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國公浸酒方
正文
史國公浸酒方來源
《證治準繩·類方》卷一。異名
史國公藥酒(《古今名方》卷十六)。組成
當歸 虎脛骨(酒浸一日,焙乾,酥炙) 羌活 鱉甲(炙) 萆薢 防風(去蘆、叉) 秦艽 川牛膝 松節 晚蠶沙各60克 枸杞子150克 乾茄根240克(飯上蒸熟)用法
用無灰酒2升,絹袋盛藥入酒內,封十日。取飲時不可面向壇口,恐藥氣沖入頭面。飲酒不可間斷。飲盡,藥滓曬乾為末,米糊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時酒下50丸。功用
祛風除濕,養血舒筋。主治
風濕痹痛,四肢頑麻,骨節酸疼,屈伸不利;半身不遂,言語謇澀,手足拘攣。禁忌
服藥期間,忌發風動氣之物。方論
方中羌活、萆薢、防風、秦艽、松節、晚蠶沙、乾茄根祛風濕,利關節,止痹痛;虎脛骨、川牛膝強筋骨,祛風濕;當歸、枸杞子、鱉甲滋陰養血舒筋,無灰酒通血脈,助藥力。諸藥合用,共成祛風除濕,養血舒筋之效。配圖
相關連線
中藥方劑之S開頭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