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空間維繫內,一維空間是最簡單的空間,它只由一條線組成。實際上一條線就是一個一維空間,一條曲線如果沒有建立坐標系,那么它也是一維的。簡而言之,沒有建立坐標系的線就是一個一維空間。
比較
螞蟻是典型的適應二維空間的生命形式。它們的認知能力只對前後(長)、左右(寬)所確立的面性空間有感應,不知有上下(高)。儘管它們的身體具有一定的高度,那也只是對三維空間的橫截面式的關聯。螞蟻上樹也並不知有高,因為循著身體留下的氣味而去,它們在樹上只會感知到前後和左右。我們都做過這樣的遊戲:一群螞蟻搬運一塊食物向巢里爬去。我們用針把食物挑起,放在它們頭上很近的地方,所有螞蟻只會前後左右在一個面上尋找,決不會向上搜尋。對於螞蟻來說,眼前的食物突然消失實在是個謎。當它們依據自己的認知能力在被長、寬確立的面上遍尋不著時,這塊食物對它們來說就是神秘失蹤了,因為這塊食物已由二維空間進入到三維空間裡。只有我們把這塊食物再放在它們能感知到的面上,螞蟻才可能重新發現它。這對於螞蟻來說,卻又是神秘出現了。我們人類是生存在三維空間裡的生命形式,我們的認知極限是空間只可能由長、寬、高確立,並占據一個時間點(現在)。人類社會的萬千事物都只能存在於長、寬、高確立的空間和與時間的接觸點“現在”所構成的生存模式中。就是說在四維空間中,長、寬、高形成的體與時間的結合不是一點(現在)。而是拉長的“現在”,就是我們在三維空間中所認為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集合。就像生存於“一維空間的草木”不知有“二維空間的螞蟻”,“二維空間的螞蟻”不知有“三維空間的人類”一樣,我們又怎么知道生存於四維空間的生命形式呢?它們或許就在我們身邊伸手可及的地方。
論證
1、首先一個世界的構成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空間和時間,如果這兩者之間任意一個不存在,那么這個世界就無意義,無意義也就是說不存在。
按照以上理論,那么就是說1~2維空間不存在時間,這就是不可能的。
而且你不能說在草木和螞蟻的世界裡不存在時間概念。
2、一個世界的物理法則是必需,世界上一切事物的運作規律都必需有一定限制,不然該事物的存在就不可能(正所謂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存在),如果按照維度空間論來說,那么位於更高維度的生命體就有可能控制時間或空間(如BW),這就是不合邏輯的事。
3、該理論自身存在矛盾。 比如說螞蟻是2維生物的觀點,那么在下雨的時候螞蟻怎樣感知位於“高”這個維度的雨?然後移動到可以避雨的地方?
(需說明:對以上第3條保留意見。理由是:
避雨的原因:螞蟻並不能“感應到”即將要雨了,然後跑到避雨的地方。避雨是基因決定的,或者說是物種進化的結果。我們可以想一下,在“螞蟻”進化之前,可能存在很多版本的螞蟻,在天氣變化前(如,將要下雨了),有的螞蟻沒有任何動作,有的螞蟻跑到低處,有的螞蟻跑到高處(避雨條件最好),以上情況由物種多樣性決定。無疑下雨前沒動作的和跑到低處的螞蟻生存下來的機率都要低,經過千萬年的淘汰,避雨基因基本是一種生存基因“被”確定下來,一直發展到今天的螞蟻,下雨前的天氣變化(這種變化如空氣悶,濕度大,等等等)直接導致螞蟻跑到可避雨的地方。只能說是:相對螞蟻而說的處於三維世界的“雨”影響了螞蟻的二維世界。而不是它感應到了處於這個“高”維度的雨,而立馬做行動。
“感應到”雨滴的存在是因為:當螞蟻“感知”到雨滴的時候,雨滴已經進入了螞蟻的2維世界(螞蟻的二維平面世界)
人類是有智慧的生物體,處於三維空間並且認知三維空間。對螞蟻來說,面對突然到來的雨滴也感到奇怪(假如它也有思想的話)。但對人類來說則原理很清楚,由水蒸氣凝結到最終水滴,明白了這種道理,我們於是可以製造人工降雨。
關於在下雨的時候螞蟻怎樣感知位於“高”這個維度的雨?然後移動到可以避雨的地方?個人理解二:
舉個例子,人類在三維空間裡,有時候也能“感知”到四維空間,比如一個人在綠燈過馬路的時候,看到有車子闖了紅燈正急速向自己駛來,這個人一定會加速跑過或急速後退來避開車子,因為人對周圍的空間和時間的運動變化能達到一定的預測。在螞蟻看來,從三維世界進入它二維世界的雨,讓它有了預測,下雨的時候螞蟻感知位於“高”這個維度的雨,然後移動到可以避雨的地方,就好比是在四維空間的“生物”看到在三維空間的人能避開像他撞來的車子一樣的道理。
研究學者
張德生 沈冰 潘泉 張洪才 王全九 李軍宏 王奇 陳玉春 吳新生 蘇琳 衛青 王曉方 朱士群 佘衛龍 呂曉旭 周國法 呂翔 李林波 王玲芝 段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