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武術

哲學與武術

《哲學與武術》是由喬鳳傑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前言

陰陽,宇宙中貫通物質和人的兩大對立面。陰陽講的是事物對立與統一的法則。中國古典哲學認為:宇宙間一切事物都存在陰陽,一切事物變化無不是相互對應的,都是陰與陽相互作用的結果。陰陽學說理論所體現的中華武術傳統文化及思維方式更是典型,是武術理論必不可少的基本構架之一。所以說中國武術與哲學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哲學中關於對立統一規律中矛盾轉化的哲學思想,一分為二、天人合一、物我不二的思想,以及量變、質變與量質互變等在中國武術中都有深刻的反映,像李小龍所創立的截拳道就是把道家哲學融入到中華武術之中,是中國民族哲學智慧的體現。

淺析哲學與武術的關係

中國古代哲學以《易經》的“陰陽八卦”、《老子》的“道”和孔子的“儒家學說”為核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它具有強烈的社會現實性、博大的系統性、鮮明的主體性。它既是對其它意識形態的歸納和總結,也對其它社會章識形態具有不可低估的影響。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有機組成部分的武術,在其產生、發展和完善的歷史進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哲學思想中通變思想、文感相斥思想和發展變化思想的左右。歷史上許多武術家都自覺不自覺地運用了古代的哲學思想來分析解釋自己演練的拳法,並能融會貫通地創造出不同風格的拳種。明末出現的所謂“內家拳”,以及後來的太極摯、形意拳、八卦掌等拳種對拳理的解釋,都與古代哲學思想密切相連,含有豐富的哲理性。
“太極”一詞最早見於《易經》。《易經》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同時“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這體現了古人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和辯證法思想。太極拳的拳理正是由武術家們根據自己長期的鍛鍊實踐,把古代的辯證法思想同拳術動作的運動規律有機地結合到一起而加以解釋的。如動與靜、過與不及、曲與伸、柔弱與堅剛、直養與曲蓄、合與開、張與弛、抑與揚等等對拳理的精闢論述,都是陰陽對立統一原理的不同表述方式。
始於明末清初的形章拳,以劈、崩、鑽、炮、橫五拳為基本拳法,用“五行”哲理對它們進行解釋,以示相生相剋的拳法變化。
直接以“八卦”命名的拳術“八卦掌”,雖起源於清末,卻也是武術家將拳術中的攻防招式同古老的“八卦”說相結合的產物。八卦掌沿圓走轉的形式按八個方位進行,直接取形於“八卦”,而從事法的隨走隨交、縱橫交錯,運動不息,變化不止的深邃意境中,則可以看出是取意於《易經》,把八卦的無窮變化看成是有規律的,是在數的序列中周轉、運動和變化這一發展變化觀的。
以查拳、華拳和少林拳為代表的長拳類拳術,也同樣融古代哲學思想於一體。如少林拳講究“逢剛柔化、逢柔剛進”;華拳強調“陰陽二氣”的對立因素;
查拳主張“剛柔相濟”等,無不是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和在一定條件下的相互轉化。
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是在宗教的形式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的陰陽學說、五行說、八卦說等,雖然都試圖運用陰陽的對立關係來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運用多種自然物來解釋萬物生成的本源,但它們仍被禁錮在宗教觀念的體系中。這就使得武術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受到影響,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因而在許多武術著作中都可以不同程度地窺見唯心主義和形上學的思想。
總的說來,中國武術作為人類自身完善的一種手段,它是與華夏種族精神完善的手段——哲學一道建築起中國文化大廈的。作為精神最高產物的哲學,對於
人類其任何肉體的和精神的完善手段都起著指導作用,並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哲學與武術精神

武術是一種中國的傳統文化形式,它和其它的中國傳統文化一樣,具備兩個重要屬性,即時代性和民族性。民族性表現為在相同的時代里,不同民族的文化所具有的民族特點;時代性則是不同民族的文化所具有的相同時代特點。人們在討論文化問題時常提到“古今中外”,正表現了文化的民族性和時代性。這種以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傳統,是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為依據的。就我們傳統來說,求精神愉悅為目的,有“安貧樂道”的傳統,因此中國哲學是注重情感的,強調人與自然、宇宙的統一和諧,而中華武術,根植於傳統文化的沃土,在中華歷史上綿延數千年,它是更富哲理的運動。
中國古典哲學對武術的影響是深遠的,以太極哲理為精髓的太極拳,以陰陽八卦化生觀念為理論基礎的八卦掌,以五行學說為理論思想原則的形意拳,以及以孫子兵法為指導思想的武術技擊戰術等,都受這種思想的影響。這就說明中國武術在道和武的結合中,其品質也得到深層次的改造,它所體現的哲學精神與文化內涵也是中國武術的魅力所在。
古人云“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陰陽相濟”,是中國傳統哲學帶給中國武術最原本的精神——相生相剋。不管是現實生活中的武將還是武俠小說中的武林高手,他們擁有的武俠精神最原始的一點就是所有武功都有其剋星,天下沒有真正的“無敵”,妄想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成為天下無敵的人並不是真正的高手,因為他不懂得相生相剋的道理,也就注定了遲早的落敗。
中國古典哲學中整體與局部的辨證統一也在武術精神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中華武術中最博大精深也是使多少西方人士所嘆為觀止的,當屬中華武術中的陣法。武俠小說中各大門派都有自己變幻莫測的陣法不說,我們所熟知的少林寺,就是用“十八銅人陣”來作為弟子出觀時的必過關卡。而陣法能發揮如此大的力量,並不是陣中人的武功有多高,相反,對武術知識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陣中的武者其武功並不能算作武林高手,而這也正是陣法的奧妙之處,當局部以和諧巧妙的方式組合在一起時,它所發揮出的效果往往遠遠大出整體之和。正是這種哲學中最普遍的道理為武術打開了一個如此寬的空間。
普遍聯繫的觀點也是哲學中一個經典的觀點,而這個觀點也被我們的武者嫻熟的運用在其武功與精神上。回想一下我們所熟知的各位武俠,我們就會明白最上層的武功並不是把一種武功提高多高層,而是恰到好處的運用了“聯繫”,真氣與套路的聯繫,道教與佛教的聯繫,人與自然的聯繫,甚至是人與人的聯繫。聯繫具有普遍性、客觀性、條件性和多樣性,正是有了對聯繫的這種把握,才不會使武功變的孤立,才有了“以一生多,變幻莫測”的上層武功。
中國哲學價值觀的核心是“人”。自古以來,受尊敬的大俠,更多的不是其武功的高低,而是其武俠精神中是否有這個“人”字,正所謂“俠骨柔腸”。心中以人為本的俠客才能最終在江湖立足,心中記掛百姓安危的武者才能把其功力升至最高,心中有他人的大俠才能絕處逢生,最終化險為夷。

總結

總之,中國古典哲學與中華武術有很大的關聯。如果在學習武術的同時也把哲學融入其中,也許會更好理解,從而得到不斷的提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