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稱
和中養胃湯
藥物組成
黃耆2錢,人參1錢,茯苓2錢,白朮1錢,甘草4分,當歸2錢,料豆4錢,柴胡1錢,薄荷1錢,廣皮1錢,砂仁1錢,苡仁4錢,大棗2枚,生薑3片。
處方來源
《醫醇剩義》卷二。
方劑主治
虛火。饑飽勞役,正氣受傷,陽陷於陰,發熱神疲,飲食減少。
臨床套用
氣鬱:掾史徐文淙妻臥病三年,身體羸瘦,畏寒戰慄,後發熱得汗始解,脊背拘疼,腰膝軟弱,飲食不進,進則腸鳴作瀉,心虛驚悸,胸助氣脹,畏風畏熱,頭眩目昏,月信愆期,莫知其病之源也。予診其脈,此正是氣鬱病也。詳六部脈症,惟左尺得體,腎為壽元,根本尚固。右關脾土,為木所侮,雖是少力,然來去緩大而不弦。此五臟之源,生氣有存,無足慮也。予惟探其本源治之,先投以和中暢衛湯三劑,而肺脈浮起,胸次豁然,諸症頓減。繼以清中實表,固其腠理,月信大行,久積盡去,表里皆空,用補陰固真之劑並紫河車丸日進一服,月余全愈。
各家論述
丹溪云:氣有餘即是火。火郁則發之,故用蘇梗、桔梗開提其氣,香附、撫芎、蒼朮、神曲解散其郁,貝母化其郁痰,砂仁快其滯氣,則金體堅,木平水旺,何慮相火不降也。
用法用量
水煎服。
中藥方劑之和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