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情況

主簿鎮鎮區距縣城30公里,距合肥160公里,105國道橫穿而過,距318國道僅30公里,交通極為便利。主簿鎮按照“主攻經果建支柱,圍繞資源辦企業,建好集鎮興市場,依託山場奔小康”的發展思路,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社會事業突飛猛進,以供銷商場為中心的十字型主街道初步形成,鎮區面積達2平方公里,人口2100人,程控電話、有線電視、自來水、商品交易市場、停車場、移動通訊等集鎮功能齊全。全鎮擁有10萬伏變電所一座,保證了全鎮居民照明和工業開發用電需求。
基礎設施
道路建設
主簿鎮著重村組公路建設,在20世紀90年代抓住國家扶貧攻堅的機遇,與民眾投工投勞相結合,實現了村村通路、組組通車。2007年又抓住了村村通水泥路項目,修通了余畈等6個村20.6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和余畈村中心村莊

農田水利建設
2005年“9•2”泰利颱風造成的洪災使主簿鎮遭到重創。災後,主簿鎮不等不靠,加快了水毀工程的恢復工作,共恢復河壩1.9萬米,堰渠86條,完成土石方52萬m3,總投資達460萬元。主簿河、南田河、萬淚河等主河道和茭白灌溉堰渠已基本恢復完畢,增強了河壩、堰渠抗災能力,保證了民眾生產生活的需要。
生活設施
主簿鎮著力改善生活條件,爭取項目投資,實施安全飲水工程,多年來累計投入300多萬元,使該鎮飲用安全衛生自來水的覆蓋率達62%。主簿鎮建設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手機信號塔4座,使主簿鎮範圍內手機通信暢通無阻。電信也實現從“搖把子”電話到程控電話的轉變,實現了組組通程控電話,電話普及率78%。主簿鎮電力建設得到加強,完成所有台區的農網改造,民眾戶戶通電,用上了安全電、優質電。2005年投資165萬元建成了主簿至姚河的上網線路,為主簿鎮小水電站電力上網提供了快速通道。主簿鎮廣播電視實現了從無到有,電視機從黑白到彩色,從信號不強、圖像模糊到光纜傳輸信號,主簿鎮有線電視覆蓋61%,戶戶都有電視機。
林業資源
主簿鎮是一個林特產資源極為豐富的山區鎮,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促進了本地獼猴桃、茶葉、板栗、毛竹等農特產品的快速發展,森林覆蓋率達53%。茶葉生產面積達到了2500畝,茶色優美,茶質優良,回味無窮。特別是獼猴桃得到了飛速發展,主簿鎮獼猴桃園達6000畝,年產鮮果600萬公斤,品種達17種之多,果型大、風味好、維生素C含量高,“皖奇”牌獼猴桃已被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有機食品。因獼猴桃產量高、品質優,使主簿鎮得到了“安徽省獼猴桃第一鎮”的美譽。
藥材資源

礦產水利
主簿鎮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境內多山石,花崗石資源十分豐富,據地質部門初步探測,有黑、紅、綠、白四大系列二十多個品種,儲量極為豐富,品質上乘,具有很大的開採價值。儲量最大的花崗岩珍珠紅和芙蓉紅,色澤鮮艷、質堅、顆粒均勻。出產的花崗岩安徽紅為全省稀有品種。主簿鎮共建成花崗石荒料開採隊6個,年產荒料6000立方米,鎮內先後建起4家花崗石板材廠(其中台商投資企業一家),年生產板材7萬平方米。
鉀長石:經地質部門勘測,主簿鎮境內現已發現6個大型鉀長石礦體,地質儲量超過1000千噸,具有工業價值的約65%,經取樣化驗,該鎮範圍內的礦點具有很大的開採潛力和極高的開採價值。
水電:主簿鎮水力資源極為豐富,自然落差大,鎮內先後建成小水電站五個,總裝機3200KW,年發電1600萬KWh。鎮內最大的寨河電站裝機1500KW,年發電680萬度,利潤130萬元,投資利潤率達16%。
旅遊資源

二祖山:距主簿鎮鎮區8公里,海拔1365米,北周武帝時期,佛教禪宗二祖慧可為避免武帝下令滅佛之災,來到二祖山隱居十多年。現存一間石壘寺廟,山巔四周危岩怪石,怪石長奇松。
釣魚石:位於主簿鎮北部二公里河邊,石高3米,狀似老翁戴氈笠臨河打坐。古縫腰間生一松樹,斜伸河邊,形若釣桿,名為“姜太公釣魚”。對岸河邊生一魚石,魚目清水粼波,透視人間蒼桑。魚石上坡建一寺,曰“迎水寺”。
人居環境
主簿鎮加快集鎮和新農村建設,改變了鎮容村貌。1992年撤區並鎮之後,開始了大規模的拆遷重建,道路變寬了,房屋整齊了。主簿鎮建有政府辦公樓、中學教學樓、老年公寓和敬老院、老供銷社改造、衛生院住院大樓等,新增商業門面20個。主簿鎮結合鎮區防洪堤建設,加快了移民建鎮步伐,啟動了白果濱河新區和農貿市場工程,鎮區建成了路燈、垃圾池、綠化池,並在實施垃圾填埋處理項目,商貿、餐飲、交通運輸、郵電通信等產業迅速發展,集鎮功能得到進一步完善。主簿鎮建設了余畈、金塘、白果、槐樹、南田等11個康居工程點,主簿鎮磚混樓房普及率達80%。余畈村中心村莊的自來水工程、下水道、沼氣池、有線電視、電力、通信等全部完工,主簿鎮已建沼氣池240口。余畈中心社區還建成了休閒廣場、娛樂活動中心、圖書室、閱覽室、太陽能路燈等,豐富了民眾的文娛生活。
特色農業
主簿鎮海拔高、氣溫低、無工業污染,特別適宜發展高山反季節無公害蔬菜,每年的生產面積均達到6000餘畝,以西紅柿、四季豆、萵筍、甘籃等為主,品種達20餘種,產品暢銷合肥、南京、武漢、安慶等大中城市。水生蔬菜發展勢頭強勁,有機茭白生產面積連年翻番,年生產面積達到1000畝,質量優良,價格可觀,既為消費者提供了優良的品質保證,又為菜農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主簿鎮還立足本地獨特的地理、氣候優勢,採取“公司+農戶”、“基地+農戶”、“協會+農戶”等經營模式,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顯著成效,獼猴桃、中藥材、茶葉、以茭白為主的高山反季節無公害蔬菜等得到快速發展。享有“安徽省獼猴桃第一鎮”的美譽。

高山反季節無公害蔬菜:年生產面積4000畝,品種主要有茭白、西紅柿、辣椒、四季豆、萵筍等20餘種,產量800萬斤。產品暢銷合肥、南京、南昌、九江、杭州、安慶等大中城市。
中藥材:主簿鎮相繼組建了觀園藥材公司及5家中藥材研究所,杜仲面積達2400畝,銀杏500畝,以天麻、茯苓、丹參、白朮、葛根等為主的中藥材年發展面積2500畝,中藥材品種多達200餘種。
茶葉:色澤翠綠披毫,滋味鮮醇回甘,鎮內茶葉生產面積2400畝(其中有機茶1000畝),年產乾茶96噸,鎮內5家茶葉加工廠,年產優質乾茶35噸。
經濟狀況
工業狀況

農業經濟狀況
主簿鎮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變對抗性種植為適宜性種植,將過去低產的冷浸田改種反季節高山茭白,變劣勢為優勢,20世紀90年代末試種茭白成功,發展成為了茭白專業鎮;20世紀80年代在岳西縣率先種植獼猴桃,品種達17種之多,“金魁”牌獼猴桃已被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有機食品,使主簿鎮得到了“安徽省獼猴桃第一鎮”的美譽。主簿鎮牢固樹立現代農業理念,建立了規模較大、年出欄生豬達10000頭的生態養殖場,實施茭白秸桿加工項目,解決生態飼料,構建農業循環經濟體系。主簿鎮同時在茭田套養、新品種引進、發展旱地反季節蔬菜上做文章,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2007年主簿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588元。
公共事業
教育事業
主簿鎮全面推進教育工作上台階。教育資源最佳化整合工作深入推進,完成中國小教學點布局調整,掃除文盲,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主簿鎮“兩基”工作代表岳西縣縣順利通過省驗收。教育基礎設施和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一批校舍和教學樓建成並投入使用,危房得到改造。主簿鎮搞好校園的美化、綠化、亮化工作,最佳化了教育教學環境。
衛生事業

民政工作
主簿鎮民政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貧困戶建檔、救災救濟款的發放公開透明、及時準確。主簿鎮對51位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為161戶459人困難民眾落實低保政策。
文化事業
主簿鎮文化事業建設與時俱進。主簿鎮狠抓精神文明創建不放鬆,形成“文化促經濟發展,經濟促文化繁榮”的良好氛圍。2003--05年組織“三個代表演唱團”送戲下鄉20餘場;2006--2007年組織“新農村建設文藝宣傳隊”送戲下鄉。文化工作者還緊扣主簿的發展編排一些節目,如快板《說一說咱茭白專業鎮》等優秀作品,獲得了上級表彰。主簿鎮六個村建有農家書屋、科普宣傳欄;2007年,主簿鎮被安慶市文明委評為“精神文明建設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