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
名稱 和血通經湯來源 《衛生寶鑑》卷十八。
組成 當歸 京三棱(炮)各15克 廣茂(炮)12克 木香 熟地黃 肉桂各9克 紅花 貫眾 蘇木各6克 血竭3克(另研)
用法上十味,除血竭外,同為細末,和勻。每次9克,空腹時用熱酒適量調下。
禁忌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
方2
藥物組成
芍藥5分,升麻1錢,葛根1錢,人參1錢,當歸身1錢,炙甘草1錢,酒黃柏2錢,桂枝2錢。
處方來源
《蘭寶秘藏》卷下。
方劑主治
風氣暴至,六脈俱弦甚,按之洪實有力,攣急,大便秘澀,面赤熱。
方劑功效
活血通經,緩急潤燥。
製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
各家論述
用桂枝、甘草以卻其寒邪而緩其急搐;以黃柏之苦寒以瀉其實而潤燥,急救腎水;用升麻、葛根以昇陽氣,行手足陽明之經,不令遏絕;更以桂枝辛熱入手陽明之經,為引用,潤燥;復以芍藥、甘草專補脾氣,使不受風寒之邪而退木邪,專益肺經也;加人參以補元氣,為之輔佐;加當歸身去里急而和血潤燥。
用法用量
都作1服,水2大盞,煎至1盞,熱服,不拘時候。令暖房中近火摩搓其手。
中藥方劑之和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