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簧

二簧

二簧,納西族弓拉弦鳴樂器。形同漢族京胡,音色脆亮,用於演奏“白沙細樂”和“納西古樂”。流行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民族樂器

形制結構

形制與京劇伴奏樂器京胡相同。琴筒竹製,圓筒形,多使用一截兩端通透的毛竹筒製作,筒長11.5厘米~12.7厘米、直徑6厘米~6.5厘米,筒前口蒙以蛇皮為面,尤以大鱗者為佳,筒後端敞口。琴桿竹製,圓柱體,上粗下細,多使用五節紫竹、白竹製作,全長45厘米~56厘米。頂端為琴頭,平頂(正值節隔)無飾。在上端第一、二兩個竹節間和第二、三兩個竹節間設有兩個弦軸,裝置方向與琴筒平行。弦軸呈圓錐形,多使用黃楊木或大檀木製作,軸長15厘米~16厘米,軸柄外表刻有直條瓣紋。琴桿中部設有絲弦千斤,下端裝入琴筒中並外露系弦。皮面中央置有竹或木製空心琴馬。張兩條絲弦,使用二弦和老弦。琴弓用細竹兩端拴以馬尾而成,弓長67厘米~70厘米。

演奏方法

二簧 二簧

演奏時採用坐姿,兩腿平放或左腿搭在右腿上,將琴筒置於左膝上;左手持琴,用食指、中指、無名指按弦,一般不換把位;右手執弓,弓毛夾於兩弦間粘松香拉奏,演奏方法與京胡有別,弓毛不能緊靠琴桿,運弓則與二胡相同。二簧按五度關係定弦為g1、d2,音域g1—g2,有一個八度。音色高亢脆亮,脆而不噪。二簧在樂隊合奏中,屬於高音拉弦樂器,主要用於演奏樂曲的鏇律。它常與納西胡琴、板胡、二胡和低胡等樂器構成拉弦樂組,是演奏納西族傳統音樂“白沙細樂”和“納西古樂(洞經音樂)”的常用樂器之一。二黃演奏的樂曲和納西胡琴相同,著名的演奏家有王欽文、李稚白、木柱等。

京劇聲腔

二簧是京劇的主要聲腔之一,是一種抒情的腔調,比較穩重、平和、深沉。在節奏上比較平穩,唱腔舒緩流暢。適合於表現憂傷的、悲憤的和正在沉思的情緒,具有悲劇的情調,所以,悲劇題材採用二簧腔的比較多。

二簧的板式有原版、慢板、散板、搖板、滾板、碰板、頂板、快三眼、反二簧等等,另外,還有嗩吶二簧。

簧是樂器中發聲的薄片,古時便有“管簧”之稱,泛指樂器或音樂。按現代漢語解釋,二簧也作二黃,本是戲曲聲腔之一,用胡琴伴奏。“二黃”聲腔一般較為沉著穩重、凝練嚴肅。倘若“南腔北調”、“亂七八糟”地亂唱亂彈,便是“二簧八調”了。如此牽強附會,也可謂“二簧八調”說法的一種推測。

俗語

二簧八調,是宜昌人對“不明事理”的說法,相當於“不清白”或“稀里糊塗”之類,說話顛三倒四,行事丟三落四,都在此列。

對於人不明事理,或犯糊塗,或不知變通,或言行失當,除了“二簧八調”外,宜昌民間還有直呼之為“二黃”和“黃昏”的說法,其義大同小異,多可互用。例句如:“你真是個二黃,連黨的生日都不知道。”“他一時黃昏,被人騙了一千塊錢。”“這人二簧八調的,我懶得跟他說。”

言猶未盡的是,若在民間問二簧如何寫,必多寫“二黃”。概因人們多知雞蛋偶有二個蛋黃的,便戲稱“二黃”,有蛋黃多而清白少之意。至於黃昏,現代漢語解釋是“日落以後天黑以前的時候”,而宜昌民間則多說“傍晚”,甚至說“天黑”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