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會的設立
中國自立教會不是在義和團事變被設立。在義和團事變時,有四十八位天主教傳教士,一萬八千教友被殉道,基督教有一百八十二宣教士和五百個中國基督徒被殉道。對基督徒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災難。當福音越受到逼迫的時候反而傳揚的更好,就好像火鐮的試驗可以考驗基督徒,到底信基督教是真或假?到了二十世紀以後,西方宣教士開始注意到要讓中國人能夠培養起來是很重要的。現在宣教士也注意到帝國主義的侵略對他們傳福音工作有很大的妨礙,所以宣教士也對他們本國的政府一些作法,比較主動提出很強烈的抗議。
第三方面就是中國基督徒的教會跟教士們知道一定要中國的教會儘可能的自立、自傳、自養,所以這種所謂三自精神事實上早在十九世紀末葉就已經有了。
其實在十九世紀時,西方宣教士在三次的宣教會議裡面,都已經不斷提出要讓中國人能夠自立,自己來傳福音,然後自己來供應自己經費上的需要。所以經過義和團事變,很多教會也做布道、造就基督徒,也做社會關懷的工作來消滅一般中國人對教會的反感,或對教會只關心天國的事不關心地上的事,這種觀念漸漸遠去。教會也在復興上成為一個很大的力量。
比較早的自立教會在1862年的時候已經有一個叫 「閩南大會」, 現在最近越來越多關於這會的資料被發現。
二、早期自立教會
(一)福音堂
另外在1881年的時候席勝魔在山西也設立了叫 「福音堂」。1906年俞宗周在上海設的中國自立教會。
這些都是比較早期一點的教會。接下來有幾個教會是滿重要的,是代表中國本土的自立教會。
(二)真耶穌教會
這是在1917年北京設立的,初期的時候,魏保羅,王彼得, 張靈生他們一起領導。1926年的時候把總部設在南京。那這個教會是比較接近第一波靈恩運動的教會,雖然他們是比較靈恩派的背景,但是信徒相當的多,在中國算是有影響的,也是也是比較大規模的自立教會。後來真耶穌教會也傳到台灣。(三)教會聚會所
在1922年,他們就已經在家庭開始聚會。那時候還不叫教會,初期是王載,倪柝聲,李淵如,這幾位同工。在們在上海編了一個「小群詩歌」所以後來有的人叫他們「小群」。初期的口號是「走出教派,歸回聖經」因為當時中國在走自立教會的路,就認為我們不要再受西方這些教派,差會的影響,所以他們就對這種教派的多,有一些人反感。到了1930-40年代間這種觀念是滿普篇的。
他們的早期文字工作是「復興報」跟福音書房。福音書房從那時候一直到現在還有。1949年他們將近有七百間教會。
(四)中華基督教會
1915年青島新教徒劉壽山(鶴亭)(1863-1935)在青島成立組成的山東中華基督教自立會。主要通過醫療和教育進行傳教。(五)耶穌家庭
耶穌家庭是很獨特的教會,在山東的敬奠瀛在馬莊那裡設立的,主要是集中在農村。當時他們提倡叫 「破家出世,參加入世」。 這意思就是說我們打破原來家庭的制度,離開原來得家庭及本地的族父家,加入一個新的「耶穌家庭」。 「破家出世」就是把我自己的家庭,把我原來得財產都捐出來,然後大家放在一起反物公用。用出世的精神加入這個耶穌家庭的情形以後另外一句話叫「換一個生命,耶穌為主」,也就是說我們的生命要改變,我們重生得救以後換了一個新的生命,認耶穌基督作我們家之主。然後接下來這一句話叫「打倒衣食住,成全衣食住」,就是講道他們耶穌家庭的生活是改變你原來得衣食住。可能你原來喜歡穿好的衣服,喜歡吃美食,喜歡住好的房子。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的欲望。他們這一些要把它打倒不要了,不要再過奢侈的衣食住生活,因此要過最簡單,最簡樸的生活。 成全衣食住意思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凡物公用,包跨農作物或者我們的食品,我們收入多少,那么大家就吃多少,儘量過最簡樸的生活。
他們是效法初期耶路撒冷教會凡物公用的這樣一種精神,這個當然在農村裡面是比較容易實現的。在一個區大家耕種,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彼此相愛,凡物公用。當然除了修道院以外,一般很少教會有這種組織形式。在中國將近兩百多個這樣的耶穌家庭。
他們另外一句話說:「在心為主活,立志為主死」這是他們的心志就是說我們存心為主活,立志願意為主死的精神。在中國有很多人效法。 遵行大部分都是在農村地區,這在在都市裡面確實是很難。
事實上這種耶穌家庭的生活在猶太人當中是有的,猶太人自從建國以後,在以色列國這個地方,設立很多屯墾區。這些屯墾區用他們希伯來語叫「kibbutz」(基布茲),就是所謂集體農場,是人家自願加入十,二十年等,隨時可以退出。
(六)基督徒會堂
本來也是家庭聚會,後來在王明道在1937年,北京開始建立了新的堂。他們說是自傳開始,意思就是不靠西方的傳教士而是自己來傳道,然後自己來管理,自養(經濟上可以自立)。王明道有一個很特別地方就是對受浸的要求很嚴格。從1933-1949這十六年時間裡,受浸的只有570名人。但是他要求每一個受浸要入會的人必須能夠待人信主。他說「羊要有生命,你生命的表現就要能夠生羊」。所以你要能夠帶人來信主,才表示你的重生得救夠清楚,不是說你重生得救了,而是說你才有資格加入教會成為會友。
所以他對會友的要求非常的嚴格而且一個人如果說他信了主,他們在教會裡面的生活要被觀察一段時間。觀察他的生活,行是為人,觀察他對聖經的了解。確定他是一個有生命的,在生活上有基督樣式的人,他們才準許他加入成為教會的教友。
(七)總結
這幾個中國自立教會是比較出名的,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直到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的。當然目前的家庭教會是自立教會,因為從1949年以後,特別是文革以後跟外邊的關係是完全斷絕了,所以教會是完完全全的自立。三、教會和復興運動
概述
西方基督教差會憑藉傳教保護條款在華傳教的做法,招致中國民族主義的排拒,給中國教會帶來無窮禍患。一些眼光比較遠大的西方傳教士,早在十九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就已指出:中國教會,必須是有完全自主權力,自治和自傳的教會。這是基督教紮根中國並成長壯大的最大保證。詳細介紹
二十世紀初,脫離西方差會而獨立的中國教會逐漸出現。1902年,謝洪賚、宋耀如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平信徒領袖在上海慕爾堂發起中華基督徒會,其宗旨是向世人表明,對中國基督徒來說,愛國和愛教並不矛盾,同時也想自傳福音到西方傳教士足跡未至的廣大國土。但那一時期,獨立教會的發展速度還不夠快。1922-1927年的非基運動中,反教人士猛烈抨擊基督教與帝國主義的“關係”。這時,大多數西方傳教士才醒悟到應該把教會的領導權移交給中國信徒。中國教會的領袖們也意識到,為了與帝國主義劃清界限,必須儘快建立中國化的教會,於是針對原來大部分教會對“外人、外資、外治”的依賴,提出了“自立、自養、自傳”的“三自”方針。
二十年代,出現了由各地“三自”教會組成的“中國自立教會總會”。西方差會在中國發展的不同宗派的教會,也聯合成立了“中華基督教會”,雖然這些教會還不能脫離西方差會而獨立存在,但在領袖人選和管理方面,中國信徒的比重逐漸增加。
這一時期,最令人注目的,是出現了一批由華人領袖建立的完全脫離西方教會傳統的自立教會,其中最有名的是張靈生、魏保羅等人建立的真耶穌會,敬奠瀛建立的耶穌家庭,倪柝聲建立的基督徒聚會處和王明道建立的基督徒會堂:它們都是“自立、自養、自傳”的中國教會,與西方差會沒有任何組織上、行政上和經濟上的關係。1949年前後,真耶穌會在全國有一千所,信徒約八萬人,基督徒聚會處有一百間教會,信徒超過七萬人。這兩個自立教會,再加上耶穌家庭,共有信徒二十五萬人,超過全國基督徒人數的四分之一。
二十至三十年代的中國,政局多變,戰火紛飛,災難頻仍,物資匱乏,人心空虛,中國基督教布道家應時而起,在屬靈的工作上,取代原來西方傳教士的地位,成為中國教會的屬靈領袖。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布道家有王明道、陳崇桂、宋尚節、計志文、倪柝聲、王載、賈玉銘、趙世光等人。在他們的推動下,神州大地掀起了奮興運動。
布道家足跡所到之處,中國教會都掀起了奮興的熱潮。布道家通過個人見證、戶外聚會、福音大會、奮興培靈等活動,同信徒一起認罪、悔改、奉獻,使原來死水一潭的一些教會變得生機勃勃,同時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教會。一些聽過他們布道的信徒,今天回憶起當年的情景,仍然熱血沸騰,激動不已。
這批布道家大多沒有差會作後盾,經濟上沒有固定的收入,但他們不為生活而擔憂,只管憑著信心,放膽大講真道。他們大多沒有受過正規神學的訓練,除宋尚節曾獲美國化學博士頭銜外,其他的人大概都只有高中學歷。他們是在聖靈的導引下,憑著十足的信心,以滿腔的熱誠和徹底奉獻的精神傳揚真道,所以靈性的活水能從他們的口中如滔滔河水一般洶湧而出。雖然他們講述的內容比較簡單,在某些神學家看來,甚至可以說膚淺,但他們有聖靈灌注的布道的確震撼了當時的中國教會,同時震撼了成千上萬中國基督徒的心靈。他們在中國教會中的聲望與日俱增,遠遠地超過了西方來華的所有傳教士,儘管後者當中的不少人神學訓練有素,哲學思想高深。
其他相關
這批布道家的共同特點是充滿靈力,但由於各人的恩賜不同,布道的重點也就有所不同:宋尚節和計志文主要在教會裡鼓動復興;王載和趙世光注重向非基督徒布道;王明道強調信徒的聖潔生活;賈玉銘注重靈修;而倪柝聲則特彆強調靈命。他們都是成材的大器,是聖靈興起的中國教會的新一代領袖。布道會燃燒起中國基督徒的信仰熱情,布道家的舉止、作風也一時成為人們模仿的榜樣。雖然模仿者大都難免東施效顰之譏,但布道家在當時人心目中占有崇高地位則是不可動搖的事實。
在這批布道家當中,以伯特利布道團的宋尚節、計志文影響最大。他們的布道團花了四年時間,巡行布道五萬里,足跡印遍全中國,因參加他們布道會而堅定信心和受洗歸主的人數超過五萬人。
復興運動布道家的布道十足地中國化,信息內容與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聽他們的布道,不會使人覺得基督教是外來的“洋教”,而是中國人自己的信仰。在復興運動中,西方差會帶到中國來的好些傳統儀禮、形式習慣、行政作風和教條主義都被中國布道家拋到了一邊,所以他們多有排斥西方教會傳統的傾向。
復興運動的布道家也聽到了批評的聲音。批評之一,是他們的神學訓練不足,理論基礎薄弱;他們高舉聖經,遵奉聖經為唯一的權威,卻不在乎他們所持的中文譯本聖經的譯文存在不少可議之處。批評之二,是有的布道家布道過於情緒化。比如,宋尚節布道時,常手執一具小小的棺材模型大聲疾呼:“發財!發財!發棺材!”一些對基督教缺乏了解的人,甚至可能懷疑某一布道家是否有些歇斯底里。批評之三,是他們的思想保守,只顧及個人得救和末世的幸福,而把基督教對社會的關懷略去不論。
四、基督教自立運動
基本概述
(Independence Movement of ProtestantChurches in China)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上半葉,中國基督教(新教)內主張獨立自辦教會、不依恃外國的運動。19世紀初起,基督教對華傳教活動依憑殖民勢力而發展,釀成了無數次的教案。傳教為帝國主義所利用,使一些民族意識強烈的教徒甚為反感,主張教會擺脫外國勢力而自立。
運動年表
19世紀70年代,廣東儒生陳夢南信奉基督教後,提倡中國教徒應當自行傳教,以免被譏為洋教。1872年,他在部分廣州教徒和美洲華僑的資助下,首先自行租屋傳教,次年成立粵東廣肇華人宣道會,為華人自辦教會之先河。1885年山東登州文會館學生髮起酬恩布道會,自籌經費,作自立教會的傳教基金。1877年,中國有十多所經濟自立的教堂,到1897年,增至100多所。1900年義和團運動失敗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一些民族意識強烈的基督教徒受到很大刺激。上海俞國楨首先反對將“保教一款,列入不平等條約”。1903年,他依靠中國教徒創辦了自立長老會堂。1906年,他倡議組織中國耶穌教自立會,主張“有志信徒,圖謀自立、自養、自傳,……絕對不受西教會管轄”。同年該會成立,並通過簡章,闡明愛教愛國、自立自治之宗旨。1910年,俞國楨奏請收回教權,取消不平等保教條約,但遭清廷拒絕。1903年,上海教徒高鳳池、謝洪賚等,鑒於1902年湖南辰州教案,“西政府索賠甚苛,因發起中國基督教會,鼓吹自立”,各省多有回響者。此外,在華北也出現了自立運動。1910年在徐匯川、張伯苓等倡導下,天津部分教徒脫離各自的教派,聯合成立中國基督教會,完全獨立自辦。北京亦成立了自立的中華基督教會。辛亥革命後,1912年青島教徒劉壽山等,“以國體更新”,倡議成立山東中華基督教會,“凡經濟管理,均歸華人自辦”。五四運動爆發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日益高漲,不少愛國教徒也投入了這一運動,主張中國教會立即實現獨立自主,並紛紛脫離外國差會,成立自立教會。運動特點
這一時期的自立運動具有以下特點:①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口號,要求廢除不平等條約,尤其是其中的傳教條款。1925年南京王治心等發起廢約的運動,組織中華基督徒廢除不平等條約促進會,各地教徒紛紛回響,成立分會;
②指出帝國主義利用基督教進行侵略,譴責某些壓制愛國學生運動,堅持帝國主義立場的傳教士,認為他們“不是為愛基督而來,更不是為愛華人而來”,實際充當了“帝國主義的先鋒”;
③要求收回教權,脫離外國差會,成為獨立自主的中國教會。五卅慘案後,各地教會,尤其是受英國差會管轄的教會,紛紛宣告自立。他們表示要“為國家爭人格,為教會爭人格,為基督徒爭人格”,提倡中華自立教會,“以與不平等條約保護下的英(國差)會脫離”。隨著北伐軍的節節勝利,教會自立運動更加發展。如湖南湘潭的教徒發起教會自辦運動大會,提出“中國現存教會的一切權利移交給中國信徒自有、自理、自享”。一時教會自立浪潮遍及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