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痘科類編釋意》卷三。
【組成】人參、柴胡、杏仁(去皮)、桔梗(去頭)、芍藥、麻黃、半夏、粟殼(鹽水泡,去筋膜,蜜炙)、甘草、五味子、旋覆花、阿膠(麩炒成珠)、桑白皮、知母、烏梅(水泡,去黑衣,去核)。
【加減】治紫泡、血泡,加當歸、生地,去五味子、粟殼;白泡,加生地、酒炒黃芩。
【主治】熱毒在肺,傳於皮膚之間,而致痘瘡發紫泡血泡者。
【用法】加生薑3片,蔥1根,水1鍾半,煎至8分,溫服。
中藥方劑之加味字類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