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垂體卒中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多數查不出原因,目前認為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缺血因素(1)當垂體腺瘤的生長速度超過血液供應能力時,瘤組織內出現缺血壞死區,繼而發生出血。(2)垂體通過來自垂體柄處的垂體門脈系統供給,當垂體腺瘤向鞍上生長時,可以嵌入鞍膈切跡和垂體柄的中間狹窄部位,阻斷垂體遠側部和腫瘤的營養血管,導致整個前葉和腫瘤的缺血、壞死和出血。垂體腺瘤向側方生長壓迫海綿竇,外因使海綿竇壓力增加。引起腫瘤內靜脈壓增高,使腫瘤供應動脈受損而梗塞。2.血管因素垂體腺瘤內血管豐富,形成不規則血竇,血竇壁菲薄,腫瘤體積增大引起局部壓力增高導致血管破裂出血。
臨床表現
垂體卒中主要表現為嚴重的出血所致的腦膜刺激症狀,及對周圍組織的壓迫症狀。急性垂體卒中臨床表現主要取決於腫瘤的擴張方向和出血、垂體破壞的程度。若出血迅猛,出血量大,直接影響下丘腦,病人可均伴有腦水腫及明顯顱內壓增高、視力視野障礙,意識障礙進行性加重,直至昏迷甚至死亡。若影響其他結果也可能表現為頭痛,視力視野障礙,眼肌麻痹或意識障礙。亞急性垂體卒中可能臨床表現較輕,因其出血較緩慢,所以可僅表現為視力障礙或眼肌麻痹,原有垂體腺瘤症狀輕度加重,無腦膜刺激征及意識障礙。慢性垂體卒中出血量少,無周圍組織結構受壓表現,臨床上除原有垂體腺瘤的表現外,無其他任何症狀,往往是CT、MRI或手術時才發現。
檢查
影像學檢查對於垂體卒中的診斷及鑑別診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X線檢查X線平片可發現蝶鞍擴大,前床突消失,鞍底變薄或破壞。2.CT掃描CT平掃時,腫瘤可呈現為低密度(水腫或壞死),也可出現高密度區(出血),注射造影劑後腫瘤可呈現周邊性強化。CT掃描尚可明確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擴散範圍以及是否向腦室內擴展,對垂體腺瘤出血的病程和時間可作出診斷,對手術選擇入路有一定參考價值。3.腦血管造影。4.MRI檢查垂體卒中發生時,在T和T加權圖像上,可顯示病灶內為高信號區。
診斷
結合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可診斷垂體卒中。垂體卒中也可影響垂體前葉各種激素分泌,而引起黏液水腫性昏迷,腎上腺危像等表現。
鑑別診斷
垂體卒中應與蛛網膜下腔出血、細菌性腦膜炎、腦出血、腦梗死、垂體轉移性腫瘤、視交叉性卒中、球後視神經炎等疾病鑑別。
併發症
垂體卒中可使原已存在的腺垂體功能減退加重。出血引起垂體柄受壓,使到達腺垂體的PRL抑制因子減少,也可導致PRL水平升高。病理檢查證實,神經垂體受累常見,但出現尿崩症者少見。少數病人因下丘腦受累而出現抗利尿激素分泌不當綜合徵(SIADH)。
治療
垂體卒中的臨床發展過程常難以預測。一經確診應立即給予激素替代治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以增強應激能力和減輕視神經、視丘下部的急性水腫,使臨床症狀趨於穩定,降低手術病死率,並考慮手術治療。
預後
動脈硬化可使垂體內血管發生退行性病變,血管對損傷的抗力減弱,在某些情況下可出現垂體內出血;動脈硬化者因血流緩慢、血液黏度升高,故垂體內易形成血栓,從而引起垂體梗死。 ?xml:namespace>
如合併高血壓,則病人更易發生垂體卒中。糖尿病亦可因垂體血管的退行性病變而引起垂體卒中。預防
急性期不主張採用放射治療。重症病人可套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