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

海軍工程大學創辦於1949年11月,1963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學校堅持以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為主體,學歷教育與任職培訓相結合。海軍第一個本科專業、第一個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全國重點學科均出自大學。大學是一所多學科、多層次、工程與管理、技術與指揮相結合的海軍高等學府,是軍種工程大學和教學科研基地。大學主校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礄口區解放大道,占地面積140多萬平方米,校園樹木蔥蘢,碧草如茵,環境優雅,景色秀麗。大學承擔海軍31.5%本科和41.5%研究生教育培養任務,為海軍培養了10萬餘名高素質軍事人才,走出了近百位共和國將軍和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海軍軍官的搖籃”。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

1949年5月,安東海軍學校創建;

1949年11月22日,在原安東海軍學校的基礎上,創建大連海軍學校,下設指揮、機械工程兩個系;

1950年12月,大連海軍學校機械工程系擴編為海軍學校第二分校;

1952年,海軍學校(機械分校)、陸軍第198師直屬機構合併組建第二海軍學校;

1954年,第二海軍學校更名為海軍機械學校;

1961年,海軍機械學校升格為海軍工程學院;

1970年,海軍工程學院、海軍通信學校(部分)、海軍軍械學校(部分)合併組建第二海軍學校;

1955年,海軍第六預備學校創建;

1957年,海軍第六預備學校、海軍炮兵學校(軍械繫)、海軍海道測量訓練大隊合併組建海軍技術學校;

1960年,海軍技術學校更名為海軍軍械學校;

1969年,海軍軍械學校撤銷;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

1975年,第二海軍學校升格為海軍工程學院;

1999年,海軍工程學院、海軍電子工程學院合併組建海軍工程大學;

2004年,海軍後勤學院併入海軍工程大學;

198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96年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997年在全國首批獲得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

校容校貌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

學校分為武漢校本部、天津校區等五個轄區,總面積2280畝,實行武漢和天津兩地辦學,校本部位於有東方芝加哥之稱的武漢市中心,礄口區解放大道,占地1380畝。為滿足學校發展需要,校本部集中搬遷至武漢市黃陂區前川街道,占地1000餘畝,新校區設施全面升級,預計2014-2015年投入使用。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學校建成了融服務教學科研、提高生活質量、美化校園環境於一體的新型後勤保障體系。校園綠化復蓋率達到了74%,在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入競爭機制的基礎上,餐飲一伙食、商業服務、衛生保潔等方面完全實現了社會化保障,學員課餘生活舒適便捷。

跨入新世紀的海軍工程大學,將積極迎接新軍事變革的挑戰,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努力將學校建設成一所特色鮮明、軍內一流、國內知名的高水平海軍綜合大學。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止2014年,學校下設5個學院(理學院、動力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勤務學院),7個系部(兵器工程系、艦船工程系、核能科學與工程系、信息安全系、管理工程系、裝備經濟管理系、訓練部)。有20個本科專業。

專業大類 專業小類 專業名稱
理學 物理學類 物理學
工學 機械類 機械工程
材料類 材料科學與工程
能源動力類 能源與動力工程
電氣類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子信息類 通信工程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水聲工程
自動化類 自動化
計算機類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信息安全
水利類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測繪類 導航工程
交通運輸類 輪機工程
船舶電子電氣工程
海洋工程類 船舶與海洋工程
兵器類 武器系統與工程
武器發射工程
信息對抗技術
核工程類 核工程與核技術
輻射防護與核安全
安全科學與工程類 安全工程
軍事學 運籌與任務規劃
目標工程
火力指揮與控制工程
軍事大數據工程
指揮信息系統工程
雷達工程
飛彈工程
無人裝備工程
測控工程
電磁發射工程
裝備經濟管理
管理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師資條件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

截止2018年,學校擁有教授、副教授500多名,其中碩士以上學歷占90%以上。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馬偉明教授,有軍隊傑出專業人才獎獲得者朱石堅、何琳教授,還有35歲破格晉升教授、求是傑出青年獎獲得者王東、帥長庚等一大批年輕優秀骨幹,有4人進入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進入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6人次進入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6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先後有4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38人次被評為全軍優秀教師,19人獲得軍隊育才金獎。

專職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馬偉明

"兩彈一星"功臣(1人):姚樹人

國家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王源升

首屆"全國高等院校名師"(1人):康穎

全軍重大專業技術貢獻獎獲得者(1人):劉德志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止2014年,學校有國家精品課程3門、軍隊院校優質課程4門,國家級創新研究群體、第二屆軍隊科技創新群體獎1個。

特色專業:電子對抗指揮與工程、艦船動力工程、核動力工程、軍用水聲工程、艦船消磁工程等

國家精品課程(3門):大學物理(康穎)、內燃機(歐陽光耀)、艦船動力裝置原理(曾凡明)

軍隊院校優質課程4門:大學物理(康穎)、內燃機(歐陽光耀)、艦船物理場(林春生)、艦船動力裝置原理(曾凡明)

國家級創新研究群體、第二屆軍隊科技創新群體獎(1個):電力系統電磁兼容創新研究群體(馬偉明、2005年)

教學成果

截止2008年,學校獲得全國和全軍教育成果獎近100項,其中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國家二等獎1項、全軍一等獎9項。

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建立由理論教學、社會實踐、業餘生活三大課堂組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體系”

學校曾被評為“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進集體”和“湖北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先進單位、全軍學員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院校、全軍教學優秀單位、全軍科學發展觀教學先進院校和全軍後勤保障社會化工作先進單位,是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的常務理事單位。

學生獲獎

截止2008年,海工大學員連續12年獲得30個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24個全國二等獎;2000年以來我校學員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獲6個特等獎、27個一等獎,並捧回全國大學生首屆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08年學校將承辦第三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67人次獲中國航海學會和中國造船學會獎學金。

2013年5月12日,海軍工程大學代表中國海軍參加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第16屆土耳其國際航海技能競賽,一舉奪得總分第一和4個單項比賽中的2項冠軍。這項國際賽事由土耳其海軍學院於1998年創辦,共設帆船、船藝、游泳和救生4個比賽項目,每年4至5月舉行。中國海軍此次參賽的6名選手均為海軍工程大學本科學員,其中4人為首次參賽。

畢業的研究生先後有1人獲“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人獲“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碩士學位獲得者”,3人獲全國“做出突出貢獻的工程碩士學位獲得者”,13人獲全軍、海軍優秀畢業研究生。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7篇(總數在全軍綜合大學排名第二),獲省部級表彰的優秀博士學位論文52篇、優秀碩士學位論文103篇。張達伍被中央軍委授予“獻身海防事業的模範幹部”榮譽稱號。

學科建設

截止2018年,學校形成了以工為主,工學、理學、管理學、軍事學四大學科門類協調發展的綜合化學科環境。目前,學校有2個全國重點學科、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設備研發(實驗)中心,6個軍隊重點實驗室;有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含2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3個獨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一級學科(含1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6個獨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開設34個本科專業,覆蓋了海軍絕大部分專業領域。電氣工程學科綜合排名進入全國前10%,船舶與海洋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3個學科綜合排名進入全國前30%。

博碩士學位授予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個):兵器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船舶與海洋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等

一級學科博士點(5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等

一級學科碩士點(15個):哲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核科學與技術、軍事裝備學、電氣工程、軍事後勤學、兵器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軍事訓練學等

工程碩士專業(12個):機械工程、材料工程、動力工程、電氣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兵器工程、核能與核技術工程、項目管理等

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2個):輪機工程、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軍隊“2110工程”重點學科(2個):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艦船動力工程

省級優勢學科(2個):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輪機工程

省級特色學科(2個):工程熱物理、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

省級一級學科重點學科(3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兵器科學與技術、核能科學與工程

對外交流

截止2008年,學校與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國內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培養碩士、博士生,開展科研合作;先後有150多人到俄羅斯、韓國、美國等國家考察、留學;有200多名教員、學員隨艦出訪美國、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十幾個外國軍事代表團先後來校參觀訪問。學校還先後為孟加拉、越南、坦尚尼亞、剛果等國家培養近千名留學生。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止2014年,學校有“電力電子技術套用研究所”等15個重點研究機構,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新能源研發中心1個,全軍重點實驗室2個,海軍重點實驗室1個。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國家級新能源研發中心(1個):國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設備研發(實驗)中心

科研成果

截止2014年,近幾年學校先後獲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500多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軍隊一等獎35項;申請專利600多項。國際首創的“交直流電力集成新技術”被國家科技部評為年度公眾關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交直流電力集成雙繞組發電機系統”入選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先後在艦船動力系統、武備系統、信息系統等領域共申請國家專利5項,國防專利9項。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艦船新型供電系統"(馬偉明)、"珊瑚島礁淡水資源的開發與套用"(李決龍、姜海波)等

湖北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兩熱源正反向理論循環的有限時間熱力學分析和最佳化(陳林根)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止2014年,學校圖書館館藏中外文紙質圖書近60萬冊,電子圖書260多萬種,紙質期刊1000多種,電子期刊13000多種,訂購有清華學術期刊、中國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萬方資料庫群等10個全文資料庫和75個文摘資料庫,數字資源總量達73000G,已基本形成以學科體系見長、海軍特色鮮明的館藏體系,是“湖北省研究級文獻收藏單位”。

學術期刊

《海軍工程大學學報》創刊於1977年,1994年曾被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列為交通運輸類核心期刊,1997年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1999年被列入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2000年加入《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資源系統數學化期刊群》。主要欄目有船舶與海洋工程、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被CA 化學文摘(美)(2011)、SA 科學文摘(英)(2011)、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中文核心期刊(2004、2008、2011)等收錄;先後獲“中國期刊方陣”中的“雙效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期刊;榮獲首屆《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執行優秀獎。

文化傳統

學校標誌

校訓

嚴謹求實、拼搏創新

校歌

海軍工程大學校歌》

我們沐浴著黨的陽光,肩負著人民的期望

年輕的戰友集合在一起

誓把青春獻給海防

大海的波濤呼喚著我們

要像海燕搏擊風浪

校徽校徽

啊!海工

你是革命的熔爐

啊!海工

你永遠充滿著力量

海軍一代代優秀人才

從你這裡奔向萬裏海疆

校徽:

校園文化

學校實施“大德育”工程,營造積極向上的育人環境,確保辦校治學的正確方向;積極構建“大文化”體系,發揮文化育人功能,開展民眾性文體活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中國龍獅運動協會解放軍首個龍獅基地正式在學校掛牌,學校龍獅隊多次參加全國龍獅大賽獲獎,07年8月代表國家赴馬來西亞參加國際華人龍獅邀請賽,獲特別榮譽獎。新生入伍教育演講、紅安野營拉練、校園放歌篝火晚會、博士論壇等品牌傳統活動效果很好。“衡陽搶險英雄群體”三次贏得胡主席親筆批示,成為全國先進典型;同時也湧現出了“抗洪搶險英雄潛水分隊”、“全國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獻身海軍事業的模範幹部”、“雲南救火三英烈”等大批先進群體,學校被評為“全軍學員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院校”。

學校領導

校長:李安

政委:沙成錄

知名校友

馬偉明,1960年4月生,江蘇揚中人,海軍專業技術少將軍銜,專業技術一級,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五、六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長期致力於獨立系統集成化發電、獨立電力系統電磁兼容、電力電子套用技術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全國十大“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一等功榮立者。

何友,生於1956年10月,男,吉林磐石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982年畢業於海軍工程大學指控系統專業,獲學士學位。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院長。1988年在該校火力控制系統專業獲碩士學位;1991年10月至1992年11月在德國不倫瑞克工業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1997年在清華大學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獲博士學位。現為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電子學會會士、中國電子學會雷達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造船學會電子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家“863”專家、總裝備部專家組成員,《現代雷達》、《數據採集與處理》、《火力與指揮控制》、《雷達科學與技術》等雜誌編委。主要研究領域有:雷達自適應檢測方法、多感測器信息融合、多目標跟蹤、分布檢測理論及套用、系統仿真與作戰模擬等。

梁陽,男,江蘇南京人,碩士研究生,畢業於海軍工程大學,海軍上校軍銜,曾任海軍“常州艦”艦長。2004年至2006年,擔任聯合國軍事觀察員視察官。2010年,被任命為“常州艦”首任艦長。現任海軍司令部作戰部副部長、海軍新聞發言人。曾獲聯合國維和勳章和聯合國榮譽勳章、2012年,駕馭戰艦馳騁亞丁灣。2013年4月被評選為2012年度中國海洋人物,2013年4月被列為全軍重大宣傳典型。

樓富強,男,1972年8月出生,1990年9月入伍,畢業於海軍工程大學,海軍遼寧艦機電部門機電長。該同志作為我國第一艘航母的機電長,刻苦鑽研本職業務,組織編寫《001型航母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機電部分)》第38項規章制度、10多份專業學習資料,繪製1000多份動力系統圖紙,提出的1200多條裝備改進建議被採納,組織採集整理128台主要設備初始狀態參數100多萬個,獨立排除裝備故障179個,協助工業部門排除各類故障563個,為遼寧艦如期入列做出重大貢獻。個人先後被表彰為“工程決戰先進個人”、“航母工程建設突出貢獻獎”,2013年被中央軍委榮記一等功。

郭日修,1924年7月生,江西南昌人,文職一級,專業技術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科委船舶組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第三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船舶結構力學,獲全國高校船舶類專業優秀教材二等獎、軍隊科技進步獎5項,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李決龍,長期從事海防工程建設與科研、教學工作,是海防工程領域的科技領軍人才。海防工程專家,現任海軍某海防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解放軍理工大學、海軍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參加了多項重大海防工程建設,主持完成了20多項重要課題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項,發明專利3項,出版著作5部,發表論文80餘篇。獲得獎勵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當選科學中國人(2011)年度人物,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軍隊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軍隊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被中央軍委榮記一等功2次,被海軍榮記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校園環境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校園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校園

截止2014年,學校分為武漢校本部、天津校區(天津勤務學院)等六個轄區,實行武漢和天津兩地辦學,總面積3200畝。校本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市區中心,有訓練場地5個,其中田徑運動場2個、室內體育館1個,射擊場1個、游泳池2個。有多媒體教室60間、階梯教室40間、語音室4間、演播室1間,還有兩個大型機房。另有游泳館、露天電影場、禮堂等文體活動場所等。

教學成果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

學校還建立了校園計算機信息網路系統,並與全軍軍事訓練信息網和中國教育科研網聯接,為現代化教學創造了條件。2000年來,學校相繼建立了“電力電子技術套用研究所”等15個重點研究機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相繼建立了“電力電子技術套用研究所”等15個重點研究機構,確立了重點研究方向,承擔了一批綜合型重大項目,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豐碩成果。共獲得各類科技獎勵200餘項,其中獲得國家獎20多項,獲得軍隊、省、部級一等科技進步獎40多項,許多成果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自1980年以來學校已招收了27屆碩士研究生,21屆博士研究生,已成為人民海軍培養高層次人才和人民海軍裝備研製的重要基地。

在培養的研究生中,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3人;全國做出突出貢獻的博士、碩士學位獲得者2人;全軍優秀畢業博士、碩士研究生3人。學校擔負著973、863等國家和軍隊及海軍許多重點科研課題的研究任務,科研成果豐碩。共獲得各類科技獎勵200餘項,獲得國家獎20多項,其中2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軍隊、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0多項。

學校正積極貫徹落實軍委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迎接新軍事變革的挑戰,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努力將學校建設成具有海軍特色、全軍一流、國內有影響的高水平綜合大學。

專業介紹

艦船工程海軍機關、裝備論證中心、基地的艦船科研論證、監造、監修和防救、打撈技術幹部。

艦船系統與管理工程海軍機關、科研單位及基地的艦船裝備部門艦船系統分析研究和艦船技術管理幹部。

艦船消磁工程艦船消磁科研論證、監造、監修技術幹部。

艦船內燃動力機電管理工程艦船內燃動力機電部門長和管理工程師。

艦船蒸汽、燃氣動力機電管理工程三級以上艦船機電部門領導及監造、監修、科研單位的技術幹部。

潛艇核動力管理工程核潛艇一迴路操縱長、機電部門指揮技術幹部及監造、監修、科研單位技術幹部。

潛艇核動力維修工程反應堆一迴路機械與安全分析,反應堆控制儀表與輻射量維修及監造、科研技術幹部。

艦船電氣設備管理工程三級以上艦船電氣設備技術幹部及監造、監修、科研單位技術幹部。

航海儀器工程航海儀器工程師。

計算機工程海軍計算機軟硬體系統、海軍作戰指揮自動化系統的開發管理、使用、維修技術幹部。

艦炮與彈藥工程艦炮與彈藥科研論證、監造、監修技術幹部。

艦用作戰指揮與火力控制系統工程艦用作戰指揮及火控系統科研論證、監造、監修技術幹部。

魚雷與反潛工程魚雷、反潛兵器的科研論證、監造、監修技術幹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

水雷與反水雷工程水雷、掃雷設備的科研論證、監造、監修技術幹部。

艦用光測系統工程艦用光測系統科研論證、監造、監修技術幹部。

裝備經濟財務管理部隊機關、科研機構、計畫審計、財務預算部門的高級技術幹部。

水聲電子工程從事水聲裝備及處理系統的論證、監造及管理、維修工程技術幹部。

艦艇指揮控制系統從事艦艇指控系統和海軍各級司令部指揮自動化系統的工程設計、使用、維護工作。

雷達工程從事海軍雷達裝備管理、維修與監造的工程技術幹部。

電子對抗工程從事海軍電子對抗設備的使用、監造及維修的工程技術幹部。

對海導航工程從事無線電導航裝備的論證、監造及管理維修的工程技術幹部。

對潛通信工程從事對潛通信無線電通信系統的運行分析和裝備的管理使用、維修和監造的工程技術幹部。

微波通信工程從事微波通信系統的運行分析和微波通信裝備的管理使用、維修和監造的工程技術幹部。

無線電通信工程從事海軍無線電通信系統的論證、監造、管理和維修的工程技術幹部。

所授榮譽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學員實習“海軍軍官的搖籃”;

受到胡錦濤主席稱讚的“衡陽搶險英雄群體”;

中央軍委授予“獻身海防事業的模範幹部”榮譽稱號的張達伍;

作為全軍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學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3項的殊榮,獲獎等級和數量位居全軍院校前列。

對外交流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

學校的對內對外交流逐漸增多,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國內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培養碩士、博士生,開展科研合作。另外,學校還與俄羅斯等國家的軍校開展交流活動,互派研究生。

為發揮軍事院校師資力量,經國家教委和海軍批准,1988年海軍工程學院下屬成立地方生院,按聯考統一規定招收國家計畫指標生,經過10年發展,地方生院形成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機電工程和會計電算化等5個專業17個班次,近1500人的辦學規模。學院堅持"三個面向"和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重視在政治思想、科學文化、專業技術、作風紀律和身體素質等5個方面打好學員的素質基礎,強化素質教育,努力培養適應未來海上局部戰爭需要的跨世紀的海軍建設人才。

相關新聞

2008年12月,海軍工程大學採用了網康ICG設備,部署了針對校內外用戶的上網行為管理系統,以提升整網頻寬,精細規劃流量,建立高效文明的校園網路。據悉,海軍工程大學是華中首家部署完善上網行為管理系統的軍事院校,此次系統部署會促進海軍工程大學信息化建設的進一步完善,對當地高教信息化建設有著很好的示範作用。

近隨著教育信息化的迅猛發展,高校信息化建設越來越迫切,尤其是在國家政府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下,“努力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雙重歷史任務,實現我軍現代化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已成為海軍工程大學發展的新方向。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搖籃

人民解放軍抵禦外來侵略,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不朽功勳,成為鞏固國防、維護國家領土完整與安全的堅實基礎。他們誕生和成長的搖籃必定是神秘的,現在我們就來揭開這搖籃神秘的面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