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小革

裴小革

裴小革,1956年10齣生於北京,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資本論》研究中心主任、當代西方經濟學研究室主任,同時為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全國經濟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全國經濟貿易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福建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基本信息

學習經歷

1964年9月-1969年8月,北京景山學校學習;
1969年9月-1975年4月,北京第六十五中學學習;
1975年5月-1976年11月,在北京平谷縣插隊;
1976年12月-1978年2月,北京鐵路局北京鐵路分局承德車輛段車輛鉗工;
1978年3月-1981年11月,北京經濟學院學習,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1年12月-1984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習,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1985年1月-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
1990年8月-1991年11月,英國牛津大學訪問研究生。

簡介

長期從事政治經濟學、當代西方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和比較經濟學基本理論研究,主持或參加國家、院、所和國際合作重大研究課題數十項,已發表獨著專著8部,合著或參著專著數十部,參編教材3部,參譯專著2部,獨著譯論文近百篇,本人執筆發表數百萬字,並曾在199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二屆“優秀青年”評選中榮獲提名獎。其所著《論財富》,2009年8月獲第十三屆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收入分配理論及其實踐價值》(與胡家勇合作,本人是第一作者),2003年5月獲中國社會科學院2002年優秀信息二等獎;《財富與發展——與現代經濟學理論研究》和《論中國理論經濟學的三大基礎》,2006年分別被《中國學術年鑑》編委會評為“年鑑”2005年度經濟學學科優秀著作和優秀論文。
還有多篇論文發表後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理論經濟學》、《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調查與研究》和《光明日報》等多家報刊媒體轉載並引起爭議,在經濟學界受到廣泛關注。

學術專著

1、《財富的道路——科學發展觀的財富基礎理論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6月
2、《財富與發展-》與現代經濟學理論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
3、《外國經濟思想史》,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年8月。
4、《東亞勞動力市場——對開發和配置人力資源特殊經驗的分析》,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2月。
5、《瑞典學派經濟學》,經濟日報出版社,2008年5月。
6、《世界各國經濟發展中勞動市場的變化》,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5年10月。
7、《韓國經濟》,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
8、《台灣經濟》,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

學術論文

《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建設性質》,《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體制選擇問題》,《學習與探索》2009年第2期。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建設經濟學》,《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9年第3期。
《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產權基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8年第1期。
《改革開放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偉大成果——兼論在改革開放中的作用》,《長白學刊》2008年第5期。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與改革開放》,《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第5期。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意義》,《學術月刊》,2008年第3期。
《運用研究當代經濟現實的幾個理論問題》,《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
《關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幾個理論問題》,《中共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第1期。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路徑探討》,《紅旗文稿》2008年第2期。
《論財富的源泉及其涌流》,《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
《收入分配的改革必須有利於財富創造和社會和諧》,《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第1期。
《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財產形式及其相互關係》,《經濟經緯》,2007年第2期。
《論適合科學發展觀的財富概念》,《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6年第3期。
《論適合科學發展觀的收入分配》,《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論自然物質財富的性質及其保護開發》,《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7年第9期。
8.《近年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討論綜述》,《政治經濟學評論》2006年卷(第2輯),(總第11輯)。
《中國理論經濟學框架探索——兼評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局限性》,《政治經濟學評論》2005卷第2輯,總第9輯。
《論剩餘價值論的現實意義》,《經濟思想史評論》,2006年第1期。
《關於收入分配的幾個理論問題》,《廣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論建立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的產權理論——兼評放棄勞動價值論的產權理論觀點》,《求是學刊》2004年第3期。
《論私人產權與社會主義公有制》,《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在推動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中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論馬克思主義產權理論在當代中國的適用性——兼評國企必然無效論》,《廣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論中國理論經濟學的三大基礎》,《中州學刊》,2005年第2期。
《論經濟理論體系的現代性和包容性》,《當代經濟研究》2004年第3期。
《十六大報告對及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的新發展》,《當代經濟研究》2003年第6期。
《國外學者如何看待》,《求是學刊》2002年第6期。
《經濟轉型理論比較:中國經濟轉型戰略的合理性》,《中共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4年第3期。
《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的創新發展》,《廣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論在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創新中的基礎作用》,《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新自由主義產權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產權理論比較》,《政治經濟學評論》2004年第2輯,總第6輯。
《論收入分配理論的歷史演變和勞動價值論的實踐價值》,《哲學研究》2003年第1期。
《論虛擬資本與實體資本的積累——兼談中國虛擬資本積累應注意的問題》,《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論馬克思主義產權理論的科學性》,《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04年第2期。
《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勞動觀》,《科學決策》2005年第5期。
《論國有企業與市場經濟的兼容性及管理者收購問題》,《吉林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合著(本人為第一作者)。
《當代國外經濟學家剩餘價值理論評述》,《經濟研究》2001年,第9期。
《論國外勞動經濟學中的人文因素》,《經濟研究》2000年,第5期。
“Tackling China’s Unemployment”,orca,Oxford University,Jan.,1991.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An Alternative Path”, Peter Nolan and Dong Fureng,eds, Market Forces in China, Zed Books Ltd, London and New Jersey, 1990, pp.156~164.
《中國勞動力市場與東亞經濟交流》,提交日本東京“發展中的東亞地區間的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1996年6月,獨著,約0.6萬字。
《改革開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成果》,《中國改革報》2009年1月21日。
《能否解開金融風暴的癥結》,《解放日報》2008年11月24日。
《科學利用自然資源 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2月26日。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三條必經路徑》,《中國改革報》2008年2月20日。
《勞動創新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第一要素”》,《解放日報》2008年1月17日。
《與當代世界》,《文匯報》2007年11月11日。
《如何看待國家、集體和個人財產的平等保護》,《中國改革報》,2007年4月10日。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是為紀念我國卓越的經濟學家孫冶方同志對經濟科學的重大貢獻,表彰和獎勵對經濟科學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推動中國經濟科學的繁榮和發展而設立的。孫冶方經濟科學獎於1985年開始設立和評選,每兩年評選、頒發一次,是迄今為止中國經濟學界的最高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