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來源
《會約》卷十。藥物組成
陳皮(去白)8分,半夏2錢,茯苓3錢,甘草1錢,蒼朮1錢3分(氣不宣者勿用),厚朴(姜炒)1錢,砂仁(炒研)7分,竹茹1錢,生薑3錢。藥物加減
如喜熱惡寒,肢冷脈遲,此傷於寒也,加丁香1錢,去竹茹,甚則加附子,或用理中湯加附子,並宜冷服,蓋冷遇冷相須而入,自不吐出;如熱嘔,喜冷惡熱,煩躁引飲,脈數而洪,加黃連(姜水炒)1錢,梔子(炒黑)8分,枇杷葉、乾葛各錢半,入蘆根汁合服;其聞食氣而嘔,藥下亦嘔,關脈洪者,並用蘆根汁以治其熱。藥物主治
一切嘔吐。用法用量
水煎服。中藥方劑之加味字類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