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特倫斯·戴維斯典雅的藝術傑作是近年來少有的幾部能體現出鮮明的英國風格的影片。劇情圍繞在二戰結束後不久,一個利物浦的工人階級家庭的一樁婚事展開,並由一位有時而顯得殘酷的父親穿插於各種情節中。這部電影的魅力由那些具有深刻藝術性的鏡頭構成,並結合了導演本身和演員對角色的把握,特別是精彩的演義了父親這一角色的皮特·波斯爾思韋特……

關於本片
本片是泰倫斯·戴維斯的第一部劇情長片。這部電影具有濃厚的自傳色彩。影片的結構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1985年秋天完成的。兩年後,泰倫斯又招集了原班人馬拍攝完成了第二部分。這部電影在1988年的坎城電影節上獲得了國際影評人獎以及瑞士盧加諾電影節的首獎。本片曾9次獲獎1次提名。
關於導演
《郵報》評出史上最偉大的21位英國導演中排名第8位的泰倫斯·戴維斯,1945年出生於英國利物浦。1973年,他進入科芬特里戲劇學校,同年完成他的第一個電影劇本《孩子們》,並於1976年在英國電影學院BFI的資助下,完成《孩子們》的拍攝工作。隨後,泰倫斯進入國家電影學校拍攝了第二部作品《聖母與小孩》。1983年,他完成了第三部作品《死亡與變容》。這三部統稱為“泰倫斯·戴維斯三部曲”的十六毫米短片,在瑞士盧卡諾影展中放映並獲獎,為他帶來了國際聲譽。
泰倫斯·戴維斯,一位獨具個性的導演,一位世所公認的詩人。藉助畫家般的敏銳洞察力,他在雨中的街道、一雙向窗外匆匆一瞥的眼睛、一間酒吧里的悠揚老歌中發現了醉人的美和詩意。他視角的獨特反映在他每一部作品中,無論是以美國為背景的《霓虹寶典》、改編自美國女作家艾迪絲·沃頓小說的《歡樂之家》,還是描寫英國工人階級家庭的《遠方的聲音》、構築孩子心目中失去天堂的《漫長的一天結束了》,戴維斯都能精確地捕捉到細微的情感,不動聲色地表達出生活的本質。戴維斯的作品哀而不傷,節奏緩慢但不沉悶,充滿著引人思考的啟示。
面對痛苦和壓迫、寂寞和愛、恐懼和欲望、希望和絕望,依循深沉、個性化及情感上的共鳴,找到酸楚的能力和意願。無愧於真正的電影詩人。
獲獎情況
總共9次獲獎,1次提名
演員列表:
皮特·波斯爾思韋特PetePostlethwaite....Father
洛加諾國際電影節獲獎作品之金獎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46年,是瑞士舉辦最早、規模最大的電影節,與坎城電影節、柏林電影節等同為國際A類電影節。每年7月至8月之間舉行,為期兩周。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從未看過的外國影片,鼓勵各國青年導演或新導演拍攝具有新風格和新內容的影片。迄今為止已舉辦61屆。 |
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題材的電影
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是電影總是希望能夠將這些歷史重現。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電影不勝枚舉,這篇可能不是最全的,但是希望能夠幫助二戰迷們找到自己想要看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