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女官名,秦、漢皇帝侍妾稱號。秦漢宮中有七子、八子,位在美人、良人下,在長使、少使上。《漢書·外戚傳》:“漢興,因秦之稱號,……妾皆稱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之號焉。”顏師古註:“八、七,祿秩之差也。”七子祿秩相當於千八百石。
西漢嬪妃等級
詳見嬪妃,本處僅摘取相關語句。
據《周禮·鄭玄注》及《禮記·昏義》,相傳周朝制度,天子有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妃、八十一御妻。後為正妻,余為妃嬪。後代帝王均有名目繁多的妃嬪。西漢初,因秦之稱號,稱為夫人,次之又有美人、庚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漢武帝時增加倢伃(婕妤)、娙娥、傛華、充依四號。漢元帝再加昭儀,並規定以昭儀為妃嬪之首,相當於丞相,以下為倢伃、娙娥、傛華、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長使、少使、五官、順常、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祿秩依次遞降,無涓以下,相當於俸祿百石之吏。更次者尚有上家人子、下家人子,祿秩更低。東漢初大加簡省,皇后以下,只有貴人、美人、宮人、采女四等。
七塊失地
社會背景
聞一多《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是指當時被列強霸占的七塊土地:香港、澳門、台灣、九龍、威海衛(今山東威海市)、廣州灣(今廣東湛江市)和旅大(旅順大連)。
1842年8月,清政府官員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國軍艦“康華麗”號,在荷槍實彈的英國士兵環視下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定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列強瓜分中國的序幕從此拉開。
1860年,中英簽署《北京條約》,英國割占九龍半島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香港的姐妹”九龍半島其餘部分劃為“新界”,租給英國99年。
1887年,中葡簽署《友好通商條約》,在明代中葉以“晾曬貨物”為名獲準在澳門居留的葡萄牙人從此強據了“蓮花寶地”澳門。
1895年,中日簽署《馬關條約》,“東海的一串珍珠”寶島台灣割讓日本,與她同時被割讓的還有渤海灣畔的“孿生兄弟”旅順和大連。
1898年,中英簽署訂《租威海衛專條》,“防海的健將”威海衛租借英國25年。
1899年,中法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廣州灣被租讓給法國。被列強擄去的“中華七子”,是民族罹難、國家浩劫的象徵。它表明“國弱民受辱”、“落後就要挨打”;它警示國人:“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
《七子之歌》組詩作於1925年3月,當時聞一多正在紐約。其序辭中Alsace-Lorraine通譯為洛林地區,位於法國東部浮士山腳下,普法戰爭中割讓給德國,《凡爾塞和約》後歸還。在詩中,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將我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詩歌一方面抒發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讚美,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詛咒。
文中引用了《詩經·邶風·凱風》中的典故,《詩經·邶風·凱風》全文為: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爰有寒痊,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對於《詩經·邶風·凱風》的解讀還存在一定爭議,詩中採用的觀點為母親不能在家安分守己,想要改嫁。她的兒子們唱出這首歌以自責,希望由此讓母親的回心轉意,但現在也有觀點認為是一首歌頌母愛的詩篇,以有子七人亦自慚不能報母恩來襯托母親的偉大。
《七子之歌》全文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以愍之。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後喪失之土地,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臆其悲哀之情,蓋有甚於《凱風》之七子,因擇其與中華關係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興云爾。國疆崩喪,積日既久,國人視之漠然。不見夫法蘭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誠所至,金石能開”。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你可知“Macao(一說為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我好比鳳閣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灣。
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水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聖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後葬的儘是聖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東海和匈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
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
母親呀,可記得你的幼女九龍?
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湧!
母親,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變作一場空夢。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
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的比擬?
兩個強鄰將我來回的蹴蹋,
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團爛泥。
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
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
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
人物合稱
七子指七個人的合稱,指同一領域同一時期內的七位代表人物,多用於文學領域,也有其他的情況。現七子一詞作為並稱也多見於武俠小說中,如崑崙七子。有代表性的七子有:
建安七子/鄴中七子
東漢建安年間的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以文學齊名,稱為“建安七子”。“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論文》:“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期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同時,因七人同居鄴中,故也稱“鄴中七子”。
全真七子
指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為道教全真道創始人王重陽的七位嫡傳弟子。
明七子
有“前七子”與“後七子”之分,前七子包括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等七位有名的文人。為區別後來嘉靖、隆慶年間出現的李攀龍、王世貞等七子,世稱“前七子”。後七子指明嘉靖年間的李攀龍﹑王世貞﹑謝棒﹑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等七位有名的文人,因其前尚有李夢陽等七人稱前七子,故亦稱後七子,也稱嘉靖七子。後“七子”一詞也常指明七子為代表的文學流派。
江南七子/吳中七子
指清代王昶、王鳴盛、吳泰來、錢大昕、趙文哲、曹仁虎、黃文蓮七人,乾隆間以詩文著稱,因皆江蘇人,時稱“江南七子”。也稱“吳中七子”。
寒廬七子
易順鼎、袁克文、何震彝、閔爾昌、步章五、梁鴻志、黃秋岳七人的並稱,七人皆為民國時期的名士。
中國古代後宮嬪妃與女官稱謂
正在各電視台熱播的《後宮·甄嬛傳》對歷史的把握近乎苛刻,還原了中國古代後宮嬪妃與女官的等級制度。本任務總結了中國至漢代開始的后妃體制,以及後宮嬪妃、女官的個級別稱謂。網友們在參與任務的同時也將進一步了解歷史上真實的後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