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錦
傣錦,即傣族的織錦,是流傳在傣族民眾中的一種民間工藝品,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少數民族特色。
少數民族織錦之一。當地稱“娑羅布”。漢代傣族屬“哀牢”。據文獻記載漢時即已織造細布。傣錦也有棉織錦和絲織錦二種。棉織錦基本用通緯起花、絲織錦則既有通緯起花有斷緯起花。棉織錦以本色棉紗為地,織以紅色或黑色緯線。德宏地區傣錦常用紅、黑、翠、綠結合。圖案有獅、象、孔雀、樹木、人物等。
傣錦是一種古老的紡織工藝,圖案的設計是通過熟練的紡織技巧創造出來的,多是單色面,用緯線起花,對花紋的組織非常嚴謹。織造時傣族婦女首先將花紋組織用一根根細繩系在“紋板”(花本)上, 用手提腳蹬的動作使經線形成上下兩層後開始投緯,如此反覆循環,便可織成十分漂亮的傣錦。設計一幅傣錦,需幾百乃至上乾根細繩在“紋板”上表現出來,倘若結錯一恨細線,就會使整幅傣錦圖案錯亂,可見傣錦的要求極嚴。
傣錦織工精巧,圖案別致,色彩艷麗,堅牢耐用。它的圖案有待種珍禽異獸、奇花異卉和幾何圖案等。每-種圖案的色彩、紋樣都有具體的內容,如紅綠顏色是為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象徵吉祥;人象圖案象徵五穀豐登。這些寓意深遠,色彩斑斕的圖案,充分顯示了傣族人民的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傣錦有特殊的地方色彩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它的圖案豐富多彩。常見的有動物、房屋、孔雀、蝴蝶、茉莉花、貝葉、木瓜,也有用大樹、房屋、人物、犬馬等紋樣的。織出的圖案是人們對生活的反映,有的也可能帶有某種權勢、宗教的意念和涵義,如獅子、大象、馬等圖案的傣錦過去只有土司、頭人才能使用;寶塔的圖案只有在緬寺的幡上見到。生活中一些不被人看重的小昆蟲,經處理,或簡化或誇張變形,抽象為幾何紋樣;用“人化”了的自然,增加裝飾性,比原來的自然更美。
傳統的傣錦織花常見的有八角花、方格。解放後新創了反映熱愛共產黨的“朝陽花”,反映邊疆各族人民親密相處的“團結花”等五彩斑瀾的圖案。形象生動,明快簡練,顯示了傣族人民的智慧,體現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色彩變化上,德宏的傣錦愛用黑色為底,在菱形格子內用各種色線交叉織花;每在圖案精彩部位又加襯金線、銀線,色 彩分外鮮艷動人,顯得富麗堂皇。
傣錦的用途,主要是筒帕、被面、床單、婦女筒裙和結婚禮服、頂頭帕。另外用得最多的就是“敗佛”。
傣族婦女,幾乎人人都會編織傣錦。如今,傣錦工藝在繼承民族傳統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發展,傣錦的傳統圖案被不斷發掘整理,並廣泛用於筒帕、窗簾、被面、墊單、沙發墊等,芒市城鎮及附近村寨湧現了一批傣錦織錦專業戶、專業村。同時人們大力創作反映新時代、新生活的新圖案和新品種。傣錦以其鮮明的色調、瑰麗的圖案、濃郁的民族風格受到各族人民及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歡迎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