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和胃二陳煎來源
《景岳全書》卷五十一。組成
乾薑(炒)3~6克 砂仁1.2~1.5克 陳皮 半夏 茯苓各4.5克 炙甘草2.1克用法
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不拘時候溫服。主治
胃寒生痰,噁心嘔吐,胸膈滿悶,噯氣時作。中藥方劑之和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和胃二陳煎主要治於胃寒生痰,噁心嘔吐,胸膈滿悶,噯氣時作。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茯苓常見者為其菌核體。多為不規則的塊狀,球形、扁形、長圓形或長橢圓形等,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大者直徑達20~30厘米,或更大。表皮淡灰棕色或黑褐色,呈瘤...
配方 製法 功效 用法 茯苓苓術二陳煎,中醫方劑名。出自《景岳全書》卷五十一。具有《重訂通俗傷寒論》:溫中利濕之功效。主治痰飲水氣停蓄心下,嘔吐吞酸。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義凡以清解里熱為主要作用的藥物,叫做清熱藥;以清熱藥為主組成的方劑,叫做清熱劑。
蜂蜜瓜皮煎 - 製法\n冬瓜皮、香附加水適量煎煮,取汁,兌入蜂蜜。
配方 製法 功效 用法 蜂蜜《胃氣論》,不分卷,清代張錫駒(令韶)撰,日本中山元吉編。成書於清嘉慶二年(1797),又名《辨雜症》。張氏以《素問》《靈樞》等有關胃氣論述為依據,在書...
流傳版本 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影響評價早年證明,大劑量的柴胡煎劑(5克生藥/公斤)或醇浸膏(2.5克生藥/公斤)對人工發熱的家兔有解熱作用。
配方 製法 功效 用法 柴胡出自《內外傷辨惑論》。此湯主治治脾胃虛弱、怠惰嗜臥;時值秋燥令行,濕熱方退,體重節痛,口苦舌乾,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兼見肺病,洒淅惡...
基本簡介 組成信息 主治 藥方詳解 臨床套用當歸6克 熟地9~15克 陳皮4.5克 半夏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可治療肺腎虛寒,水泛為痰,或年邁陰虛,血氣不足,外受風寒,咳嗽嘔惡,喘逆多痰的一...
來源 組成 用法 功用 主治陳大年(1900~1975年),上海市人,系滬上婦科名家陳筱寶次子。1918年中法學校畢業後隨父侍診,秉承家學,又受業於儒醫蘇列侯。1925年開業行醫,...
簡介 主要著作 學術觀點 經驗之談 月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