。艦員編制為455人,航空人員為146人。“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的服役,使得泰國成為二戰後繼印度後第二個擁有航母的亞洲國家,也是東南亞地區唯一擁有小型航空母艦的國家。“差克里·納呂貝特”號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航空母艦。

基本信息

簡介

泰國差克呂·納努貝特號航空母艦 泰國差克呂·納努貝特號航空母艦
泰國差克呂·納努貝特號航空母艦,於1994年開工興建,由 西班牙巴贊造船公司負責建造,該公司也是“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的建造者。泰國國王為其命名為“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而“差克里”是 曼谷王朝開國國王的名字。在命名的同還公布了此艦的舷號為911。“差克呂·納努貝特號 ”號艦全長182.6米,寬22.5米,吃水6.25米,標準排水量7000噸,滿載排水量11485噸。其動力裝置為柴-燃聯合形式,2台LM- 2500燃汽輪機,功率44250馬力,2台MTU16V1163TB83柴油機,功率11780馬力,雙軸雙槳,最大航速26節,續航力為10000海里/12節。它的標準載機為12架AV-8S“鷂Ⅱ”垂直起降戰鬥機或14架“海王”直升機(也可以是6架“支奴乾”直升機)。艦員編制為455人,航空人員為146人。“差”艦的動力系統僅相當於一艘3000噸級的護衛艦水平,最高航速為26節。

建造歷程

建造背景

因為在和平時期,泰國海軍除了肩負著保護國家安全、捍衛 海洋權益的基本使命外,還承擔著廣泛的日常任務,諸如:海上救災、處置海上犯罪事件、保護 海洋環境等等。泰國是個遭受颱風災害的多發地區,每年都對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災害一發生,就需要動用艦艇部隊及時進行救助、疏散、醫療等支援行動。1989年發生了一場特大風災,當時強颱風席捲泰國南部,造成大量漁船沉沒,沿岸民房倒塌,雖經海軍全力援救,終因出動的艦艇噸位都較小,能活動的距離較近,並受海上環境條件的制約較大,因而力不從心,仍有大量漁民和濱海災民死亡或失蹤,當時如能使用艦載直升機及時進行搶救當最為理想。這場颱風還對位於泰國灣西岸的春蓬、巴蜀等省的通信設備破壞嚴重,聯絡中斷,此時又極需一艘裝備有完善通信設施的大型艦艇及時趕到,以提供應急的通信手段。
另一方面,泰國近海又是海盜猖撅出沒之地,為了保護過往船隻和海員的生命、財產免遭劫難,一有風吹草動,即要求海軍能及時趕赴出事地點,出動艦載直升機則最解決問題。可見泰國海軍對於直升機海上機動平台的需求,確實是迫切的。於是,他們向國外幾家大造船公司表示了這一意向,隨即收到了來自各方的推薦方案以及報價。

工程進度

差克里·納呂貝特”號(上)與美國“小鷹”號航母差克里·納呂貝特”號(上)與美國“小鷹”號航母
泰國皇家海軍於1992年3月,與 西班牙國營巴贊造船公司簽約,訂購了一艘能載直升機和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機的輕型航空母艦,由該公司的法羅船廠建造。經過不到4年的設計和施工,至1996年1月就已完成70%的建造工程量,於是擇吉在1月20日下水。泰國王后詩麗吉親赴西班牙,在西班牙王后索菲婭的陪同下主持了下水儀式,兩國海軍司令也一起參加了這一隆重典禮。
下水之後,工程進展仍很順利,至當年10月,作為平台部分的航母總體建造工程基本完成,已可進入海上試航階段。為此,泰國海軍派出了接艦部隊,赴西班牙隨艦出海,經過約半年的邊試航邊交接,至1997年3月20日,此艦移交給了泰國海軍。
從1992年3月契約簽字到建成交艦,歷時僅5年,這是船廠一個非常自豪的成就,因為他們建造西班牙本國的“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輕型航母時,竟用了十年時間。在交艦後,航母離開船廠碼頭駛往西班牙海軍的羅塔基地,再進行約4個月的艦員培訓。
在西班牙海軍的幫助下,進行包括飛行作業在內的各種操艦訓練,以使接艦部隊掌握操作技術。到1997年8月,皇家海軍將接艦回國,進駐泰國最大的海軍基地梭桃邑。此後,泰國將自行加裝部分武器、作戰系統,而供這些裝備使用的艙室空間,以及電力、 冷卻水、壓縮空氣、 空調等系統,均事先已在艦上設計、預裝完畢。航母已正式於1998年投入使用了。

艦艇命名

泰國將該艘航空母艦命名為"查克里·納呂貝特號",為 泰國曼谷王朝開國君主的名字,艦舷號為911,9在佛教當中有吉祥之意,11表示上上的意思。

設計特點

泰國航母“差克里‘納呂貝特”號,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的成功經驗,但它仍是一個全新的設計,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意味。作為航空母艦,本艦的噸位更小型化了,滿載排水量僅l1485噸,比“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幾乎縮小了l/3,成為當今世界上排水量最小的航空母艦,而其裝載飛機的數量僅減少l/4,即從20架減為15架,所以,本艦雖然噸位縮小,但是單位排水量的載機率還是相對提高了。這一載機量是以“海王”中型直升機標準衡量的,如果改載AV-8B“鷂II”垂直短距起降機,則可載12架,通常採取混載兩種機型的情況居多。從外形上看,本艦更顯美觀和灑脫,首柱前傾度增加,島式上層建築有所延長,拄狀桅緊靠煙囪,使艦貌增加了現代化色彩。由於本艦的排水量在航母中屬於最輕量級,為了提高它在風浪中的耐波性,故對減小艦體橫搖採取了雙重措施,不但在艙部安裝了 展翼型防搖龍骨 ,還裝設兩對液壓自動控制的減搖鰭。
在動力裝置方面,本艦裝設2台16500千瓦的LM2500燃氣輪機,和2台4115千瓦的MTU16Vl163TB83柴油機。比起“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有重大的改進,主要是增加了專供巡航時使用的柴油機,由使用燃氣輪機單一機種,改進為交替使用燃氣輪機和柴油機兩型機種。這是因為燃氣輪機在巡航低工況時,耗油量較大,經濟性差,因此特地為巡航裝備了柴油機,這就使巡航耗油量降了下來,既提高經濟性又能增大續航力。同時,本艦把“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的單軸、單槳推進,改為雙軸、雙槳,這更是在增加動力裝置生命力、提高艦的機動性等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對於自衛能力,本艦也有新的加強,“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僅裝4座“梅羅卡”12管20毫米近程防空炮,而本艦則除了裝設4座“密集陣”6管20毫米近程防空炮以外,還裝備了一套8單元的“北約海麻雀”防空飛彈垂直發射系統、2座單管30毫米速射炮。

武器裝備

主機

泰國海軍“差克立·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 泰國海軍“差克立·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
2台LM-2500燃氣輪機,44250馬力,2台巴贊MTU 16V 1163 TB83柴油機,雙軸

武備

8管MK4l型垂直發射系統發射“海麻雀”艦空飛彈及2座30毫米近程防禦武器系統

艦載機

通常配備9架,最多12架海鷂戰鬥機和15架SH-3H“海王”式直升機或6架“支奴乾”直升機

雷達

對空搜尋:休斯AN/SPS-52C 3-D,對海搜尋:SPS-64,火控雷達:Signaal STIR

導航

休斯I波段MX 1105型Transit/GPS Omega衛星導航系統

服役情況

1997年正式服役。由於經費緊張,該航母現在已經停止使用,艦載機也已封存,現停泊在港口裡供市民參觀遊覽。

歷史作用

“差克里-納呂貝特”號的建成,使泰國海軍在東南亞地區的地位驟然提高,成為該地區最強大的一支海上力量,有外刊作出了這樣的評論:“泰國海軍在2000年前將形成一支以輕型航空母艦為核心的遠洋作戰力量”。然而。將其說成“遠洋作戰力量”就未免有點言過其詞了。根據近年內可能發展的情況看,泰國海軍在2000年前後還只能是一支近海兵力,其力量也是有限的。為了建成一支夠格的輕型航母編隊,泰國海軍至少還要解決預警飛機的問題、解決航母護衛編隊區域防空飛彈的裝備問題,而這些他們至今尚為空白。

航空母艦大全

航空母艦(常簡稱為航母、航艦)是一種以搭載艦載機為主要武器的軍艦。航空母艦是目前最大的武器系統平台,發展至今已是現代藍水海軍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戰最重要的作戰列艦艇之一。

  • 美國
  • 中國
  • 義大利
  • 俄羅斯
  • 西班牙
  • 法國
  • 英國
  • 泰國
  • 巴西
  • 印度
  • 尼米茲級
  • 福特級
  • 小鷹級
  • 企業級
  • 福萊斯特級
  • 美國級
  • 塞班級
  • 中途島級
  • 獨立級
  • 約克城級
  • 列剋星敦級
  • 庫茲涅佐夫級
  • 加富爾級
  • 加里波第級
  • 庫茲涅佐夫級
  • 基輔級
  • 阿斯圖里亞斯級
  • 戴高樂級
  • 克里蒙梭級
  • 無敵級
  • 伊莉莎白女王級
  • 光榮級
  • 卓越級
  • 巨人級
  • 威嚴級
  • 無懼級
  • 半人馬級
  • 阿斯圖里亞斯級
  • 克里蒙梭級
  • 半人馬級
  • 基輔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