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有關如何發掘情感潛能和如何運用情感能力來影響生活的通俗讀本。本書在總結現有情商理論的基礎上,提煉出一套簡單有效、實用可行的訓練方法。通過閱讀和訓練,能大大地提升個人的EQ指數,從而在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中獲得成功。
本書從發現情商、了解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自我、培養成功的習慣、挖掘自身的潛能、締造個人魅力等方面,通過精闢入理的分析、經典生動的實例,為讀者打造個人情商及其影響力提供了簡單實用的方法,幫助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走出對幸福和成功的迷思,獲得完美的人生指導。
內容簡介
什麼是情商?
1983年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精神狀態》一書中提出,人有“多元智慧”,開啟了情商學說的新智。1991年耶魯大學心理學家彼得·塞拉維和新罕布夏大學的瓊·梅耶首創EQ情商一詞。1995年《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丹尼爾·戈爾曼出版《情緒智力》一書,將情商推向高潮。EQ在美國掀起軒然大波,並風靡全世界。
情商概念的提出是人類智慧型的第二次革命,其主要觀點包括:情商是個體的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種發掘情感潛能、運用情感能力影響生活各個層面和人生未來的關鍵的品質因素。一個人在社會上要獲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他們所說的情緒智慧型,前者占20%,後者占80%。
本書在總結現有情商理論的基礎上,提煉出一套簡單有效、實用可行的訓練方法。通過閱讀和訓練,能大大地提升個人的EQ指數,從而在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中獲得成功。
作者簡介
克里·摩斯:美國心理學教授、全美最著名的情商培訓專家、卡納成人情感矯正與訓練學校創始人。由他制訂的情商培訓課程風靡歐美,成為許多中學和大學學生的必修課,並被許多大公司選為員工的培訓教材。
在數年時間內,克里·摩斯通過教育培訓和巡迴演講,使千萬人擺脫了種種情緒的困擾。不少經歷這多次失敗的人,在接受學習和培訓之後,都在自己的生活和事業上取得了成功。《EQ情商》一書匯集了克里·摩斯情商培訓思想和精髓,思想更清晰,更具有可讀性。
譚春虹先生作為學者曾旅居美國,並多次聆聽克里·摩斯的情商演講培訓課,他編著的《EQ情商》一書匯集了克里·摩斯情商培訓思想的精髓,通過精心地編撰加工,文字淺顯易懂,隨處迸發著思想的火花,非常具有可讀性和實用價值。
圖書目錄
修訂版序
來信選登
序言致命的一躍
第一章發現情商
聰明人並非都是成功者
情感是如何發生的
情緒影響你的人生
情商的形成
表達和調控情緒的藝術
情商決定命運
第二章了解自我
武士與禪師論道
神秘的第六感
一個旁觀的自我
內省,認識自我的魔鏡
知己知彼易溝通
自我心像助你認識自己
第三章管理自我
槍聲在驚恐後響起
對衝突的有效管理
操之在我
逆境中的情商
情緒化是幸福的殺手
學會制怒
不因耗竭而停止
學會彎曲
面對羞辱,冷靜安詳
退一步海闊天空
給心靈鬆綁
第四章自我激勵
生命美麗的翅膀
思想的魔力
務實者因夢想而高飛
構造自信
主宰你自己
你是老虎而非山羊
駕馭生活中的負面情緒
樂觀的死刑犯
第五章識別他人情緒
不要妄下結論
發問時不可冒失
角色轉換與情緒表現
生理特徵下的情緒心理
言語中流失的心理秘密
說服需要揣摩
具備同情心的情商
傾聽者的魅力
豐富無聲的身體語言
看他人的身體在說話
人並不都直接顯露感情
第六章情商造就影響力
不做空洞的交際人
曼德拉的智慧與幽默
寬容可以傳遞
給予+給予的方式=真正的給予
微笑的力量
真誠的讚美
馬麗婭的傳奇人生
鼓勵可以傳染
激戰的士兵為什麼停火
高情商的老人和盛怒的醉漢
贏得歡迎的妙招
第七章情商的修煉
情商的修煉在於細節
情商自我訓練班
創造,情商的最高追求
上下級情商
夫妻情商
媒體評論
你能調動情緒,就能調動一切。
——美國前總布希如果不懂EQ,從現在起,我們宣布:你落伍了!
——美國《時代周刊》情商是開啟心智的鑰匙,激發潛能的要訣,它像一面魔鏡,令你時刻反省自己,調整自己,激勵自己,是你人生獲得成功的力量源泉。
——英國《泰晤士報》書評僅有智商是不夠的,我們套用情商來教育下一代,幫助他們發揮與生俱來的潛能。
——《情緒智力》一書作者丹尼爾·戈爾曼情緒是我們心中的一片海洋,會游泳者收穫頗豐,迷失者自我埋葬。
——美國情商培訓專家 摩里·克里斯汀讓我們再進化一次,成為智慧的上帝!
——美國EQ協會成立宣言看完這本書後你就知道,為什麼智商高達160的人總在為智商只有100的人打工。
——哈佛大學教授、著名心理學家馬克·斯耐德這本書將使你的生命產生革命性的變化,甚至拯救你的生活。
——ABC著名電視評論員 喬·莫里斯
圖書書摘
第一章 發現情商
聰明人並非都是成功者
智商高的聰明人卻不一定都是成功者,這說明,智商的高低
並不能決定成就的大小。
智商的誤區
在人類歷史上,科學家們曾陷入各種各樣的誤區,智商測驗便是其中之一。
1904年,法國教育部組織了一個專門委員會,委託專家研究公立學校低能兒童的管理問題,比納是這個委員會的委員。
比納試著用一種測驗的方法,去辨別有心理和智慧型缺陷的兒童,他與另一位醫學家西蒙合作研究。次年,一套用以測量兒童智力高低的問卷編制出來,這就縣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測驗科學量表。
比納一西蒙量表的問世,很快引起法國教育部的重視,繼而得到大力推廣。從此以後,智商(IntelligenceQu。tient,簡稱IQ)測驗便開始被用來幫助預測兒童的能力,判斷他們在經過智力訓練後得到多大的收益。
不久,為成人編制的智力測驗表也出現了,並在西方社會迅速普及蔓延,掀起一股智商測試的熱潮。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約有200萬人參加了智力測驗,受到智力是否適宜的甄選,根據測驗情況他們被安排以適當的職位。
此後,各種測量智力的測驗表相繼問世,智力測驗迅速滲透到各行各業、各年齡階層當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有數百萬人參加到測驗者的行列。在20世紀的西方世界,幾乎沒有人在其一生中能夠逃脫這種測驗。
智力測驗日益推廣,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在二戰後的美國,智力測驗已成為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人在個體和團體智力測驗上的得分,是指導其一生職業選擇、安置和決策的主要依據。
測驗分數決定著誰被定為弱智、天才,決定誰進入名牌大學,或被提供其他教育機會。在部隊和一些大型企業里,誰服役當軍官,誰接受管理訓練,智商測驗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然而,自智商出現百餘年來,智商能在多大程度上預測一個人的未來,這一問題引起了心理學家們的廣泛爭議。因此,智力測驗是否有效、智商分數是否有實際功用,理所當然受到人們的頗多質疑。
為此,美國心理學家作過一項有趣的研究。
1981年,他們挑選了伊利諾州某中學81位畢業演說代表,這些人的平均智商在全校是最高的。
研究發現,這些學生畢業後進入大學,學習期間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到30多歲時卻表現平平。從中學畢業算起,10年後,只有1/4的人在本行業中達到同齡段的最高水平,很多人的表現甚至遠遠不如同齡人。
波士頓大學教授凱倫.阿諾參與了此項研究,他針對這一調查結果指出:“面對~位畢業演說代表,你唯一知道的就是他考試成績不錯,而對一位高智商者,你所知道的也就是,他在回答某些心理學家所編制的智力測驗題時成績不錯,但我們無法準確地預測他未來的成就。”
《鐘形曲線》一書的作者亨斯坦與穆瑞也坦言:“假設一個人參加智商測驗,數學一項僅得50分,也許他不宜立志當數學家。但如果他的夢想是自己創業。當參議員,或者賺上l00萬,並非沒有實現的可能。影響人生成敗的因素實在太多,相比之下,區區的智商測驗何足道哉。”
的確,智商測驗在一定程度上能預測孩子的學業成績,但是,學業成績能否準確地預測他們的未來呢?
如果智商測驗無法預測誰會獲得事業上的成功、誰會享有令人滿意的社交生活,那么它的存在又有多少實際價值呢?
心理學家提出了新的可能,成功因素中至少還有70%以上的作用有待發現。它們不是智力,那么它們是什麼呢?
嘉德納是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在對智力測驗提出嚴厲批評的同時,他開始研究智商以外的智力。
不久,他著重提出了人際智力和自知智力。他認為,人際智力能夠認識他人情緒、性情、動機、欲望,並能作適度的反應;而自知智力則能夠根據自己的感受,規範個人的行為。
在這兩類智力當中,嘉德納明確提到了認識自我和他人情緒的重要性,為情感智商的產生作了有力的鋪墊。
成功並不都來源於智商
有過人的智慧的確是一件幸事,智商自有它動人璀璨的一面。然而。許多智商高的人仍然在社會的底層苦苦跋涉。
10年前,莫奈就是他們當中的一個。
那時,莫奈還只是一個汽車修理工,當時的處境離他的理想差得很遠。一次,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招聘廣告,休斯敦一家飛機製造公司正向全國廣納賢才。他決定前去一試,希望幸運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他到達休斯敦時已是晚上,面試就在第二天進行。
吃過晚飯,莫奈獨坐在旅館的房間裡陷入了沉思。他想了很多,自己多年的生活歷歷在目,一種莫名的惆悵湧上心頭:我並不是一個低智商的人,為什麼我老是這么沒有出息? 他取出紙筆,記下幾位認識多年的朋友的名字,其中有兩位曾是他以前的鄰居。他們已經搬到高級住宅區去了。
另外兩位是他以前的同學,他捫心自問,和這四個人比,除了工作比他們差以外,自己似乎沒有什麼地方不如他們。論聰明才智,他們實在不比自己強。
最後他發現,和這些人相比,自己分明缺乏一種特別的東西,那就是性格情緒經常對自己產生很大的影響。
城市裡的鐘聲敲了三下,已是凌晨三點鐘。但是,莫奈的思緒卻很清晰?他第一次看清了自己的缺點,發現過去很多時候自己不能控制情緒,比如愛衝動、遇事從不冷靜,甚至有些自卑,不能與更多的人交往等。
整個晚上他就坐在房間裡檢討,他發現自己從懂事以來,就是一個缺乏自信、妄自菲薄、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人;他總認為自己無法成功,卻從不想辦法改變性格上的缺陷。
同時他發現,自己一直在自貶身價,從過去所做的每一件事就可以看出,自己幾乎成了失落、憂慮而又無奈的代名詞。
於是.莫奈痛定思痛,作出一個令自己都很吃驚的決定:自今往後,決不允許自己再有不如別人的想法,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全面改善自己的性格,塑造一個全新的自我。
第二天早晨,莫奈一身輕鬆,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懷著新增的自信前去面試。很快,他被順利地錄用了。
莫奈心裡很清楚,他之所以能得到這份工作,就是因為自己的醒悟,因為對自己有了一份堅定的自信。
兩年後,莫奈在所屬的組織和行業內建立起了名聲,人人都知道,他是一個樂觀、機智、主動、關心別人的人。
在公司里,他再三得到升遷,成為公司所倚重的人物。即使在經濟不景氣時期,他仍是同業中少數可以做到生意的人。幾年後,公司重組,分給了莫奈可觀的股份。
開動腦筋,尋找辦法,但這並不是說,所有的成功都會來自你的智慧,更重要的是,你要發現自己的不足,讓你的性格和情緒得以完善。
只有這樣,你才能在事業中不斷前進,實現自己的夢想。你可以毫不懷疑地相信:成功者其實就是善於調節自己情緒的人!
是什麼讓桑尼成功
然而,加拿大少年桑尼卻沒有莫奈那么幸運,這是說,桑尼從小就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桑尼一直希望自己能考上大學,滿足父母對自己的期望。但他的智商太低.儘管他十分用功,他的各門功課還是都不及格。所有認識他的人都明白,桑尼肯定考不上大學。
桑尼不得不輟學,為一個富商打理他的私人花園。
桑尼一直都生活在憂鬱之中,他心裡很愧疚,他沒有上大學,肯定讓父母非常失望。
但不久以後,桑尼便明白了一個道理:是啊,我確實不那么聰明,但也不是痴呆兒。我雖然不能改變智商,但總可以改變一點什麼。
改變什麼呢?是的,我不能自卑,要勇敢。還有,既然我天生愚鈍,我為什麼還要承擔憂鬱這種不幸呢?是的,我至少可以活得快樂點。
桑尼真的變了一個樣子,做任何事情,他總能看到好的一面。
有一天,桑尼進城去辦事。在市政廳後面,他看到一位市政參議員正在跟人講話,在他跟前不遠處,是一片滿是污泥濁水的垃圾場。
這不應該是一塊髒地,它應該是上面開滿鮮花的花園,桑尼想。
於是他勇敢地走上前去,向參議員問道:“先生,你不反對我把這個垃圾場改成花園吧?”
參議員說:“你的建議當然很好,但是,你知道,市政廳可拿不出這筆錢讓你做這件事情。”
“我不要錢,”桑尼說,“你只要答應由我辦就可以了。”
參議員大為驚奇,他還從來沒有碰到過這種事情呢,哪有辦事不花錢的。但他還是認真聽取了桑尼的想法,並答應了他的請求。
第二天,桑尼拿了幾樣工具,帶上種子、肥料來到這塊爛泥地。
一位熱心人給他送來了一批樹苗,一位富商允許他到自己的花圃剪用玫瑰插枝;一家規模很大的家具廠聞訊後,立即表示要免費承做公園裡的長椅,但懇請桑尼讓他們在椅子上發布廣告。
桑尼努力地工作。不久,這塊泥濘的污穢場地竟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公園。這裡有綠茵茵的草坪、曲折的小徑,在長椅上坐下來,人們還能聽到清脆的鳥鳴。
所有的人都在說,一個年輕人辦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晚報上也刊登出桑尼站在公園草坪上的照片。這個小小的公園,像一個生動的展覽櫥窗,人們從中看到了桑尼在園藝方面的天賦和才幹。
25年後,桑尼已經是全國知名的風景園藝家了。他雖然沒有學好功課考上大學,但是,他從一件不起眼的事情中發現了自己,同時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一直到現在,桑尼漸已年邁的雙親一提起自己的兒子,仍會感到無比的驕傲。
這是美國作家奧斯勒在《一個智商低的孩子》中講述的故事。
智商的不足沒能阻止桑尼獲得成功,那么他的成功來源於什麼呢?許多人覺得是好的運氣,他們卻忽視了一個人自身的改變。
至於成功究竟是如何發生的,當時,除了成功者自己,沒有人能作出準確的回答。
盤點生活勵志書籍(一)
人生需要學習,人生需要智慧,人生需要奮鬥,人生需要勵志,讀一讀生活勵志圖書,感悟人生,不斷的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