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中國共產黨依據毛澤東倡導的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總結長期探索所積累的經驗,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實踐,深刻地認識到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的規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科學論斷。黨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對這一論斷形成了一系列科學觀點,制定了一系列具體政策、措施。主要內容:
(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二)中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必須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軌道上來;
(三)建設社會主義有一個很長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集中力量實現現代化;
(四)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對外開放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五)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國,改革和完善國家的政治體制和領導體制;
(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堅持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要互相結合,缺一不可;
(七)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八)改善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加強民族團結:用“一國兩制”來解決國家統一問題;執政黨的黨風問題關係到黨的生死存亡;
(九)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根本宗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對現階段綱領的概括。要求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本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走社會主義道路;另一方面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不照抄、照搬別國經驗、模式,走適合中國特點的道路,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
基本原則
第一,科學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它把“改變世界”、使“世界革命化”視為根本任務,它是實踐基礎上科學性和革命性相統一的不斷發展的哲學。馬克思把生產力視為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最終動力,“在整個世界史觀上實現了變革”。這樣一來,科學社會主義本身就有著要摒棄一切脫離實際的主觀和唯心的任何成分的要求。任何脫離實際的成分都不會在這樣的社會主義中找到生存的空間。第二,科學社會主義認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而絕非貧窮、平均主義和兩極分化。
第三,科學社會主義以人民為物質實現的力量源泉,以工人階級為其階級基礎,以無產階級政黨為領導者。
第四,科學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形成以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條件的“自由人的聯合體”。
第五,科學社會主義認為社會主義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不斷完善的社會,而絕非一成不變的。
發展創新
十七大
中國共產黨依據毛澤東倡導的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總結長期探索所積累的經驗,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實踐,深刻地認識到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的規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科學論斷以來,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始終強調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連續5次黨代會的政治報告標題中,均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字樣。其中,十七大報告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十六大報告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十五大報告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十四大報告題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十三大報告題為《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十八大
胡錦濤代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的報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胡錦濤指出,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這是2000多名代表、8200多萬黨員、13億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的歷史抉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十八大報告向黨內外、國內外簡明鮮明的莊嚴宣示。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報告最鮮明的特色,是貫穿報告始終的一條紅線。中國共產黨最大的貢獻在於,30多年前選擇了改革開放之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報告中再次告誡全黨‘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不折騰,首先就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樣一個根本問題上不折騰。”郭光文代表說,我們成功走出的道路,說明人類文明的道路,不止一種模式,而是有多種途徑。
胡錦濤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代表們一致認為,這八條,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長遠指導性,將是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永葆生命力的源泉。
“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國今天和未來的發展也必須繼續依靠改革開放。”那順孟和代表說,停滯和倒退都沒有出路。郭廣銀代表認為,新一輪改革,一定是在突破“老路”和防止“邪路”中找到最佳結合點、最佳突破口,從而向改革的“深水區”推進。其中,如何突破利益集團設定的重重障礙和阻力,將成為新一輪改革的最主要目標,也是最大的難點。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代表說,過去30多年,中國的成功有三個關鍵字:改革、開放、創新。而堅持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還要不斷增加三方面的因素:現代化因素,社會主義因素,中國文化因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是中國發展進步之路,關鍵在於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這就是十八大報告中所說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代特色,就是要更加注重高揚時代鏇律,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緊貼時代脈搏、順應時代潮流、吸納時代精華,從而具有遠大美好的前景。
中國特色
從理論層面來看,就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從實踐層面上來看,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進行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從制度層面來看,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領域已經形成並且不斷完善著的一系列制度、體制和機制。
從發展經驗上來說,至少包括以下這些方面:
(一)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貫徹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四)堅持以人為本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五)堅持改革開放,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六)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實行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等多種分配方式;
(七)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相統一,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八)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九)追求公平與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十)堅持“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以高超的民族智慧堅決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國家統一和主權完整;
(十一)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和諧世界的構建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著豐富的科學內涵和強大的生命力。這條道路是自鴉片戰爭以來先進的中國人、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尤其是先進的中國共產黨人以民族獨立自由和國家繁榮富強為己任,在幾個世紀的探索中,歷盡曲折,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征途中找到的唯一正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