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

拼音:bó,犍為蠻夷。從人棘聲。中國古代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名 [Bo nationality]。春秋前後居住在以僰道為中心的今川南以及滇東一帶。楗為蠻夷也。楗各本作犍。今依漢碑從木。司馬相如 傳曰。唐蒙使略通夜郞西僰中。文穎曰。夜郞,僰中皆西南夷。後以為牂柯,楗為二郡。按楗為郡有僰道縣。卽今四川敘州府治也。其人民曰僰。王制。屛之遠方。西方曰僰。東方曰寄。鄭注。僰當為棘。棘之言逼。使之逼寄於夷戎。按記文僰字,鄭不以為西南夷。故易為棘。經傳之棘多訓亟也。故曰棘之言逼。使與寄字一例。釋文雲。棘又作僰。於此知記本作僰。鄭易為棘也。部首:人筆畫數:14

基本信息

僰人

僰

中國西南古代民族。①“僰人”之稱最早見於《呂氏春秋》

,為“西方之戎”,屬氐羌族群。秦以前有僰侯國,在今四川宜賓地區。秦略通“五尺道”,買賣僰人為奴隸,史稱“僰僮”。漢初設僰道(縣),那裡已很少有僰人。漢武帝通西南夷,滇(今雲南滇池地區)和邛都(今四川西昌地區)兩部落也居住有大量僰人,史稱“滇僰”和“邛僰”,他們都梳椎髻的髮型,種田,有聚居的村落。據1955年晉寧縣石寨山滇王墓葬出土文物考察,已進入早期奴隸制。新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滇池地區僰人首領若豆、孟遷起義,反抗王莽暴政。漢末以後,“僰”的名稱不見於記載。漢晉間出現了“叟”,而南北朝與隋代又出現“爨”,都是與僰相對應的稱謂。“僰”、“叟”、“爨”是在不同時代對西南氐羌族群中比較漢化者的族稱, 故史書也稱為“氐僰”、 “氐叟”、“爨氐”。唐代稱“西爨白蠻”或“白蠻”,為南詔文化的中堅。宋代大理國是僰人(白人)建立的。元、明繼續稱為僰人或白人。明、清以後稱“民家”。他們都是白族的先民。

②元以後也稱傣族先民“白夷”為“僰夷”,最早見於《元史·泰定帝紀》。一般稱“白人”為“僰人”,稱“白夷”為“僰夷”,有所區別。

③有些記載也有襲用“僰人”舊名稱四川南部古僰道地區各族,如稱“懸棺葬”墓為“僰人墓”、“僰棺崖”等。而元李京《雲南志略·諸夷風俗》認為,這是川南、滇東北“土僚”族的墓葬,僰人(白人)未發現有這種習俗。

擴展閱讀

僰人懸棺

僰

“僰人懸棺”位於四川省宜賓市境內,珙縣、興文、筠連等縣境內均有分布。我國古代的南方民族中,百越、乾越、僚人、僰人(都掌人)民族都有懸棺葬的習俗。而最有名的就是川南的僰人懸棺和福建的船形懸棺。《珙縣誌》載“珙本僰地,僰人多懸棺”。早在1956年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僰人懸棺被稱為世界之最、巴蜀一絕。懸棺葬是古代少數民族的一種葬制。珙縣、興文與雲南接壤,為古西南夷腹地,漢武帝開夜郎,置犍為郡時屬僰道縣。

說文解字

【卷八】【人部】僰

犍為蠻夷。從人棘聲。蒲北切

楗為蠻夷也。楗各本作犍。今依漢碑從木。司馬相如傳曰。唐蒙使略通夜郞西僰中。文穎曰。夜郞,僰中皆西南夷。後以為牂柯,楗為二郡。按楗為郡有僰道縣。卽今四川敘州府治也。其人民曰僰。王制。屛之遠方。西方曰僰。東方曰寄。鄭注。僰當為棘。棘之言逼。使之逼寄於夷戎。按記文僰字,鄭不以為西南夷。故易為棘。經傳之棘多訓亟也。故曰棘之言逼。使與寄字一例。釋文雲。棘又作僰。於此知記本作僰。鄭易為棘也。唐初本已誤。從人。棘聲。蒲北切。一部。

拼音是bo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