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信息
【讀音】bó
【部首】十
【部外筆畫】10
【總筆畫】12
【五筆86】FGEF
【五筆98】FSFY
【倉頡】JIBI
【筆順編號】121251124124
【四角號碼】43042
【UniCode】CJK統一漢字U+535A
漢英互譯
博:richplentifulwingain
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十尃
漢字部件分解: 十甫寸
筆順編號: 121251124124
筆順讀寫: 橫豎橫豎折橫橫豎捺橫豎捺
字義
◎多,廣,大:廣~。淵~。~學(學問廣博)。~覽。~愛。~物。
◎知道得多:~古。
◎用自己的行動獲得:~取。~得。聊~一笑。
◎古代的一種棋戲;後泛指賭財物:~奕。賭~。
◎地名的一種,意為海灣:博上燈
◎古同"搏":抵抗、對抗之義。如:博(搏)伐楚荊,孔休大功。
◎古通"薄":逼迫、脅迫。如:今敢博(薄)氒眾。
◎古通"愽":博(愽)愛。
◎古同"簙":六博(簙)。
◎人名用字。
漢字釋義
《博》字字形權威解釋考釋:在甲骨文及金文未出土時大多解釋都根據說文解字來參考,比如《玉篇》、《廣雅》,而說文則根據小篆訛變及簡化釋《博》字為大、通也,從十,從尃,尃,布也。《小徐本說文》帶也聲二字,後世書籍及字典均依說文而釋,其實是錯誤的,當新世紀甲骨文和金文大量的出土,《說文解字》之書逐漸受到了局限,因為當初許慎並為見過甲骨文和大部分金文,他所解釋的全是小篆字形,小篆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實行文同書而改革的字,難免有許多訛變,如今大量甲骨文和金文出土來彌補小篆的不足之處,也揭開了當時說文解字的局限。
《博》字從金文字形分析和考釋得出結論,《博》是形聲字,並非會意字,從十,尃(fū)聲。“十”在金文中是殷商古“盾”字的象形文寫法,出土殷商盾痕的形狀正做此形,可一證,殷商青銅器銘文族徽標誌里的盾牌也做此形,可二證,西周中期後象盾形的“十”逐漸線條畫後簡寫成“十”形,並非數字之“十”,從類似偏旁《古》、《戎》二字所從的“十”同時期也演化成“十”形並可證,“尃”為聲旁,《博》的異體字或者從“乾”,尃(fū)聲,或從“戈”,尃(fū)聲,均為“博”字,在金文中偏旁同類或者意義同類均可互換義符比如,牢房的《牢》,在甲骨文中有從羊、有從馬、也有從牛的,這樣的偏旁是同類都是指畜生,所以可以更換,《博》字所從的偏旁義符“十、乾或者戈”也同為兵器,故“博”字在金文中的偏旁也可以互換,從金文銘文用法上分析與《博》字有關的全是征伐、戰爭有關的意義,本義當為“搏鬥”、“抵抗”、“對抗”,之義,並非說文里解說的“大、通也”所以《博》字本義是:搏鬥,搏擊,後引申為,獲取,得到。註:在金文中未見從手,尃聲的《搏》字,先秦以前文獻中的“博”字用法均為動詞義為“六博”一種軍事戰爭棋類,當為搏鬥之引申義,秦以後《博》字用法逐漸成了形容詞義為“寬、廣、面積大”,故說文釋為大、通也不足為怪,當是一種假借義,從此《博》字假借義行而本義廢,後造“搏”字來代替“搏鬥”專字,造“簙”字代替六博、博戲專字,所以“博”是“搏”的本字,“簙”是“博”的後起分化字,類似“新”和“薪”,“然”和“燃”等,現今“博”“搏”區分明顯,不能混用。以下舉幾例西周銘文中的《博》字來證明“博”是“搏”本字之證。
(1)
1、冬戈率有師氏奔追戎於域林,“博”戎胡。(博:從十,尃(fū)聲)――《冬戈簋》
(1)解釋:冬戈率領軍隊追戎族到域林,在胡地和戎族進行展開搏鬥。
2、卒“博”,無尤於冬戈身。(博:從十,尃(fū)聲)――《冬戈簋》
(2)解釋:戰鬥結束,冬戈的身上沒有受到一點傷害。
3、汝不畏戎,以追“博”戎。(博:從十,尃(fū)聲)――《四十二年逨鼎》
(3)解釋:你不懼怕戎族,還追擊和戎族搏鬥。
4、戎大出於楷,艹害“博”戎。(博:從十,尃(fū)聲)――《艹害簋》
(4)解釋:戎族大規模出於楷國,艹害和戎族進行搏鬥。
5、“博”伐玁狁,於洛之陽(博:從乾,尃(fū)聲)――《虢季子白盤》
(5)解釋:擊伐玁狁部落,於洛水之地。
6、多友西追,甲申之辰,“博”於漆。(博:從乾,尃(fū)聲)――《多友鼎》
(6)解釋:多友追擊敵人,時辰在早晨,搏鬥敵人於漆地。
7、“博”於龏,折首卅又六人。(博:從乾,尃(fū)聲)――《多友鼎》
(7)解釋:搏鬥敵人於龏地,砍頭殺敵三十六人。
8、追“博”於世,多友又有折首執訊。(博:從乾,尃(fū)聲)――《多友鼎》
(8)解釋:追擊搏鬥敵人於世地,多友又砍頭殺敵並抓獲敵人。
9、唯戎大出於軝,刑侯“博”戎。(博:從廠,尃(fū)聲)――《臣諫簋》
(9)解釋:戎族大規模出現在軝國,刑侯和戎族搏鬥。註:此處《博》字從廠,尃聲,當為假借字。
10、戎大同,從追汝,汝彶戎大敦“博”。(博:尃(fū)聲,從戈)――《不其簋》
(10)解釋:戎族大量出現,並且追你,你反而和戎族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搏鬥。
11、王若曰:淮夷,我帛畮臣,今敢博厥眾叚,反厥工事。(博:尃(fū)聲,從十)――《師寰簋》
(11)解釋:周王說:淮夷部落,以前曾經是給我周王室貢納布帛錢財的臣子,現在敢擊打眾人造反,停止生產布帛。
12、“博”伐楚荊,孔休大功。(博:從十,尃(fū)聲)――《子犯編鐘》
(12)解釋:擊伐楚國部落,大獲全勝。
13、敢“博”厥眾魯,加興作戎,廣伐南國。(博:從口,尃(fū)聲)――《雁侯見工簋》
(13)解釋:敢擊打眾人,幫助戎族,現在要大規模征伐南國。註:此處《博》字從口,尃聲,當為假借字。
14、辛酉,“博”戎,柞伯執訊二夫,獲馘十人。(博:獨體從尃(fū)字)――《柞伯鼎》
(14)解釋:辛酉日,搏鬥敵人。柞伯活捉兩人,獲首級十個。註:此處《博》字做單獨“尃”字,當為假借或者省體字。
15、唯五月,淮夷伐格,晉侯“博”戎。(博:從廠,尃(fū)聲)――《晉侯銅人》
(15)解釋:在某五月的一天,淮夷戎族部落攻打格國,晉侯和戎族進行搏鬥。註:此處《博》字從廠,尃聲,和臣諫簋相同,均當為假借字。
16、戎捷於霸,霸伯“博”戎,執訊。(博:從十,尃(fū)聲)――《霸伯盤》
(16)解釋:戎族部落大量出現在霸國,霸伯和戎族搏鬥,並且活捉了敵人。
(2)廣泛,大,普遍。[large;big]
博,大通也。——東漢·許慎《說文》
戎車孔博。——《詩·魯頌·泮水》
豈必褒衣博帶。——《淮南子·泛論》
豐麗博敞。——王逸《魯靈光殿賦》
倚沼畦瀛兮遙望博。——《楚辭·招魂》
不學博依。——《禮記·學記》
(3)又如:寬衣博帶;博碩(粗大;寬大);博碩肥腯(古時獻牲祭神的祝禱辭,是說六畜肥大)
(4)寬廣;廣博[extensive]
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5)又如:廣博(範圍大,方面多);博聞(見聞廣博);博引旁搜(考證完備廣博,引證資料豐富充實)
(6)眾多;豐富[abundant;plentiful;rich]
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論語·子罕》
(7)又如:地大物博;博禍(多種禍害);博富(豐富廣博);博雜(多而雜亂)
(8)廣泛;普遍[extensively;generally]
風雨博施。——《荀子·天論》
(9)又如:博覽群書;博施(普遍施與);博物洽聞(博見廣聞);博考(廣泛地考查)
(10)淵博,知道得多[profound]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11)又如:淵博(學識深而且廣)
(12)又如:佰博(博採眾長;採集;集中)
康熙字典
《唐韻》補各切《集韻》《韻會》《正韻》伯各切,$邦入聲。《說文》大通也。從十尃。尃,布也,亦聲。《徐曰》十者,成數也。《玉篇》廣也,通也。《增韻》普也。《荀子·修身篇》多聞曰博。
又《韻會》貿易也。古琴曲有不博金。
又六博,局戲。《家語》君子不博,為其兼行惡道故也。
又州名。《韻會》春秋,齊之聊攝隨為博州。又姓。《韻會》古有博勞,善相馬。
詳細解釋
博(bó)
【釋義】①眾多;豐富:地大物博|淵博|博大精深。②取得;換得:博得好評|博取信任。③通曉;透徹地了解:博古通今。④古代的一種棋戲,後來泛指賭博。【博大精深】 #bódàjīngshēn 形容思想和學識廣博高深。
〖例句〗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博大精深。
【博古通今】 #bógǔtōngjīn 通曉古今的事情。形容知識淵博。
〖例句〗這位老師博古通今,上課時能融會貫通,很受學生們的歡迎。
【博物館】 #bówùguǎn 蒐集、保管、研究、陳列、展覽有關歷史、文化、藝術、自然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文物或標本的機構。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形聲。從十,尃聲。“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齊備。“尃”有分布之義。本義:大)博 <形>
同本義。與“小”相對
博,大通也。――《說文》
戎車孔博。――《詩·魯頌·泮水》
豈必褒衣博帶。――《淮南子·泛論》
豐麗博敞。――王逸《魯靈光殿賦》
倚沼畦瀛兮遙望博。――《楚辭·招魂》
不學博依。――《禮記·學記》
又如:寬衣博帶;博碩(粗大;寬大);博碩肥腯(古時獻牲祭神的祝禱辭,是說六畜肥大)
寬廣;廣搏
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廣博(範圍大,方面多);博聞(見聞廣博);
博 bó(量)多;豐富:學識淵~。
②知道得多:~古通今。
③大:寬衣~帶。
④取得;羸得:~得好評。
⑤古代一種棋戲。後泛指賭博:~徒、~局。
【博愛】對人類普遍的愛。
【波札那】全稱波札那共和國。位於非洲南部高原地區。面積58.2萬平方公里。人口126萬(1989),絕大部分是班圖語系的茨瓦納人。居民多數信奉基督教。官方語言為
英語,通用茨瓦納語。首都哈博羅內。
【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學識廣博高深。
【博古通今】形容知識淵博豐富,通曉古今的事情。
【博覽】廣泛閱覽:~群書。
【博識】學識豐富。
【博士】
①官名。戰國至明清掌管圖書,通曉古今,以備顧問的高級學官:五經~、國子~。
②古代精通一藝的職官名:律學~、算學~。
③舊稱從事某種服務職業的人:茶~、酒~。
④最高一級的學位。一般先取得碩士學位,繼續深造後通過課程考核和博士論文答辯,授予博士學位。
【博士點】有權授予博士學位的高等院校或研究機關。
【博士後】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機構中,由專家主持和指導的從事研究工作的人員的臨時職位。人員從剛獲得博士學位者中挑選。在博士後階段不再修習課程,工作期滿後也不再授予學位。
【博斯普魯斯海峽】亞、歐兩洲之間的海峽。隔開小亞細亞與巴爾幹半島,連線黑海和馬爾馬拉海。長29公里,最寬處4公里,最窄處僅750米,最深處80米,最淺處27.5米。
有重要戰略和交通意義。
【博聞強記】見多識廣,記憶力強。又作博聞強識。
【博聞強識】見【博聞強記】。
【博學多才】學識淵博,有多方面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