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上黨皮黃](/img/f/534/nBnauM3X1gjN1QDM5gDNwkTOyITM1QTOxQjMwADMwAzMxAzL4Q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上黨皮黃,過去由上黨梆子班社與崑曲、梆子、羅羅、賺戲等聲腔同台演唱,現已成為獨立的戲曲劇種。有的劇種有專業劇團,有的為業餘演出;有的欣欣向榮,有的觀眾面日漸縮小,甚至有的已經衰退或已近消亡狀態。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的雙百方針與推陳出新方針指導下,對各個劇種分別給予大力支持,大部分煥發了青春。但是,如“羅羅”、“卷戲”、“目連戲”、“賽賽”、“對子戲”等少數劇種已不易恢復了。
劇種
以二簧腔及西皮腔作為主要腔調的劇種,均屬皮簧腔系。如徽劇、漢劇、京劇、粵劇和湘劇、
![上黨皮黃](/img/e/09f/nBnauM3X3UTO5kTO2ATNwkTOyITM1QTOxQjMwADMwAzMxAzLwU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皮黃各劇種有共同的血緣關係,在音樂上也有許多共同的因素。但由於受各地語音和民間音樂的影響,在音樂上也各具特色。
音樂
上黨皮黃在音樂上的共同之處,主要表現在鏇律上的差異。如同為二簧慢三眼,京劇
![上黨皮黃](/img/4/374/nBnauM3XycjN0UDN4kDNwkTOyITM1QTOxQjMwADMwAzMxAzL5Q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句式
西皮的句式一般為“眼起板落”,有別於二簧的“板起板落”。但在徽劇、贛劇中,
![上黨皮黃](/img/2/a3e/nBnauM3X3QTM0MTO0ATNwkTOyITM1QTOxQjMwADMwAzMxAzLwU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在反調的運用上也有同異。京劇的反西皮,京胡仍按西皮的 la-mi定弦,形成高弦低唱及上下句正反交替。而常德漢劇、桂劇卻用 re-la定弦。粵劇除了正線、反線之外,還有乙反(又名苦喉),即運用“以閏為宮”的移宮方法,構成大二度轉調,同時也作調式轉換,高胡定弦也從原來sol-re改為la-mi。
樂器
主奏樂器,採用不同形制的絲弦胡琴,粵劇卻用鋼弦的高胡,並可用三個把位。胡琴
![上黨皮黃](/img/c/344/nBnauM3X2EzMwADN0ITNwkTOyITM1QTOxQjMwADMwAzMxAzLyUzL2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由於上黨皮黃在板式變化的結構上發展較為充分和完備,對近代許多地方劇種有深刻影響。越劇四工調的過門,就是從西皮過門中蛻變出來的,它的弦下調也是受反二簧的啟發。至於其他劇種接受皮簧影響的,更是不可勝數。
劇目
藝術特色
上黨皮黃在音樂上的共同之處,主要表現在鏇律上的差異。如同為二簧慢三眼,京劇的唱腔及過門就比較細膩華彩,拖腔也比較曲折,徽調則比較樸實,花音不多,起伏不大,且多襯字,仍保留著皮簧形成初期的簡樸特色。川劇胡琴腔二簧,用音較簡單,過門不多,拖腔也較短。湘劇南路和漢劇的句尾延伸鏇律,比京劇長,且在拖腔中多次作正、反式的移宮,使人聽了有跌宕婉轉之感。由於方言不同,字音調值不同,造成鏇律、行腔的差異。徽戲的促調,在京劇中已派入平、上、去三聲之中,徽戲中的陽上與陰去差不多,京劇中就根本無此調值。粵劇、桂劇中的閉口音,在其他皮簧腔系中也不多見。所以在各皮簧腔系的劇種中,除了西皮、二簧的上下句中結音與終止音以及某些骨架音相同外,其鏇律與逗尾落音卻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