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余永定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國際金融、中國經濟成長和中國的巨觀經濟穩定問題。1981年以來發表學術論文、文章數百篇,專著(含主編、合著)10餘部。代表作是博士論文 Macroeconomic Analysis and the Design of Stabilisation Policy in China。該論文是套用西方現代巨觀經濟理論方法研究中國的巨觀經濟穩定的較為全面的嘗試;在推導中國的消費函式、總供給函式和中國的經濟成長模型等方面都有所創新。
履歷
1969-1979年北京重型機器廠工人;
1979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
1983年任助理研究員;
1986年任西方經濟理論研究室主任;
1987年任副研究員;
1988年赴英國牛津大學學習;
1994年獲博士學位;
同年回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任職;
1995年任研究員並獲國家特殊津貼;
1998年任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
2000年當選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
2004年7月-2006年7月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2007年11月20日余永定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文指出,“港股直通車”一旦實施,意味著中國將在資本管制的堤壩上開一個大洞,幾萬億資金可能全部流走。他明確反對通過放鬆資本管制來舒緩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主要作品
論文類
從FMD 模型到社會主義再生產模型 ,世界經濟,1982年第1期。
馬克思再生產數例的一般數學形式,數量技術經濟研究,1988年第4期。
中國經濟的兩部門動態增長模型,1996年第六屆東亞經濟學會年會論文。
收入分配、金融結構和巨觀經濟穩定,經濟研究,1996年第11-12期。
關於外匯儲備和國際收支結構的幾個問題,世界經濟與政治,1997年第10期。
香港股災發展過程的經濟分析,國際經濟評論, 1998年第4-5期,執筆人(合作)。
打破通貨收縮的惡性循環,經濟研究,1999年7期。
中國的消費函式,《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1期,第一作者。
財政穩定問題研究的一個理論框架,世界經濟,2000年12期。
中國應從亞洲金融危機中汲取的教訓,金融研究,2000年第12期。
通過加總推出的總供給曲線,經濟研究,2002年第9期。
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評析,世界經濟,2002年第3期。
M2-GDP的動態增長路徑,世界經濟,2002年12期。
消除升值恐懼症,實現經濟的平衡發展,國際經濟評論,2003年9-10期。
中國的雙順差的性質、根源和解決辦法, 世界經濟, 2006年第3期。
專著類代表作品
巨觀經濟分析和中國穩定政策設計(MacroeconomicAnalysisandtheDesignofStabilizationPolicyinChina)(英文),博士論文,牛津大學圖書館藏,1994。
西方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主編和主要執筆人,1997年。
我看世界經濟,三聯出版社,2003年。
一個學者的思想軌跡,中信出版社,2005年。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是為紀念我國卓越的經濟學家孫冶方同志對經濟科學的重大貢獻,表彰和獎勵對經濟科學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推動中國經濟科學的繁榮和發展而設立的。孫冶方經濟科學獎於1985年開始設立和評選,每兩年評選、頒發一次,是迄今為止中國經濟學界的最高獎。 |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四)
中國社會科學院是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的基礎上,於1977年5月建立的。第一任院長鬍喬木,第二任院長馬洪,第三任院長鬍繩,第三任院長李鐵映,現任院長陳奎元。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學科齊全,人才集中,資料豐富的優勢,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進行創造性地理論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負著從整體上提高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水平的使命。 |
中國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盤點
國務院日前批准了周其仁、夏斌、李稻葵3位經濟學家成為貨幣政策委員會新成員,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已到期離任;李稻葵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房地產市場和資本市場如有大的波動,中國經濟可能重蹈日本經濟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覆轍,人民幣升值已無法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