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目前世界各主要大國,包括美、俄等很多國家都設有國家安全委員會或者類似機構。至於前蘇聯的“國家安全委員會”——KGB克格勃,那是一個涵蓋對內統治及對外情報的龐大實體執行部門,與當今語境所通稱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一般簡稱“國安會”的高層議事或幕僚機構並不相同。
縱觀當今世界擁有類似機構名稱的國家或地區,其職能是負責協調涉及國家安全、外交的重大戰略政策,同時向國家元首提供涉及國家安全的建議,是跨部會的協調機構,其成員來自軍事、外交、情報、執法等事涉國家安全的機構高層。
各國情況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
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SecurityCouncil,簡稱NSC)是由美國總統主持的最高級別的國家安全及外交事務決策委員會。該委員會在1947年依據《國家安全保障法》 (NationalSecurityActof1947)設立。委員會自成立以來的主要任務是協助總統處理外交及安全事務並制定相關政策。
歷史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根據《國家安全保障法》成立於1947年,當時美國和蘇聯在全球範圍的冷戰態勢已經逐漸醞釀成形,美蘇兩國關係日趨緊張。在這種背景下,時任美國政策制定者認為單憑外交努力已經無法有效牽制蘇聯,故創設國家安全委員會用以協調軍隊(包括海、陸、空以及海軍陸戰隊)及國內情報及國家安全機構,制定統一的外交安全政策。近年來該委員會的決策過程中的形式主義的部分(如會議時間、地點、參與者等)越來越淡化,但在美國國家安全與外交決策中的地位卻越來越重要。
成員
• 委員會主席:美國總統
• 軍事顧問: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 情報顧問:國家情報總監
• 追加參與成員:財政部長、法務部長、國土安全部部長、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等(臨時成員,根據會議內容名單發生變化)。
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
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簡稱克格勃),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間蘇聯的情治單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境內的原克格勃機關改制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其第1總局另成立俄羅斯對外情報局。白俄羅斯則完整保留境內克格勃機關的建制及名稱。
前身為費利克斯·埃德蒙多維奇·捷爾任斯基於1917年創立的全俄肅清反革命和消除怠工特別委員會(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чрезвычайнаякомиссияпоборьбесконтрреволюциейисаботажем),簡稱“全俄肅反特別委員會”,在1918年改名為“全俄肅清反革命和打擊投機及權力濫用特別委員會”(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чрезвычайнаякомиссияпоборьбесконтрреволюцией,спекуляциейипреступлениямподолжности)。1922年改制為俄羅斯國家政治保衛局,首字母縮寫ГПУ。
克格勃在1930年代,由亞戈達和葉若夫領導的內務人民委員部成為了大清洗的工具。冷戰期間,克格勃職能極大,凌駕於蘇聯黨和政府之上,涉及國內所有領域,在國際上也成為紅色恐怖的代名詞。
克格勃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是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和拉夫連季·帕夫洛維奇·貝利亞,安德羅波夫最後擔任了蘇聯的最高領導人,而貝利亞在權力鬥爭中失敗,被赫魯雪夫以叛國的罪名處死。前任俄羅斯總理、現任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早年曾任職於克格勃。
日本
2013年6月7日,日本政府內閣會議通過了模仿美國、創建日本版“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相關法案並於當天提交國會。根據其內容,“國安會”主要成員由日本首相、內閣官房長官、外相及防相組成,以此4人為中心定期召開會議,就日本外交、防衛政策的中長期戰略進行審議,未來將成為日本外交和安全方面的最高決策機構,形成首相官邸主導外交的局面。
泰國
2006年9月19日,泰國發生軍事政變,他信領導的政府被推翻。政變軍人集團隨後成立國家管理改革委員會,負責國家安全事務。這個委員會後更名為國家安全委員會。根據憲法,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使命應於新政府成立後結束,2006年2月7日舉行的每周例會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最後一次會議。泰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安會)主要成員在位於曼谷的陸軍司令部舉行儀式,正式宣告國安會解散。土耳其國家安全委員會
土耳其國家安全會議(土耳其語:MilliGüvenlikKurulu,MGK)由參謀總長領導,成員由部長級會議以及總統(總統也是兼任指揮官),就如同其他國家的國安會一班,MGK目的就是在發展國安政策。
這方面的政策被記載國安政策檔案中(土耳其語:MilliGüvenlikSiyasetiBelgesi),也就是通稱的"紅皮書"。紅皮書在土耳其有時被稱作“絕對機密”檔案,每十年更新一到兩次。
中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
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簡稱中央國安委、國安委)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下屬機構。經由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後,於2013年11月12日決定成立,中共中央公布此決定時稱其目的為“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 。國家安全委員會作為中共中央關於國家安全工作的決策和議事協調機構,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負責,統籌協調涉及國家安全的重大事項和重要工作。
2014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決定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設定。會議決定,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任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任副主席,栗戰書兼任國安委辦公室主任下設常務委員和委員若干名。
產生過程
背景
中國政府設有中央國家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和國家安全部等數量眾多的安全部門,無論是對外還是對內,一定程度上存在“各自為戰”的問題,情報交流有可能也不一致,缺乏有效溝通,影響安全部門的效率,因此中國共產黨認為需要一個黨內機構來對國家安全力量進行統一的決策和協調。
早前提出
中國於1997年首次提出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方案。當時,江澤民訪問美國時看到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後,便計畫組建國家安全委員會,未果。後於2000年9月成立了中央國家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再度提出
2013年5月,有訊息指出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將按江澤民的路子,建立國家安全委員會。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提出“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國家安全委員會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負責籌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和新任中央政法委秘書長、國務院副秘書長汪永清參與籌備。
職責
國家安全委員會雖然“不是國家機構”,也“不是政府部門”,但將把對外的國家安全和對內的國家安全結合在一起進行統一政治領導:公安、武警、司法、國家安全部、解放軍總參二部三部、總政的聯絡部、外交部、外宣辦等部門,將被全部揉並在一起。國家安全委員會將成為總管領導軍隊、公安、外交、情報領域的強有力的機構。雖然後者是正式政府機構,但大公報認為中國國安委的權力可能大於美國國安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