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阿里安Arrian ((Lucius Flavius Arrianus 'Xenophon',86年-160年), 羅馬統治時期的希臘 軍事家、文學家和 歷史學家, 希臘人,約公元96年出生於 尼考米地亞,自幼受過良好的教育,年輕時曾赴 羅馬學習 哲學,是 雅典斯多噶學派( 禁慾主義)哲學家 艾皮克提塔斯的 學生。 公元131-137年,他被 羅馬政權 委任為駐 希臘 代表官員,曾擔任 監督官 、駐 卡帕多西亞 總督等職。公元147年,他在 雅典 當選為 執政官 。 退出 政壇後,阿里安回到故鄉,潛心著述。 他一生的著述十分廣泛,涉及 歷史 、 哲學 、 軍事 、 地理 等等,例如 《師聞述錄》 、 《俾斯尼亞史》 、 《印度》 、 《論狩獵》 、 《遊記》 等等,但大部分已經 失傳 。只有《亞歷山大遠征記》較完整地保存下來,既是他一生著述中最著名的一部,也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幾種有關 亞歷山大 的著作中比較好的一種。創建背景
本書正文系以笛杜所編杜勃納抄本為依據,而杜勃納抄本是以巴黎手抄本為依據的。前者一般簡稱A抄本,後者簡稱B抄本。B抄本,即十五世紀巴黎古抄本(1753年)和十五世紀君士坦丁堡稿本(一般簡稱C稿本),幾乎可以肯定是直接根據A抄本原稿而來。而且因為其脫漏(卷七12.7)實際上是A抄本的一整頁,所以羅斯認為A抄本是最原始的抄本。這一點無疑是正確的。 A抄本,即十二世紀或十三世紀初的溫杜包尼西斯古抄本,後曾有人校正,於是又產生了A2抄本,或稱K抄本,亦即格羅諾的“最好的佛羅倫斯古抄本”,這個抄本杜勃納也曾利用,他極重視B和K兩種抄本的一致。 由於紙頁散失或毀損,A抄本有脫漏;而所謂“第二批”手抄本一般也有許多小脫漏。 因此,只有將B,C及K(由A2而來)合併使用,才可避免脫漏(只有卷七中的共同漏頁除外)。內容精要
全書一共分八卷,依次敘述了 馬其頓國王 亞歷山大從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23年,率軍親征 波斯帝國,先沿 地中海東岸南下直抵 埃及(當時這一帶皆屬 波斯),後回兵 小亞細亞,東征 波斯本土,直至 印度西北部(相當於今 巴基斯坦全境),建立強大的 馬其頓 帝國的過程。 亞歷山大大帝是 西方歷史上一位極具魅力的 傳奇人物,關於他的記載,大部分是通過 阿里安的這本書流傳下來的。書中記錄的亞歷山大在戰前鼓舞 士兵的 演說富有很深的 感染力。“馬其頓同胞們,聯軍同事們,我發覺你們現在不再願意以你們當初的那股 熱情跟我去冒各種 危險。我把你們召集到這裡來,是為了說服你們繼續前進;不然就是我被你們說服,那咱們就向後轉。假如在你們迄今為止所經受的勞累中確實可以找到什麼差錯,或者在帶著你們忍受這些勞累的人,即我自己身上真的可以發現什麼 問題的話,那我再多說也無益。”
“我認為,一個有志之士的 奮鬥是不應當劃出一條什麼 界線的,只是那些導致崇高業績的奮鬥本身可能有自己的 極限。不過,如果想知道我們目前正在進行的這場 戰爭的 界限究竟在哪裡,我倒可以這樣回答:在我們到達 恆河和 東海以前,剩下的地方已經不太大了。我向你們保證,你們將會發現這個 東海是和 赫卡尼亞海相連的,因為偉大的 海洋是包圍著整個大地的。是的,我還要向 馬其頓部隊和聯軍講清楚, 印度灣和 波斯灣也都是連成一片的海水, 赫卡尼亞海和 印度灣也是這樣。我們的 艦隊將從 波斯灣起航繞到利比亞,直至赫丘力士石柱,而且從 石柱往裡的整個 利比亞地區都將是我們的。甚至全 亞洲和在亞洲的帝國邊界(那些邊界都是 上帝給全 世界劃的)也都是這樣。但是,如果你們現在就退縮,那么,在 希發西斯河彼岸直至 東海之間,將留下很多好戰的 部族;從這一帶地方一直伸展到 赫卡尼亞海以北的地區也有許多這類部族;離這些地方不遠還有許多 西徐亞部族。因此,如果我們現在就向後轉,那就會有理由擔心,即便是現在已被我們占領但還未鞏固的地區,也會被那些還未被占領的地區鼓動起來 造反。這樣,我們大量勞苦果實可就要千真萬確地付諸東流;或者我們就得再從頭開始,承受更多的勞累,冒更多的險。 馬其頓同胞們,聯軍同事們,大家最好堅持到底。只有不怕艱苦、敢於冒險的人才能完成光輝的業績。生時勇往直前,死後流芳千古,豈非美事?難道大家不知道,我們的 先輩如果在 但任斯或 阿戈斯停下來不再前進(甚至在到達 伯羅奔尼撒或 底比斯時停下來),就不可能得到如此至高無上的榮譽,也不會從過去的人變成今天人們都承認的 神嗎?即使是 比赫丘力士還高一級的神 狄俄尼索斯,也曾經歷盡了千辛萬苦。 而我們實際上已經越過了 奈薩和 阿爾諾斯山,連赫丘力士都未能拿下來的這個 阿爾諾斯山寨,我們都已經拿下來了。現在,再把 亞洲剩下的地方加到你們已經占領了的地方上邊,這只不過是把小數加到大數上而已。確實,假如我們當初只是坐在 馬其頓,認為只要不費氣力地守住我們的家鄉,僅僅降服邊界上的 色雷斯人、 伊利瑞亞人或 行利巴利人,甚至對我們可能並無多大用處的 希臘人就足夠了,那我們怎么能創造出我們已經創造出來的這些偉大而崇高的事業呢?”
“再說,假如當你們在我的指揮下歷盡艱險的同時,你們的 領袖,即我自己卻不勞累不冒險的話,那你們心裡就會理所當然地感到厭惡。因為你們自己千辛萬苦獲得的 果實卻都給了別人。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和你們是苦累同受、禍患同當、福祿同享。因為所占的土地都是你們的,是你們在各處當 總督或 督辦;大部分 財寶也是到了你們手裡。而且,當我們得到 亞洲之後,到那時候,我向老天起誓,我決不會只是滿足你們,你們那時得到的將要遠遠超過你們每個人對好事最高的要求。我將把所有願意回家的人都送回 老家,也許由我自己帶著他們回去。那些願意留下的,我會讓他們受到那些回去的人們的稱羨。”
專家點評
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56-323年)是古代 馬其頓帝國國王,也是 歷史上最偉大的 軍事統帥之一。他率領軍隊曾經一度占領了從 多瑙河到 埃及以及 印度西部的領土,建立了橫跨歐亞的大 帝國。亞歷山大小的時候就充滿了 雄心壯志,當他眼見自己的父親 菲力普二世征服了 希臘各城邦國,建立了統一的聯盟時,他悲嚎道:“他已經在各方面大大超越了我,我還能有什麼可為?”他的 父親則鼓勵他說:“我的兒,征服屬於你的 領土吧, 馬其頓對你來說實在太小了!”
世界才是他的舞台,從此他帶領著一支驍勇善戰的 軍隊征戰四方,創下了不朽的歷史霸業。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率軍攻向 埃及。當時埃及不滿 波斯帝國的強暴 統治,視亞歷山大為救星。馬其頓軍隊不費一兵一卒進入埃及,並在 地中海沿岸建立了 亞歷山大港,該城後來成為中東 貿易和 學術中心,亞歷山大被當時的 埃及人崇拜為 神。亞歷山大在東進的同時,越來越著迷於 東方文化,以致在行程中逐漸換上了 波斯服裝。雖然 亞里士多德曾經向他灌輸 希臘文明的優越性,但亞歷山大並不認為波斯等外族是“野蠻人”,應該歸於 希臘的 統治之下。他在被征服領土上傳播 希臘文明的同時,也注意尊重當地的 宗教,吸收 本土文化,而不是把希臘的模式強加給當地。
對於這樣一個強悍的 君主, 阿里安寫作本書,其主要用意在於表彰 亞歷山大的所謂“勳業”。他認為“亞歷山大,他的確是,而且大家也都承認他是一個了不起的 人物。他是勇士當中最英勇的 勇士, 國王當中最偉大的國王, 統帥當中最英明的統帥”。所記自亞歷山大即位始至他去世終;主要寫亞歷山大的遠征。
本書在敘述亞歷山大的戎馬生涯的 過程中,對他的 戰略思想、 指揮藝術、布陣謀略,以及他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和體恤下情、關心將士的 精神,都做了詳細的 描述。阿里安用了較大篇幅記述了 亞歷山大根據 客觀情況做出 判斷、定下決心,針對不同情況靈活運用 戰術,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及時變換戰鬥 隊形, 步兵、 騎兵協同作戰,發揮 馬其頓方陣的優勢,以及在受挫後及時改變 戰法奪取最終勝利的 作戰指揮藝術。例如:當 馬其頓海軍處於劣勢時,避免與強大的波斯 海軍交鋒,從陸地占領其沿海基地,切斷其陸海軍的 聯繫,由此產生了著名的“從 陸地上征服艦隊”的戰法;在圍攻 海島城市提爾時,陸、海軍協同作戰,運用各種 機械和 技術突破城防;在 敵人領土上作戰時,因 地形不熟審慎夜戰;對被征服地區實行 懷柔政策,尊重當地的 宗教和 民俗;戰鬥勝利後,為陣亡 將士舉行隆重葬禮,探視負傷 官兵,獎勵有功人員,等等。這些描述,都具體反映了 亞歷山大的 軍事思想。
《亞歷山大遠征記》以嚴謹的 態度和可靠的 資料記錄了 亞歷山大遠征,成為 希臘早期著作中最為完整的 代表作品。同時,它也是一部 文學名著。這本書以 傳記形式, 文筆平直幽默,措辭親切,極為中肯有力,具有 古典主義的 文學風格。作者曾自詡:“當有必要把我自己和希臘 語文大師並列在一起時,我並不畏縮不前。”書中還收錄了遠征途中所見所聞的風土習俗、 歷史狀況和 地理條件等,因此,它也是一部 通志。
妙語佳句
生時勇往直前,死後流芳千古,豈非美事?只有不怕艱苦、敢於冒險的人才能完成光輝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