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仙

林正仙

林正仙1952年畢業於美國華盛頓大學化學系,獲該校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歷任燃料工業部石油設計局工程師,石油部石油科學研究院室主任、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石油化工工藝的研究,是我國石油化工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林正仙,化學工程學家,煉油和石油化工專家。他早期從事質量傳遞機理的研究,後研究開發連續式成球

林正仙 林正仙

法尿素脫蠟新工藝、二甲苯臨氫異構化催化劑和反應動力學網路、溶劑抽提芳烴計算機模擬系統軟體等,都取得了重要成果。為我國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學工業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負責完成了鉑重整、芳烴抽提工藝和連續成球法尿素脫蠟等工藝的研究。指導研究的金--1876二甲苯異構化系列催化劑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國內廣泛套用,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撰有《鉑重整多段絕熱反應模擬試驗》、《流體與固體表面之間的質量傳遞》等論文。

生平

林正仙,曾用名林文斌,1919年出生於浙江鄞縣的一個商人家庭。他自幼好學,性格沉靜。在原籍國中畢業後考人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後轉入江蘇省立上海中學。1940年高中畢業後考人上海交通大學化

林正仙 林正仙

學系。1942年林正仙懷著抗日愛國熱誠,隻身奔赴大後方貴州省遵義就讀於國立浙江大學化工系。1944年畢業後留校任助教。他看到當時大後方的大批汽車因缺油料無法開動時,一心想為抗戰乾點實事,鏇即進入重慶動力油料廠,從事燃料油及塑膠、塑膠單體合成等課題研究工作。抗戰勝利後林正仙回到上海,祖國依然貧窮落後的狀況堅定了林正仙的技術救國信念。他於1946年應試自費留學,獲得通過。為了籌集路費,他為上海一家企業試製一種漆包線的絕緣塗料,獲得成功。1948年初林正仙自費赴美國留學,就讀於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化學化工系研究部,學習現代化學和化學工程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同時在該校的工程實驗研究所進行專題研究工作。1948年完成了碳與碳酸鈉在高溫電爐內進行還原反應製取金屬鈉的研究,獲得碩士學位。1950年繼續進行化學工程學科的研究,提出了一種在湍流中的質量傳遞機理,出色地完成了數篇學術論文,1952年春獲得博士學位。隨後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該院的土壤化學穩定研究室任工程師。

正當林正仙在異國他鄉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祖國大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規模空前的社會主義建設激勵著海外學子,他們為了爭取回國參加建設,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越工作條件和優厚生活待遇,不顧美國當局的威迫利誘,甘冒失業、歧視、監視、審訊、拘留、入獄等風險,同當時美國政府強行扣留中國留學生的政策進行了堅決鬥爭。林正仙是當時發起和組織爭取回國鬥爭的幾個核心人物之一。他們聯絡留美中國學生,向聯合國和美國報紙投寄致美國總統的公開信,強烈譴責美國政府扣留中國留學生的無理行徑,聯合寫信給周恩來總理,揭露美國政府對中國留學生的殘酷迫害,急切請求祖國給予有力援助,並為我國政府出面交涉提供了備忘錄、資料和建議。在周恩來總理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關懷下,林正仙等一批中國留學生終於衝破重重阻力,於1955年7月回到了祖國大陸,打開了留美學生回歸祖國的大門。

林正仙回國後,心情舒暢,愉快地按照國家的需要,到石油部設計局工作。1956年石油部成立石油煉製研究所籌建處,林正仙又到籌建處挑起了煉油新技術研究和培養人才的兩副重擔,同時也從過去偏重的基礎研究轉入了工業實用研究。1958年,石油部石油科學研究院成立,林正仙任第四研究室主任,60年代後歷任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等職,長期從事科研第一線工作。

林正仙 林正仙

林正仙歷經10年的潛心努力,在他親自負責指導下的首批科研成果於60年代中期實現了工業化。"文化大革命"期間,他被誣陷為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受到了極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並沒有灰心,仍堅持對工業化後的重點課題進行完善和提高的研究,並積極開展向石油化工領域延伸的工作。1972年林正仙調到燃料化學工業部石油化工研究院工作,歷任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負責和指導石油化工原料和煉油工藝的開發和工業化工作。

1978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後,林正仙的精神更加振奮。他說:"四個現代化要上去,任務很重,還有很多困難,現在中央政策好,正是開展科研的大好時機,年輕人精力充沛,年老的經驗豐富,我要和年輕人一起,作出更多的貢獻。"從1958年開始,他為國家培養了16名碩士、博士生,他們中有的走上科研、教學崗位,有的擔負了重要的領導職務。

林正仙自1955年回國後,先後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化學工程和工業化學評議分組第1、第2屆成員;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北京市海淀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石油學會理事,中國化工學會理事,《石油學報》(石油加工)編委等職務。林正仙先後6次被評為部、院級先進工作者。1986年中國石化總公司授予他全國石化系統勞動模範稱號。

正當林正仙領導和指導的各項工作取得越來越多的成績,貢獻越來越大的時候,卻不幸身患癌症,於1986年9年11日與世長辭。

化學工程理論研究取得優異成績

林正仙在美國曆時7年,在攻讀博士學位和開展化學工程理論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優異成績。他在研

林正仙 林正仙

究擴散控制電極反應的質量傳遞工作中,提出了不易獲得的高舒密特準數的傳質數據;在流體力學研究中,提出了一種在湍流中的質量傳遞機理,從流體力學出發推導出一個傳質方程式,對一般傳遞膜概念作了修正。在該項研究工作過程中還設計建立了一台麥黑-曾特型的光干涉儀,通過攝影放大和電極濃度極化技術,對濃度梯度能測量到距離固體表面0.1毫米以內。這些化學工程理論研究成果分別刊載於美國《工業與工程化學》期刊上,獲得了學術界好評,長時間受到有關人士的注意和採用。林正仙獲得博士學位後,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土壤化學穩定研究室工作,從事土壤化學方面的研究。他在美國《工業與工程化學》期刊上發表的《高嶺土的滲透性和電滲透反作用與鈉離子交換對高嶺土滲透的影響》,在理論和實用上都很有價值。

為開發鉑重整和尿素脫蠟作出重要貢獻

林正仙在石油科學研究院工作期間,長期主持和從事煉油新工藝和從石油餾份中分離有機化工原料,運用化學工程理論研究的成果,解決生產技術研究中的實際問題。建院初期,林正仙直接負責"五朵金花"之一的鉑重整工藝方法研究,及與其相配套的抽提蒸餾製取甲苯、二乙二醇醚液相抽提芳烴及篩孔板抽提塔結構研究的中型試驗等項目,為鉑重整和芳烴液相抽提這一朵"金花"的半工業試驗裝置提供了設計數據和開工操作條件。此項研究成果達到了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

1961年後,林正仙結合石油產品分離工作,著手進行基礎性探索研究,以期找出基本規律指導實際工作。在他指導下完成了尿素與正構烷烴絡合物聚集狀態的形成機理研究,從而開發成功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煤油、潤滑油連續式成球法尿素脫蠟新工藝,並為工業裝置設計及生產操作提供了依據;還完成了二甲苯

林正仙 林正仙

絡合分離四元系統相平衡研究等項目。林正仙具有高度的事業心,堅持親臨研究工作第一線。在我國3年困難時期,雖每天只吃半斤糧食但仍同往常一樣工作到深夜,星期天也很少休息。這段時間他在《化工學報》和有關技術期刊上發表了《鉑重整製取芳香烴及提高汽油辛烷值研究》、《以玉門直餾七碳烴餾份鉑重整製取甲苯的中型多段絕熱反應研究》、《以苯酚為溶劑用抽提蒸餾法從鉑重整生成油中提純甲苯的中型試驗研究》、《以二乙二醇醚液相抽提重整產品中純芳香烴的中型試驗》4篇重要論文。隨著石油工業的高速發展,60年代中期,我國自行研究開發的鉑重整及與其相配套的溶劑抽提芳香烴以及連續式成球法尿素脫蠟新工藝這兩朵"金花"在工業上得到了推廣套用,產生了十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得了國家科委和全國科學大會獎。林正仙為煉油工業的技術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積極開拓石油化工新技術和新型催化劑

林正仙目睹"文化大革命"使我國石油化工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加大了差距,一心想縮小這個差距。他日以繼夜地鑽研新的化學工程基礎理論和計算機的套用技術,結合重點科研任務培養研究生,組織開展了二甲苯臨氫異構化反應動力學網路研究以及溶劑抽提芳香烴計算機模擬系統軟體研究等。這些均屬於開拓性的科研工作。研製成功的芳香烴抽提軟體已用於工業生產裝置最佳化操作,使老裝置改造和新裝置設計採用後都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該成果獲國務院電子振興獎。在林正仙的領導和指導下的石油化工重點科研課題,也都較快地取得了工業化成果。研究開發成功的二甲苯臨氫異構化催化劑系列,金-1876型和SK-300型催化劑已在大型石化企業的生產裝置上使用,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取代了進口催化劑,經濟效益顯著,獲得國家科技進步2等獎,並被列為國家"六五"科技攻關表彰項目。柴油非臨氫降凝新工藝和催化劑,是一項有獨創性的成果,推向工業化生產時,林正仙親自帶隊深入工廠開車,指導青年科技人員現場解決問題,增進他們的才幹,使開車一次成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2等獎。

人才培養

林正仙十分重視和關心科技人才的成長。他善於在科研實踐過程中培養青年科技人員,對他們嚴格要求,熱情幫助,從研究工作方法到研究編寫報告,一絲不苟地訓練和培養,以提高他們的獨立工作能力和研究水平。30年來他對石油化工科技隊伍的建設傾注心血,默默奉獻,在科研和生產實踐中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年輕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成為我國煉油和石化工業科研的骨幹力量。

林正仙不僅重視當前生產技術發展,而且對世界前沿高新技術領域的發展也十分關注。他竭力主張在我國石油化工領域中開展生物工程套用研究,建議石油化工研究院籌建生物工程研究室。他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事業,謙虛務實,嚴以律己,畢生獻身於我國四化建設和石油化工科技事業。

大事概略

1919年11月18日 出生於浙江省鄞縣。

1940-1942年 就學於上海交通大學化學系。

1942-1944年 就學於貴州遵義浙江大學化工系,獲工程科學學士學位。

1944-1945年 任浙江大學化工系助教。

1945-1946年 任資源委員會動力油料廠助理研究員。

1946-1947年 任上海電器廠、糧食製造廠技術員。

1948-1952年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化學化工系研究部,獲博士學位。

1952-1955年 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土壤穩定研究室研究工程師。

1955-1971年 任石油部石油設計局石油煉製研究所籌建處幹部,石油科

學研究院主任工程師,室主任,副總工程師。

1972-1978年 任燃料化學工業部、石化部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1978-1986年 任石油部、石化總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

1986年9月11日 逝世於北京。

主要論著

1 CsLin,PhD.ThesisinChemicalEngineeringUniversityofWashington,1952

2 CSLin,EBDenton,HSGaskill,GLPutnam.DiffusionControlledElectrodeReactions.IndEngChem,1951,43:2136-2143

3 CSLin,RWMoulton,GLPutnam.MassTransferBetweenSolidWallandFluidstreams.IndEngChem,1953,45:636-640

4 CsLin,RWMoulton,GLPutnam.InterferometricMeasu-rementsofConcentrationProfitesinTurbulentandStreamlineFloW.IndEngChem,1953,45:640-646

5 CSLin,RWMoulton,GLPutnam.DepositedWiththeAmericanDocumentationInstitute.Washington25,D.C,Dov,1952:3845-3855

6 ASMichaels,CsLin.PermeabilityofKoalimite.IndEngChem,1954,46:1239-1246

7 ASMichaels,CSLin.EffectsofCounterelectro-OsmosisandsodiumIonExchangeonPermeabilityofKaolinite.IndEngChem,1955,47:1249-1253

8 林正仙,吳惠錦,孟志光.以玉門直餾七碳烴餾份鉑重整製取甲苯的中型多段絕熱反應研究.化工學報,1959(2):89-96

9 林正仙,蔣蘊瑤,孟志光.以苯酚為溶液用抽提蒸餾法從鉑重整生成

油中提純甲苯的中型試驗.化工學報,1959(1):24-32

10 林正仙,等.以二乙二醇醚液相抽提重整產品中純芳香烴的中型試驗.石油工業通報(技術類,汽油加工),1962(1)

11 吳惠錦,宋瑞雪,陳春英,林正仙.鉑重整製取芳香烴及提高汽油辛烷值研究.化工學報,1959(1):15-23

12吳惠錦,林正仙.固定床吸附脫直餾煤油及其正烷烴中的芳香烴.石油煉製科學報告選集(第1集),1959:262-268

13 林正仙,周立芝,楊詒春.對、間、鄰二甲苯混合異構體與三氯化銻四元系統絡合相平衡的研究.石油煉製科學報告選集(第1集),1959:253-262

14 伍登熙,林正仙.八碳芳烴臨氫異構化反應系統動力學模型(Ⅰ):用特徵向量法研究選擇性動力學.化工學報,1985(3):257-267

15伍登熙,林正仙.八碳芳烴臨氫異構化反應系統動力學模型(Ⅱ)射線向量的數學表達式及其套用.化工學報,1985(3):268-277

16 李族光,郭紹新,范俊華,林正仙.芳烴抽提過程模擬系統.石油學報(石油加工),1985(3):57-69

中國化工專家

化工專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