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近衛軍》是一部反映前蘇聯人民在反法西斯衛國戰爭時期的英雄業績的傑出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法捷耶夫的《青年近衛軍》是蘇聯文學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小說描寫了敵占區共青團組織“青年近衛軍”與法西斯英勇鬥爭的事跡,人物性格鮮明,富有感染力。初版問世,立即受到歡迎,次年獲史達林獎金一等獎。至今,奧列格式的英雄主義與理想主義從未消失。小說於一九四五年出版後,受到蘇聯國內外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次年獲得蘇聯國家獎。一九五一年又出版了作者的修訂本,使歷史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達到更高的統一。
一九四二年七月,頓巴斯礦區的小城克拉斯諾頓被德國法西斯軍隊占領,當地未及撤退的青年,以共青團員為核心,在地下區委的領導下,組成了“青年近衛軍”,展開了英勇的鬥爭,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使人民受到巨大的鼓舞。在一九四三年一月克拉斯諾頓收復的前夕,由於叛徒的出賣,大部分成員不幸被捕,壯烈犧牲。這就是小說《青年近衛軍》所根據的事實基礎。 ……
至今,奧列格式的英雄主義與理想主義從未消失。一代代人對俄蘇文學的迷醉,一次次地重讀經典,那永遠無法忘卻的,勾起了心底的回憶。最動人的便是這一次次閱讀所衍生的不同感受:你將始終擁有,哪怕年華老去。
作品內容
1942年夏,烏克蘭伏羅希洛夫州頓巴斯礦區的小城克拉斯諾頓陷落在德寇鐵蹄之下,該市黨政軍民有組織地進行疏散和撤退。井長、老黨員瓦爾柯奉命炸毀新建的一號礦井。地下州委書記普羅慶柯離城前,向地下區委領導人劉季柯夫和舒爾加布置了任務。城郊畢爾沃馬伊卡礦村的鄔麗婭等共青團員接到了撤退命令。城裡的共青團員奧列格、萬尼亞也都奉命撤離,但是逃難的人群受阻,只得返回。歸途中奧列格找瓦爾柯要求地下黨分配任務,這時,留在城裡的女報務員、共青團員劉芭前往伏羅希洛夫格勒執行任務。參加了支前工作的謝遼沙剛回到城裡,就主動建議和幫助城內市立醫院轉移了70多名紅軍傷員。
舒爾加由於輕敵,投宿在隱瞞了富農出身的礦工福明家裡,結果被後者出賣。但劉季柯夫成功地展開了活動:他通過女聯絡員波里娜•索柯洛娃,把印有列寧、史達林照片的《真理報》分送到城內各處張貼;他通過沃洛佳•奧西摩興找到奧列格,教育他要學習老一輩的革命家和保持光榮的鬥爭傳統。這時,瓦爾柯通過劉芭和伊凡卓娃姐妹也來找奧列格。與此同時,普羅慶柯也在北頓涅茨河對岸地區成功地開展游擊活動。
德國占領者發動突然襲擊,逮捕了留在城內的一批黨員和幹部。在這危急關頭,奧列格等都感到,應該成立受黨領導的有紀律的組織和進行有計畫的活動。於是,“青年近衛軍”正式成立。奧列格任政委,曾經擔任過紅軍指揮員的杜爾根尼奇任指揮員,鄔麗婭、萬尼亞、謝遼沙、劉芭、莫什柯夫、斯塔霍維奇為委員。總部成立後,劉芭向普羅慶柯匯報成立組織的詳情,普羅慶柯當即指出要警惕斯塔霍維奇。
“青年近衛軍”的活動日益開展起來。他們處死判徒福明,收聽蘇軍戰報,散發傳單,破壞敵人交通,收集武器,搶救被俘同志,奪取敵人糧食、軍裝、彈藥,追捕德軍的散兵,驅散敵人想趕走的牲畜群,反對敵人招募勞工去德國等等。
從10月底起,蘇軍在史達林格勒等地連戰皆捷,形勢日益好轉。普羅慶柯到伏羅希洛夫州北部地區重新組織游擊隊,準備迎接紅軍。除夕夜,德軍逮捕了萬尼亞、莫什柯夫和斯塔霍維奇。由於斯塔霍維奇叛變,“青年近衛軍”大部分隊員以及劉季柯夫等均先後被捕。奧列格等5人奉命撤離,但因未能越過戰線,返回城裡後也陸續被捕。只有杜爾根尼奇一人到達戰線附近,組織了游擊隊。全體被捕的地下黨員和男女青年在獄中進行了英勇悲壯的鬥爭,直到最後被殺害和扔進5號礦井。奧列格和劉芭在羅基文城被槍決。
1943年2月15日,蘇軍解放克拉斯諾頓。普羅慶柯、杜爾根尼奇等人,追悼殉難烈士,人們在烈士墓前宣誓,要為他們報仇雪恨。
作品賞析
《青年近衛軍》是一部愛國主義的英雄史詩。小說分兩部:第一部描寫1942年7月德寇進逼克拉斯諾頓城和當地居民撤退時的情景;第二部描寫州委書記普羅慶柯和區委書記劉季柯夫領導下的“青年近衛軍”對敵人展開的一系列鬥爭。
法捷耶夫塑造了青年近衛軍這個戰鬥集體的英雄群像。這些只有十幾歲的青少年身上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他們都受過良好的教育,熱愛生活,嚮往未來,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祖國,並且時刻準備著為此而獻出自己的一切。他們具有高尚的共產主義品質、強烈的責任感、勇敢機智的鬥爭精神和非凡的組織才幹以及應變能力。因此,即使在戰爭年代那樣一個極其艱險的環境中,他們也完全可以組織起來進行鬥爭活動,並作出驚人的事跡來。 法捷耶夫塑造了青年近衛軍這個戰鬥集體的英雄群像。這些只有十幾歲的青少年身上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他們都受過良好的教育,熱愛生活,嚮往未來,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祖國,並且時刻準備著為此而獻出自己的一切。他們具有高尚的共產主義品質、強烈的責任感、勇敢機智的鬥爭精神和非凡的組織才幹以及應變能力。因此,即使在戰爭年代那樣一個極其艱險的環境中,他們也完全可以組織起來進行鬥爭活動,並作出驚人的事跡來。
作者在表現青年英雄的共同特徵的同時,塑造了5個總部委員的鮮明形象。
奧列格年僅16歲,但給人以“朝氣蓬勃、堅強有力、善良純潔”之感。他天資過人,勤奮好學,極富教養,頭腦清醒,善於思考。他以非凡的組織才能而深受同伴們的敬重和信任。鄔麗婭不僅外貌美麗,而且心靈也美麗。她聰明、博學、多才,充滿活力、喜歡讀詩,更熱愛充滿詩意的美好生活,她從理智上選定了參加青年近衛軍的道路,就發誓“我只要一息尚存,就絕不離開這條路。”她那非凡的才能、崇高的品德、勇敢的精神,深受同伴們欽佩,終於成了“謙虛的指揮員中最勇敢的,勇敢的指揮員中最謙虛的”青年領袖人物。
謝遼沙與劉芭是兩個富於浪漫主義色彩的英雄形象。謝遼沙參加了青年近衛軍這個戰鬥集體並成了一名領導成員。憑著他的膽識,總是輕鬆而出色地完成了那種令人驚心動魄的危險任務。劉芭活潑、樂觀,能歌善舞,本來就幻想過當一個演員,如今她果真以“小演員”的表演才能把德寇弄得狼狽不堪,出色地完成了許多戰鬥任務。她被捕後還是那么樂觀、活潑,以唱歌、畫漫畫來激勵戰友,還戲弄警察,發表演說。
在青年近衛軍的英雄譜上還有一個代表人物,他就是被人們稱為“教授”的、夢想成為一個詩人的萬尼亞。他是他們之中最年長的一個,有點農民式的純樸、善良、勤勞、憨厚,也有讀書人的沉靜、好學、善於思考、勤於鑽研,以能夠幫助別人為人生最大快樂。
《青年近衛軍》還很成功地展現了黨組織在對敵鬥爭中的領導作用,著力塑造了老一代布爾什維克的感人的形象。他們的代表就是伏羅希洛夫州黨委書記普羅慶柯和克拉斯諾頓地下區委書記劉季柯夫。
《青年近衛軍》之所以成為蘇聯文學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不僅因為它具有深邃的思想,而且還在於它精湛的藝術成就。作品反映生活,既立足於現實主義的真實、深刻,又飽含浪漫主義的激情,對未來寄予理想。小說的藝術結構博大、宏偉,但又相當完整而嚴謹,幾條鬥爭線索緊緊圍繞一個中心,縱橫交錯而又主次分明、有條不紊地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和諧而統一的整體。情節的發展緩急有致,起伏跌宕,引人入勝,扣人心弦,一步一步地展現出蘇聯衛國戰爭中波瀾壯闊的鬥爭畫面。作者為了塑造英雄們的光輝形象,調動了一切最有效的藝術手段,把他的人物放在廣闊的背景和嚴酷的鬥爭環境中加以刻畫。作品善於用準確的肖像描繪和細膩的心理分析來顯示英雄們外形與心靈統一的美,井以抒情的筆觸插入真摯而熱烈的讚美詞,從而使得每個人物都活靈活現,有血有肉,可敬可愛。他們都以不同的個性顯示出共同的美德。而這些美德又都在他們一個個具體的鬥爭行動中得到充分的表現,感人至深。
《青年近衛軍》是真人真事與藝術虛構完美統一的典範,又是法捷耶夫熱烈追求和冷靜思考的結晶,不愧為一部優美的英雄史詩。
·小說閱讀·
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2005/f/fajieyefu/qnjw/index.html
人物形象
奧列格年僅16歲,但給人以“朝氣蓬勃、堅強有力、善良純潔”之感。他天資過人,勤奮好學,極富教養,頭腦清醒,善於思考。他以非凡的組織才能而深受同伴們的敬重和信任。鄔麗婭不僅外貌美麗,而且心靈也美麗。她聰明、博學、多才,充滿活力、喜歡讀詩,更熱愛充滿詩意的美好生活,她從理智上選定了參加青年近衛軍的道路,就發誓“我只要一息尚存,就絕不離開這條路。”她那非凡的才能、崇高的品德、勇敢的精神,深受同伴們欽佩,終於成了“謙虛的指揮員中最勇敢的,勇敢的指揮員中最謙虛的”青年領袖人物。
謝遼沙與劉芭是兩個富於浪漫主義色彩的英雄形象。謝遼沙參加了青年近衛軍這個戰鬥集體並成了一名領導成員。憑著他的膽識,總是輕鬆而出色地完成了那種令人驚心動魄的危險任務。劉芭活潑、樂觀,能歌善舞,本來就幻想過當一個演員,如今她果真以“小演員”的表演才能把德寇弄得狼狽不堪,出色地完成了許多戰鬥任務。她被捕後還是那么樂觀、活潑,以唱歌、畫漫畫來激勵戰友,還戲弄警察,發表演說。
在青年近衛軍的英雄譜上還有一個代表人物,他就是被人們稱為“教授”的、夢想成為一個詩人的萬尼亞。他是他們之中最年長的一個,有點農民式的純樸、善良、勤勞、憨厚,也有讀書人的沉靜、好學、善於思考、勤於鑽研,以能夠幫助別人為人生最大快樂
作品評價
《青年近衛軍》還很成功地展現了黨組織在對敵鬥爭中的領導作用,著力塑造了老一代布爾什維克的感人的形象。他們的代表就是伏羅希洛夫州黨委書記普羅慶柯和克拉斯諾頓地下區委書記劉季柯夫。
《青年近衛軍》之所以成為蘇聯文學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不僅因為它具有深邃的思想,而且還在於它精湛的藝術成就。作品反映生活,既立足於現實主義的真實、深刻,又飽含浪漫主義的激情,對未來寄予理想。小說的藝術結構博大、宏偉,但又相當完整而嚴謹,幾條鬥爭線索緊緊圍繞一個中心,縱橫交錯而又主次分明、有條不紊地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和諧而統一的整體。情節的發展緩急有致,起伏跌宕,引人入勝,扣人心弦,一步一步地展現出蘇聯衛國戰爭中波瀾壯闊的鬥爭畫面。作者為了塑造英雄們的光輝形象,調動了一切最有效的藝術手段,把他的人物放在廣闊的背景和嚴酷的鬥爭環境中加以刻畫。作品善於用準確的肖像描繪和細膩的心理分析來顯示英雄們外形與心靈統一的美,井以抒情的筆觸插入真摯而熱烈的讚美詞,從而使得每個人物都活靈活現,有血有肉,可敬可愛。他們都以不同的個性顯示出共同的美德。而這些美德又都在他們一個個具體的鬥爭行動中得到充分的表現,感人至深。《青年近衛軍》是真人真事與藝術虛構完美統一的典範,又是法捷耶夫熱烈追求和冷靜思考的結晶,不愧為一部優美的英雄史詩。
作者簡介
法捷耶夫(1901—1956)是中國人民非常熟悉的作家。他出身革命家庭,幼年在海參崴商業學校學習時就同布爾什維克接近,十八歲入黨,參加過國內戰爭和鎮壓喀琅施塔得叛亂。兩次受傷後,到莫斯科礦業學院學習。後來調去做黨的工作。這些經歷都在他以後的寫作活動中起過作用。一九二三年他發表了短篇小說《逆流》(後改名《阿姆貢團的誕生》),次年發表中篇小說《泛濫》。一九二七年發表的描寫遠東遊擊鬥爭的長篇小說《毀滅》給他帶來廣泛的聲譽,成為蘇聯革命初期經典性作品之一。小說摒棄當時流行的抽象浪漫主義和自然主義,細膩地描繪了現實,展示了人物在革命烈火中的精神成長和性格形成。這部小說在一九三一年就由魯迅譯成中文出版(一九七八年又出版了直接譯自俄文的新譯本)。毛澤東在一九四二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對它作了高度的評價,指出“它並沒有想去投合舊世界讀者的口味,但是卻產生了全世界的影響”。另一部長篇小說《最後一個烏兌格人》(四部,1929—1940)也在一九六三年出版了中譯本。小說在國內戰爭的背景上,描繪出數十年間社會生活變化的巨幅畫卷,揭示了共產黨員和革命知識分子的豐富的內心世界。繼《青年近衛軍》之後的第四部長篇《黑色冶金》是描寫當代生活的,只發表了若干片段,遠未完成。
作品思想
小說通過“青年近衛軍”組織、克拉斯諾頓地下區委、伏羅希洛夫州游擊隊和紅軍正規部隊的對敵鬥爭,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的畫卷,歌頌了偉大的衛國戰爭,展現了戰爭的宏偉規模和廣泛的民眾基礎,揭露了德國法西斯的兇殘本性,表明了正義戰爭必勝的真理。小說以極大的熱情表現了在社會主義社會裡成長的蘇聯青年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英雄氣概,塑造了“青年近衛軍”總部領導人奧列格、萬尼亞、鄔麗亞、謝遼薩、劉巴等青年英雄的光輝形象,同時也著力描寫了地下州委書記普羅慶柯、區委書記劉季柯夫等年長一輩領導人的艱苦卓絕的鬥爭,顯示了他們對祖國、對社會主義事業和共產主義理想的無比忠誠。小說以感人的藝術力量令人信服地表現了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是“青年近衛軍”力量的源泉,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
歌曲《青年近衛軍》
1922年四月,共青團詩人、政工人員阿歷山大•別澤勉斯基被招到俄羅斯共青團中央委員會,團中央委員會托他寫一首歌。其實,別澤勉斯基早就想寫首新歌,可是共青團還沒有自己的作曲家。他建議採用現成的曲調來填詞——那是由幾位來蘇聯參加共產國際代表大會的外國同志所唱的一首歌曲曲調。這個曲調的起首句原是奧地利梯羅爾省的民間小曲,流傳已有二百多年了。海頓的G大調交響曲、莫扎特的E大調嬉遊曲和歌劇《魔笛》的終曲、貝多芬的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三樂章中都採用過這一曲調。
給別澤勉斯基的限期是三周。但年輕的詩人一下子來了靈感——他從團中央書記辦公室出來,走兩層樓梯回到共青團的集體宿舍只不過一刻鐘,他就寫出第一段歌詞:“向前去迎接黎明,同志們,去鬥爭!…”到深夜3點,四段歌詞全部完成。又過了半小時,團中央各部門的負責人都被別澤勉斯基的電話叫了起來聽這首新歌。大家聽了不光是喜歡,而且覺得它一字一句都令人熱血沸騰,於是大家立即分頭把歌詞複寫了許多份。到了早晨,越來越多的被吵醒的人都在唱這首歌曲了。
《青年近衛軍》很快就流傳開了。1922年10月在共青團第五次代表大會上,整個大廳都齊聲高唱這首似乎早已熟悉的心愛的歌曲。1923年由作曲家舒爾根改編的《青年近衛軍》第一次出版。這以後,無論是遊行集會,或者在學校晚會上和野營篝火旁,都可以聽到這首歌曲。
衛國戰爭時期,頓巴斯礦區克拉斯諾頓的一群青年就以《青年近衛軍》來命名他們的反法西斯地下組織。他們在監獄里,在刑場上都高唱這首鼓舞人心的歌曲。這些情景,我們可以在法捷耶夫的小說《青年近衛軍》中讀到。
這首歌早在1926年就已經被介紹到中國來,第一個翻譯這首歌的是瞿秋白,他當時譯為《少年先鋒隊》或《少共國際師》,刊載於當時的中國青年社出版的《革命歌集》上。
相關詞條
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題材的電影
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是電影總是希望能夠將這些歷史重現。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電影不勝枚舉,這篇可能不是最全的,但是希望能夠幫助二戰迷們找到自己想要看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