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劍門蜀道 |
劍門蜀道是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以劍門關為核心,北起陝西寧強,南到成都,全長450公里。劍門蜀道沿線三國文化深厚,龐統、蔣琬、姜維、鄧艾、馬超、鮑三娘等在此留下了精彩的故事;劍門蜀道沿線古蹟眾多,三星堆遺址、德陽文廟、昭化古城、七曲山大廟、皇澤寺、千佛崖等都是重要文物;劍門蜀道沿線美景密布,富樂山四季花似錦,翠雲廊古柏三百里,明月峽“飛梁架絕嶺”。因1000年前詩仙李白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得以名揚天下。數百里古蜀道上,峰巒疊嶂,峭壁摩雲,雄奇險峻,壯麗多姿,構成了川陝交通的一大屏障。[1]
歷史文化
四川有“四絕”——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劍門之險。前三者已成旅遊勝地,惟獨劍門雄關,卻像被人遺忘的角落。但是,它一直是日本以及東南亞遊客的心儀之地,也曾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尋訪文明之旅的一個驛站,是什麼吸引了人們虔敬的腳步,是什麼使它成為歷史畫卷中凝重的一頁?
古代川北三條蜀道:金牛道、陰平道和米倉道,最重要的金牛道就是劍門蜀道。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大劍山(劍門山)中段,依崖砌石為門,故名劍門關,並在大小劍山之間架築飛梁閣道,劍閣也因此得名。劍門關峭壁如城牆,獨路如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成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古蜀道的咽喉。從鳳州到劍州的110里路段,原有橋閣90000餘間,都是在懸崖絕壁上架成,而今已蕩然無存了。只是前些年在古劍門關的遺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城關,成為它身後千年古道的一個嶄新標誌。
劍門關下,就是詩仙李白慨嘆:“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劍門蜀道。這北起西安,南至成都的滄桑古道,曾是中原通往西南的咽喉要道,而處於劍門蜀道中
這雄險的關隘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古代的四川盆地是一個內海,在白堊紀地殼運動中海水下跌,海底石隆起,形成了堅硬的礫岩山體,這山體有七十二峰,峰峰像劍,大小劍山兩山對峙,狀似一道門,故稱劍門。劍門蜀道就從門縫中蜿蜒穿過。心,位於四川廣元的這劍門關,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兵家必爭之地,凡有志於蜀中稱王者,必先攻下這個天險。“打下劍門關,猶如得四川”,從三國孔明建關設尉起,劍門關就是一個異常雄險的古戰場。橫亘在蜀道上的劍門關,是一座座綿延百里的礫岩山峰,所謂“劍門無寸土”就是指劍門那寸草不長的特大礫岩,從正面看,這石壁恰似銅牆鐵壁的天然城郭,把自秦嶺而來的千里群山橫阻於此,也阻斷了自中原而來的步履;從側面看,則如排天巨浪,洶湧澎湃;從背面看,像一群飛馳劍門蜀道風景的駿馬,讓一切來犯者望而生畏。
三國時期,孔明北伐中原時路經此地,見地形易守難攻,便在此建關,劍門關由此而來。今在劍門關,還可見峽谷關口上有飛梁閣道,這是為送軍需而修;而三國關樓則氣勢雄偉,上有三層箭樓,飛檐翹角上懸有金鐸,鋃鐺聲響,晝夜不息。現在的古關樓是1989年重建的。
劍門關上的七十二峰見證了千百年來的血雨腥風。歷史上沒有任何兵家從正面攻下劍門關,唯有1935年紅軍在李先念指揮下,強渡嘉陵江,迂迴後關門,奇襲營盤嘴,攻克劍門關。在數不清的戰役中,三國姜維鎮守劍門關的故事流傳千古,當時蜀漢大將軍姜維僅以三萬人馬拒魏國鄧艾十萬大軍於關外。由於《三國演義》在日本等東南亞國家深入人心,“劍門關”便成為人們千里迢迢,緬懷歷史的勝地。
景點介紹
劍門蜀道屬於劍門蜀道風劍門蜀道風景景區,它是國務院首批批准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綿陽、廣元市境內。劍門關距廣元較近,因此,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主要是指廣元經劍門關、劍閣到綿陽這一線的風景名勝。範圍再擴大一些,則可以把江油、平武的風景名勝也包括在內。是在連綿不斷的秦嶺、巴山、岷山之間,以“蜀道”為主幹的帶狀風景名勝區。蜀道北起陝西漢中寧強縣,南到四川成都,全長450公里,入川經廣元、劍閣、梓潼、綿陽、德陽等地。沿線地勢險要,山巒疊翠,風光峻麗,關隘眾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形容。景區範圍廣大,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觀豐富,沿蜀道分布著眾多的名勝古蹟,主要有古棧道、三國古戰場遺蹟、武則天廟皇澤寺、唐宋石刻千佛岩、劍門關、古驛道翠雲廊、七曲山大廟、李白故里等。
皇澤寺
是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祀廟,位於四川省廣元城西嘉陵江畔,氣勢宏大,殿宇軒昂,身皇澤寺價非凡,196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皇澤寺位
皇澤寺 |
於四川省廣元市西嘉陵江的西岸、烏龍山的東麓,隔江與廣元城相望。
皇澤寺不僅是國內唯一的武則天祀廟,寺內還保存著開鑿於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龕、1203軀皇澤寺摩崖造像及其歷代碑刻,不僅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而且有極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更被專家們譽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
昭化古城
昭化,古稱葭萌。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和2244年連續建縣史,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劍門蜀道遺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昭化古城唯一一座三國古城。
昭化古城位於白龍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匯處,其嘉陵江水在此洄瀾,水系宛成,太極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極”自然奇觀之美譽。古城四面環山,三面臨水,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古遺址、遺蹟眾多,民風古樸典雅,是廣大遊客觀光旅遊,休閒度假,學者考古研究的理想之地。
昭化古城 |
古城景區面積20平方千米,總人口1.7萬人,199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古城風貌依舊,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縣治地之一,素有“巴蜀第一縣,蜀國第二都”之稱。
劍門關
劍門關,位於四川省劍閣縣城南15公里處,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斷褶帶,大、小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劍門關崖峭壁,峰巒似劍,兩壁對峙如門,故稱“劍門”,是我國最著名的天然關隘之一,享有“劍門天下險”、“天下第一關”、“蜀之門戶”之美譽。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曾在此修築棧道30里,設關守衛,稱“劍閣”。唐代詩人李白《蜀道難》:“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讚譽更讓劍門關名揚海內。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10年9月被列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
劍門關是蜀道上最重要的關隘。這裡山脈東西橫亘百餘公里,72峰綿延起伏,形若利劍,直插霄漢。連山絕險,獨路如門。進入關內長約500米的幽深峽谷中,可見前人留下的“天下雄關”、“第一關”、“劍閣七十二峰”等碑刻。新建的劍門關樓,雄踞關口,氣勢恢宏。附近山巒綿亘,植被蔥籠,景色秀麗。
翠雲廊
翠雲廊是古蜀道的一段,而且是以險著稱的劍門蜀道的一段。翠雲廊古稱劍州路柏,民間又稱“皇柏”,亦翠雲廊稱“張飛柏”,位於四川廣元市劍閣縣和綿陽市梓潼縣,
翠雲廊曾有“三百餘里官道,數千萬株古柏”的壯觀景象。現存古柏8000餘株,主要分布在劍門關到劍閣縣城一段,有的穿插在川陝公路兩側,枝幹參天,濃蔭蔽日,繁茂蒼翠,遠遠望去,蔚然如雲,故而得名。保留了原來“驛道”的舊貌,古風盎然。歷經千餘年的雨雪風霜,更顯雄渾蒼涼,古道夕陽之中,令人橫生昔人已去,天地悠悠的無盡感觸。以劍閣縣部分為主體部分。劍閣縣的翠雲廊已建成國家AAAA級風景區。
古柏驛道樹群又稱“翠雲廊”、“黃柏樹”等,是古人植樹護路的典範,從作用上看:一是植樹表道,起路標作用;二是保護道路,防止雨水沖刷路基;三是便於修理棧道,就近伐樹取材;四是為行人提供行路方便,遮蔭避暑。
古驛道樹現有規模堪稱世界一絕。據統計,劍門蜀道有驛站古柏12351株,有規律地分布在344公里的驛道兩旁,其中劍閣縣7886株,梓潼496株,昭化144株,閬中17株,南江3808株。劍閣縣政協、縣林業局古柏考察組抽測八段1981株古柏,胸徑1米的有669株,占33.7%;胸徑1米至1.7米的有1217株,占61.43%;胸徑1.2米2.78米的有95株,占4.8%。四川省林科所對生長在梓潼縣演武鄉柏樹灣的一株古柏進行測定,胸徑為1.55米,確認樹齡在1700年以上。由此看來,千年古柏為數不少。
七曲山大廟
位於綿陽市梓潼縣城北郊的七曲山大廟風景區,是川西北地區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位於梓潼城北10公里七曲山大廟的川陝公路邊,是全國文昌帝君的發祥地,故又稱“帝鄉”。這裡,山勢雄奇,峰迴路轉,巍巍廟宇,依崖而立,喬木垂蔭,風光秀麗,素有“蜀道明珠”之稱。唐代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描述的“五丁開山”的故事就發生在此。
七曲山大廟舊稱“文昌宮”,是“文昌帝君”張亞子的專廟。自元代開始,歷經明清兩代不斷擴建,才成為現在的規模,整個殿宇樓閣共二十三處。其結構謹嚴,布局有序,廊腰縵回、曲折。其結構謹嚴,布局有序,廊腰縵回,曲折自然,雕樑畫棟,莫不精工,為蜀中少有的古建築群。廟內還存有罕見的大鐵鑄造像、鐵鑄花瓶等珍貴文物。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曾將大廟認作“家廟”。現在七曲山大廟已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遺蹟
驛和鋪
從劍門蜀道沿途地名上看路政管理是十分完善的。驛道最初叫“官道”、“馬路”,是古時從西安至成都的陸上唯一通道,原為過往官員、使書等送軍政書籍使用,後來也逐漸成為民間商旅活動的交通大道,建立驛道劍門蜀道內景管理服務機構也就成為歷代統治者的當務之急。
成都到西安沿途有不少某某鋪、某某驛命名的地方,如漢陽鋪、抄手鋪、劍門驛、龍泉驛等。經統計,廣元與陝西接界處至綿陽這一段古道上有56鋪、14驛站,形成劍門蜀道一套完整的交通、軍事、治安、郵傳一元化體系。鋪、驛是供官差途中換馬、暫住、休息的地方,是國家設立的管理驛道和保證運輸的專門機構。據《劍閣歷史年表》記載,不同的歷史時期,驛、鋪的設定規模各不相同。以清代為例,一般每10里設一鋪,40里設一驛,每鋪、驛設有司兵2—5人、驛馬12—16匹、馬夫2—6人、扛夫10—20名。鋪、驛站還設有驛丞、管理、文書、獸醫、公館、廚師等,既解決護樹、護路問題,又解決往來行人吃、住、行的問題,在當時已經是十分完善先進了。
漫長的蜀道,悠久的歷史,留下的眾多有關道路配套建設的地面文物,為考證古代陸地交通提供了實物依據。
攔馬牆
攔馬牆就是在驛道險要處為防備跑馬官差跌落懸崖而砌成的牆。一般高在1米以上,寬在0.8米左右,長度視險道情況而定。攔馬牆分土牆和石牆。土牆是用卵石砌成,中間築以泥土。石牆是大青石砌成,用石灰加糯米作粘合劑,建築牢固美觀,上塗白灰提醒騎馬人注意,以保證安全。
飲馬槽
飲馬槽又叫飲馬池,是在大青石上開鑿的水槽,分為可移動水槽和固定性水槽,專為往來馬匹提供飲用劍門蜀道水源。飲馬槽一般設在沒有水源的驛道旁,乾旱時由鋪驛管理人員或當地百姓挑水倒進飲馬槽,下雨時靠積蓄雨水解決蜀道內的青石板路面一般寬2——3米,最寬處達5米。路面平整,溝渠暢通,千百年來路面很少垮踏,主要原因是在容易塌方處和階梯石中間加有10厘米厚、1米多深、長度視路面而定的“門坎石”。“門坎石”一是起穩固路基石板、階梯石作用,二是“木牛”(雞公車)緩速剎車作用。石板路光滑凹凸,印記著歷代車轍馬跡,留下了古今行人的腳印,是當年考古的鑑證。
棧道
棧道 |
棧道分為土棧和石棧兩種。土棧石在森林茂盛的山地鋪木為路,雜以土石。石棧又名閣道,石在山崖上劍門蜀道鑿孔,支架木樁再鋪上木板而成的路。蜀道土棧基本不存在了,但石棧遺蹟尚存,殘跡在崖間的棧道撐柱石孔仍歷歷在目,其孔約為30厘米見方,深約50厘米。
石棧道選址非常講究,如明月峽棧道上倚大樹樑峰,狀若虎口,下臨嘉陵江,水勢洶湧,若在山崖修路,耗費太大,工程艱險;若在山頂修路,左右懸崖絕壁,一遇強敵,前堵後追,腹背受夾,進退兩難;若在山麓修路,急流渾潭,無處駐足,因而在懸崖絕壁上修築棧道。
遊覽提示
1、劍門蜀道是一個地理概念,範圍廣,遊覽景點多,每一個景點都各有特色,沿途風光無限,行走前要作充分準備,因為行程很長,應周全計畫。
2、遊覽劍門蜀道全程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應事先做好心理及出行準備,不可行色匆匆,留下遺憾,補救的困難很大。
3、遊覽劍門蜀道,可乘寶成鐵路廣元站下車,然後沿川陝公路進行遊覽。在廣元市遊覽一天后,乘車至劍門關,約57公里,遊覽劍覽劍門關後,乘車過“翠雲廊”,車行30公里到達劍閣。住劍閣。第三天從劍閣出發,途中經梓潼遊覽文昌宮後於下這綿陽,路程共127公里。在遊覽漢平陽府君闕和西山後夜宿綿陽,結束劍門蜀道之游。
風味特產
劍門豆腐
指的是劍門蜀道劍門豆腐風景名勝區劍門關生產的別具一格的豆腐.“不吃劍門豆腐,枉游天下雄關”。相傳劍門豆腐始於三國時期,蜀漢大將軍姜維在漢中被魏將鍾會、鄧艾打敗後,退到險隘劍門關。當時姜維營中兵疲不能戰,馬乏不能騎,眼看蜀北屏障劍門危在旦夕。劍門一地方官忙向姜維獻計:閉關三日不戰,號今百姓家家磨豆漿,以豆腐犒賞士兵,以豆渣餵戰馬,待兵馬體力恢復再戰。此計確實很靈。使士兵和戰馬體力迅速得到恢復。三日之後,姜維僅引五千兵將殺下關去,大敗鍾會,使魏兵倒退數十里下寨,解了劍門危急。
九香蟲
劍門手杖九香蟲,是一種會飛的青黑色甲殼蟲,指甲般大小,
狀如水龜。春夏季節,爬在農作物的莖葉上吸食漿液,不留心碰上它,便放出一種奇臭難狀的氣體,使人避而遠之,因而落個“屁巴蟲”或“打屁蟲”的臭名。屁巴蟲含有九香蟲油,一經炒熟之後,即是一種香美可口、祛病延年的藥用美食,因此,它又贏得了“九香蟲”的美稱。又稱之為劍杖。做工精美、選材考究,均以自然生長取材。造形多以龍頭(稱為龍頭拐杖)、虎頭等動物造形。暢銷海內外。
劍門綠茶
劍門綠茶,歷史有名(蜀中名勝記)有載:“有梁山寺,產茶,亦為蜀中奇品”。其實早在唐代劍門綠茶已成貢品,宋代詩人陸放翁“細雨騎驢入劍門”時,曾在把盞品茗之後也即興盛讚劍門綠茶,就是當年的紅軍攻克劍門關後,幾位指揮戰鬥的將軍們也稱“雄關有茶香中華”。劍門古道景區產茶山區海拔千餘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土質肥沃,適宜茶葉生長。建國以來,劍門古道景區擁有茶葉基地十餘個,面積萬餘畝,尤以位於劍門關七十二峰之顛仙峰觀的劍門關茶場盛名。劍門綠茶遠銷全國各地,從而,劍門綠茶盛名遠播,信受茗君們的格外青睞
劍門關交通指南
劍門關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城北30公里處,我們在成都昭覺寺汽車站可乘坐到廣元的班車,班車全程高速,運行時間為7:40—19:20,每40分鐘一班;在廣元南河汽車站
有直接到劍門關景區的班車,運行時間為7:40、8:40。
在成都昭覺寺汽車站還可乘坐到劍閣新縣城(下寺)的班車,班車運行時間為15:20。
遊客在成都昭覺寺汽車站乘坐走成綿廣高速公路到劍閣老縣城的班車,也可到達劍門關景區,班車運行時間為7:20—17:00,40分鐘一班。
成都火車站有多個班次的列車到廣元,在廣元南河汽車站有直接到劍門關景區的班車,班車運行時間為7:40、8:40。
遊覽劍門關景區,非常適合自駕車旅遊,路面狀況不錯,風景也不錯,沿途可遊覽德陽羅江的龐統祠,綿陽的富樂山、子云亭、蔣琬墓,梓潼的七曲山大廟等景點。這一線屬於三國文化旅遊帶,值得一路走來,一路欣賞。
門票
劍門關門票:
劍門關景區門票30元/人;
索道票:單程20元/人往返30元/人;
翠雲廊門票:15元/人;
關樓門票:30元/人;
梁山寺門票:30元/人;
關樓+梁山寺通票:50元/人;
翠屏湖遊船票:5元/人;
注意事項
景區開放時間:夏季7:30——18:30冬季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