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對人的重要影響

《地位對人的重要影響》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篇古代散文,對於學校教育,尤其是家長對子女的培養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地位對人的重要影響》
【作品出處】《孟子》
【作品年代】春秋戰國
【文學體裁】古代散文

原文

孟子自范①之齊,望見齊王之子,喟然嘆曰:“居移氣,養移體,大哉居乎!夫非盡人之子與?”
孟子曰:“王子宮室、車馬、衣服多與人同,而王子若彼者,賠使之然也;況居天下之廣居②者乎?魯君之宋,呼於垤澤之門(3)。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聲之似我君也?’此無他,居相似也。”

注釋

①范:地名,故城在今山東范縣東南二十里,是魏國與齊國之間的要道。②廣居:孟子的“廣居”指仁。如《滕文公下》所說:“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③垤(die)澤之門:宋國城門。

譯文

孟子從范邑到齊都,遠遠地望見了齊王的兒子,非常感嘆地說:“地位改變氣度,奉養改變體質,地位是多么重要啊!他不也是人的兒子嗎?”
孟子說:“王子的住多、車馬、衣服多半與他人相同,而王子像那個樣子,是他的地位使他那樣的。何況那處在天下最廣大地位上的人呢?魯國的國君到宋國去,在宋國的城門下呼喊。守門的人說:‘這人不是我們的國君,他的聲音怎么這樣像我們的國君呢?’這沒有別的原因,他們的地位相似罷了。”

讀解

存在決定意識,地位影響氣度。
不僅氣度,就是一般氣質、思想觀念等,也都深受地位的影響。
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莫說本來是王子的人氣度與一般人不一樣,就是原本為平民老百姓,甚至出身苦寒低賤如替人看牛放羊的朱元璋,一旦地位改變,做了天子,那氣度與精神風貌也會變若天上地下,這就叫做“居移氣”。
當然,有所影響,有所改變並不意味著主體自身完全不起作用,像“環境決定論”者所認為的那樣,人完全是周圍環境的奴隸。事實上,我們也看到,有不少後來做了皇帝,貴為天子的人,怎么也改不了早年做平民,做農民時的習性和脾氣,甚至一些特殊的喜好,這就是主體自身的能動性在起作用。用一句通行的話來說,也可以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所以,一方面,環境地位對人的氣質、氣度的確具有很重要的影響,但另一方面,主體自身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就以孟子在這裡的意圖來說,他之所以喟然而嘆“大哉居乎!” 強調“其居使之然也’,其實是為了推出“況居天下之廣居者乎” 一句話來,要求大家“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滕文公下》)處在“仁”的地位上。而要做到“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選擇“仁’的地位,離開主體自身的作用能行嗎?這正如孔子所說:“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里仁》)一方面,要居住在有仁厚風氣的地方才好,但另一方面,“擇不處仁,焉得知?”還是離不開主體的選擇作用。
我們在這裡再一次看到孟子的確是“祖述仲尼之意”,本意與孔子“里仁為美”一章的表達方式雖然完全不同,但其思想卻是一脈相承而貫通的。“孔家店”的大小老闆前後相隔百年,其配合卻是非常默契,後世之所以用“孔孟之道”合稱二人學說,正是體現了這種相互合拍。當然,所謂配合默契,所謂相互合拍,其主動的方面都只可能是生於其後的孟子了。在孔子自己,可不知道在他的身後還會有這樣一個深得他的意旨甚至超過顏回的“私淑弟子”,而如果他真的有什麼“聖靈”可知,那還不知道有多么欣慰哩,起碼是可以抵消他奔走列國,“累累如喪家之犬”的勞頓和遺憾了吧。
回到正題上來,無論是孟子本章,還是孔子“里仁為美”的一章,都既可以作為我們進行社會學研究、歷史人物研究的參考,又可以作為教育學研究的資料,對於學校教育,尤其是家長對子女的培養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鄒縣東南人),距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
孟子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 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被稱為"亞聖"。

作品出處

《地位對人的重要影響》選自《孟子·盡心章句上》。
《孟子》一書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就像今天的教科書一樣。
《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這部書的理論,不但純粹宏博,文章也極雄健優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