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系別概況
學院現有測量、地圖學和導航工程系、遙感信息工程系、地理信息工程系、作戰環境與仿真工程系、測量工程與裝備系、測控技術與管理系、聯合辦學地方生系等七個系和測繪工程研究所,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軍隊重點學科、4個軍隊重點建設學科專業領域、1個軍隊重點實驗室和1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其中:測量工程專業(四年制本科)、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四年制本科)、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四年制本科)、指揮自動化工程專業(四年制本科)、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四年制本科)、導航工程專業(四年制本科)、仿真工程專業(四年制本科)、航天測控工程專業(四年制本科)等專業面向全國、全軍招生。
學院師資
學院擁有著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共有教學、科研、工程技術人員260餘人,其中正高職人員47人,副高職人員82人,博士生、碩士生導師90餘人。特別是有一批以中國科學院高俊院士、中國工程院王家耀院士和許其鳳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錢曾波院士為代表的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教授。有設備先進的教育技術中心、人造衛星觀測站、GPS實驗場、天文台、遙感衛星地面站、遙感圖像處理中心、空間信息數據處理中心等教學設施。校園網實現了全院信息資源共享和網路教學。近年來,學院積極承擔國家和軍隊重大科研課題近500餘項,有120多項成果獲國家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等獎項。學院教學科研設備齊全、設施先進,基本實現了教學現代化。
歷史演變
發展歷程
學院有60多年的辦學歷史,是我軍最早對外學術交流的院校之一。先後接待了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瑞士、俄羅斯、羅馬尼亞、法國、朝鮮等國的軍事測繪代表團和著名專家、學者的訪問、講學,每年選派專家、學者出國考察、進修、講學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學院辦學特色鮮明,學術氛圍濃厚,校園環境幽雅,是全國“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總參“人才隊伍建設先進單位”和“全軍甲級衛生單位”。
2000年,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解放軍測繪學院,解放軍電子工程技術學院合併成立為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並在高新區設立理學院。直屬總參謀部領導,是全國重點理工科高等軍事院校,全軍五所綜合大學之一。
1946年5月5日,經東北民主聯軍司令部批准在長春創建的 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測繪學校,隸屬司令部作戰處建制。
1946年5月19日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測繪學校隨總部撤離長春,遷至哈爾濱。
1946年8月1日正式開學。
1946年8月中旬遷至黑龍江省勃利縣。
1948年東北全境解放後遷至瀋陽。學校設大地、地形、製圖三個專業。
1950年1月中央軍委電令,將東北軍區地圖科及其所屬機構,即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測繪學校改編為 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學校,從司令部作戰處建制改歸總參謀部建制,由東北軍區代管。
1950年9月學校按正規大學改建編制,開辦本科、專科和訓練班。
1952年,設定大地測量、航空測量、地形、製圖、政治教育、文理6個系,並接收了撤消後的中南、西南、華東測繪學校的學員。
1953年7月19日,中央軍委電令,解放軍測繪學校改為 解放軍測繪學院,8月1日舉行了更名典禮。
1953年11月20日學院遷至北京市(現北京電影學院一帶)。
1954年增設軍師測繪主任專修班,並列編為速成系。
1959年4月海測系列入學院建制。
1963年海測系遷至浙江江山縣,與綜合系合編為海道測量系。
1966年1月海道測量系移交海軍。
1968年8月開始,學院大批教員、幹部被送住“五七”學校勞動。
1969年6月21日,學院被正式撤消。
1969年12月,軍委同意重新組建 測繪學校,12日任命了學校領導幹部,成立了建校籌備小組。
1970年3月,籌備組由北京遷至武漢辦公。
1970年9月正式開學,編制實行校隊兩級,編3個部、9個科、7個隊,設大地、航內、航外、製圖4個專業,學制一年。
1973年開辦教師進修班。
1974年8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學校在鄭州選點建校,
1975年開辦了三年制大專班和二年制中專班。
1975年7月鄭州動工。
1976年恢復三級制,設天文大地測量系、航空攝影測量系和製圖系,科改為處、成立教研室,專業教研室和學員歸系建制。
1976年7月,學校由武漢遷至河南省鄭州市。
1978年1月12日,中央軍委命令解放軍測繪學校恢復為 測繪學院。
1981年7月增設測繪勤務系。學院設3個部,4個系,17個專業。
1999年7月測繪學院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技術學院合併組建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學院地址
河南省鄭州市隴海中路66號
郵編:45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