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訣
加味烏藥湯砂仁,香附木香姜草倫,配入延胡共七味,經前脹痛效堪珍。
組成
烏藥、縮砂、木香、延胡索、香附、甘草。
用量
烏藥、縮砂、木香、延胡索各30g, 香附(炒,去毛)60g, 甘草(炙)45g。
用法
上銼細,每服20g,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七分,不拘時溫服。現代用法:加生薑3片,水煎服。
功用
行氣活血,調經止痛。
主治
痛經。月經前或月經初行時,少腹脹痛,脹甚於痛,或連胸脅、乳房脹痛,舌淡,苔薄白,脈弦緊。
方義
痛經一證較為複雜,有痛在經前或經後,有脹甚於痛,或痛甚於脹,然不外實寒、虛寒、氣滯、血瘀等。本方為肝鬱氣滯之痛經所設。情志不舒,肝氣鬱滯,疏泄失職,氣血運行不暢,沖、任經脈不利,經血瘀滯胞宮而作痛,故見經前或經初行時少腹脹痛,脹甚於痛,或連胸脅、乳房脹痛;舌淡,苔薄白,脈弦緊為肝鬱氣滯之佐證。治宜疏肝解郁,調經止痛。方中重用香附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為君藥。烏藥辛散溫通、助香附疏肝解郁,行氣止痛;延胡索行氣活血,調經止痛,共為臣藥。木香、砂仁行氣止痛而消脹,生薑辛散溫通,以助行氣散寒,均為佐藥。甘草緩急止痛,兼調諸藥,為佐使之用。
配伍特點
諸藥相配,共奏行氣活血,調經止痛之功,使氣行血暢,經調痛止。
運用
本方主治肝鬱氣滯之痛經。臨床套用以經前少腹脹痛,脹甚於痛,苔白脈弦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若兼血瘀,經少色暗,血塊較多者,加蒲黃、五靈脂以祛瘀止痛;兼寒者,加吳茱萸、小茴香以溫經散寒止痛。
禁忌
本方藥偏行散,對經痛綿綿屬沖任虛損者不宜使用。
重要文獻摘要
原書主治 《濟陰綱目》 :“治婦人經水欲來,臍腹㽲痛。”
中藥方劑之加味字類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