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脫險》

《虎口脫險》

《虎口脫險》(La Grande vadrouille,1966)是一部法國經典超爆笑戰爭喜劇片,由兩位著名的法國喜劇演員布爾維爾(Bourvil)與路易·德·菲耐斯(Louis de Funès)主演。二戰期間,一架英國皇家轟炸機在執行一次名為"鴛鴦茶"的轟炸任務中被德軍防空武器擊中,機上的一名英軍中隊長與兩名士兵被迫跳傘逃生,並約好在德軍占領的巴黎市內的土耳其浴室見面,他們降落在巴黎的不同地點,得到兩名法國人,一個是油漆匠,另一個是樂隊指揮的幫助,他們結成了生死同盟,與敵人展開了鬥智鬥勇的生死遊戲。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虎口脫險》 《虎口脫險》

1966年,是人類近代史上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法國宣布退出了北約組織,那一年,聖雄甘地成為印度首相,那一年,中國正在經歷一次風雨飄搖,那一年,列儂宣稱“披頭士樂隊比耶穌更加流行”,那一年,法國銀幕上出現了一部將被永遠記入史冊的賣座喜劇片---《虎口脫險》。
1700多萬的入場人次令它成為當之無愧的法國影史票房冠軍,直到1998年,才有《泰塔尼克號》以2000萬的人次刷新了它保持了三十多年的紀錄,但它仍是法國影片的票房紀錄保持者,直至今日仍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同時,這部影片的中譯本也可視為中國譯配電影中的巔峰之作,上譯廠的老藝術家們對影片台詞所做的二次創作,只可用絕頂精彩來形容,相信很多觀眾都能大段大段的背誦片中的精彩對白。

劇情介紹

《虎口脫險》影片劇照《虎口脫險》 海報

二戰期間,英國轟炸機中隊的一支特遣隊在執行一次名為“鴛鴦茶”的轟炸任務中,一架轟炸機被德軍防空炮火擊中,機上人員被迫跳傘逃生,並約好在土耳其浴室見面。但他們分別降落在德軍占領的法國首都巴黎市內不同地點。德軍展開了全市大搜捕,而其中三位飛行員分別被油漆匠,動物管理員和樂隊指揮所救。迫於形勢所逼,油漆匠和指揮家只得替代各自所救的飛行員去和中隊長大鬍子浴室碰頭。在幾次誤會後,他們終於接上了頭。
在熱情的法國人的掩護下,飛行員們與德軍展開了一場場驚險緊張而又幽默滑稽可笑的生死遊戲。最終,油漆匠,樂隊指揮和飛行員們一起飛向了中立國瑞士。這部影片拍攝於60年代,當年曾創下法國歷史最高票房紀錄,成為法國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法國喜劇大師路易·德菲奈與演技派明星布爾維爾配合傑拉爾·奧利天才的編導手法,使影片成為世界公認的喜劇經典之作。
同時,這部影片的中譯本也可視為中國譯製配音電影中的巔峰之作,上譯廠的老藝術家們對影片台詞所做的二次創作,只可以用絕頂精彩來形容,相信很多觀眾都能大段大段的背誦片中的精彩對白。片子中兩個法國小老頭無疑是全篇中的活寶。一個是路易·德·費內斯飾演的指揮家,一個是布爾維勒飾演的油漆工;前者暴躁、蠻不講理,占盡油漆工便宜,後者憨厚、老實巴交,老是被指揮家“欺負”;兩個活寶迫於形勢,成功搭救因任務失敗而降落在德軍統治區的英國空軍,這個過程,充滿了緊張,又處處滑稽幽默

影片背景

《虎口脫險》海報 《虎口脫險》海報

1966年5月16日,在8個月的前期籌備之後,影片開拍,劇組上下瀰漫著緊張的氣氛。沒有人有過拍攝一部如此昂貴的電影的經驗,當時的1400萬法郎,將通脹率計算在內換算成今天的貨幣要接近1000萬歐元,這在今天的法國影壇也是不折不扣的超級大製作,更不用說當年了。此外,在1966年,淪陷題材仍屬於喜劇片的禁區,之前從沒人敢在大銀幕上拿它開玩笑,以至於在拍攝期間,《虎口脫險》的對外宣傳打的都是“一部藝術實驗電影”的旗號。
下里巴人的油漆匠和陽春白雪的大樂隊指揮,本來是毫無關係、老死不相往來的兩個階層的代表,但是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在一次機緣巧合中,或者,更確切的說,在導演烏里的精心安排下,他們走到了一起,因為不同的個性發生種種衝撞,產生各種笑料,最終又因為共同的目標而互相幫助,互相尊重,成為朋友。從這一點來說,《虎口脫險》也是一部關於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顛沛流離命運的影片。
《虎口脫險》的價值還體現在它也是烏里、德·費內斯、布爾維爾三人組合的最後一次合作,當然,在當初拍攝的時候,他們誰都沒有想到這一點。1969年,烏里又為布爾維爾拍攝了《大腦》,但他的搭檔卻是讓-保羅·貝爾蒙多。1970年9月23日,布爾維爾因多發性髓瘤去世。1971年,烏里為德·費內斯拍攝了《瘋狂的貴族》,原本為布爾維爾所準備的僕人一角只得由伊夫·蒙當取代。1973年。在為布爾維爾追頒榮譽勳章的大會上,德菲奈斯發表了一篇滿懷深情的致詞,追憶自己的好友和工作夥伴。10年之後,德·費內斯也永遠的離開了深愛著他的全球影迷。

主演情況

《虎口脫險》 路易斯·德·費奈斯
姓名:路易·德·菲奈斯 
英文姓名:Louis De Funès 
昵 稱:Fufu (菲菲) 
國 籍: 法國
生 日:1914年7月31日 
出生地:Courbevoie, Hauts-de-Seine, ?le-de-France, France 
星 座:獅子座 
職 業: 導演, 演員,劇作家 
成 名 作: 《穿越巴黎》
代 表 作: 《虎口脫險》 
妻 子: 戈爾曼·艾洛蒂(1936-1942) 
逝世於1983年1月27日
職員表
▪ 出品人:
▪ 製作人:Robert Dorfmann
▪ 原著:
▪ 導演:傑拉爾·烏里Gérard Oury
▪ 副導演(助理):Claude Clément;Lucile Costa;Gérard Guérin;Serge Vallin
▪ 編劇:傑拉爾·烏里Gérard Oury;達妮埃爾·湯普森Danièle Thompson;Marcel Jullian;Georges Tabet;André Tabet▪ 攝影:André Domage;Alain Douarinou;克勞德·雷諾瓦Claude Renoir
▪ 配樂:Georges Auric
▪ 剪輯:Albert Jurgenson
▪ 道具:
▪ 選角導演:
▪ 配音導演:
▪ 藝術指導:Jean André;Théobald Meurisse
▪ 美術設計:
▪ 動作指導:
▪ 造型設計:
▪ 服裝設計:Tanine Autré;Léon Zay
▪ 視覺特效:
▪ 燈光:
▪ 錄音:
▪ 劇務:
▪ 場記:
▪ 布景師:
▪ 發行:
▪ 監製:
與芳托馬斯中那個傻裡傻氣的警官相比, 路易斯·德·費奈斯在“警察系列”電影中塑造的那個陰奉陽違、鬼頭鬼腦的警察局副局長路德維克就更加自私怪戾,這是一套先後拍攝了6部的法國喜劇電影史上最成功的系列喜劇:《 聖特羅佩的警察》、《 警察在紐約》、《 警察結婚記》、《 散步的警察》、《 警察與外星人》和《 警察與女警察》。
如果沒有《虎口脫險》如此風光的 國際聲譽,菲奈斯本人最喜歡的電影 《雅各布教士歷險記》則是他名至實歸的代表作,使菲奈斯的演藝生涯達到了個高潮,上座率高達到7百萬。據說烏里在拍攝時經常因為笑得太厲害,致使攝影機劇烈抖動不得不重拍。影片講述菲奈斯的女兒即將嫁給將軍的兒子,他無意間捲入了一場“政治陰謀”,同時一個著名的猶太教士來法國參加宗教活動,結果從機場開始,警察、恐怖份子、年輕的 總統、知名教士和菲奈斯女兒的婚禮就攪在了一起,該劇劇情緊湊,線索複雜,笑料百出,人物眾多且性格鮮明,不僅有許多的菲奈斯的拿手好戲,還緊扣當時法國社會重要的 宗教分歧和種族主義,給以往菲奈斯誇張 喜劇注入了 浪漫的溫馨。至今劇中在口香糖加工廠那段戲仍然是許多喜劇效仿的經典橋段。菲奈斯還演過用一根小棒指揮芭蕾舞女演員的指揮家(《指揮家》),對雇員吝嗇粗暴卻對客人百般諂媚的飯店老闆(《 總統失蹤記》),嫌貧愛富阻止女兒自由戀愛的大資本家(《奧斯卡》)和西班牙國王的貪婪使臣(《瘋狂的貴族》),最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自導自演了夢寐以求的莫里哀名劇《吝嗇鬼》,塑造了法國電影史上唯一的阿拉貢。

主要作品《連環套》央視播過,黑白片,菲耐斯飾演總經理。相當精彩的一部懸念喜劇片。《警察》系列六部,極具諷刺意味的系列(《聖特魯配的警察》、《警察結婚記》、《警察和女兵》、《警察智斗外星人》、《警察在紐約》、《警察退休記》等)《冰凍人》講的是一具冰封多年的19世紀青年在20世紀復活後的故事,菲耐斯飾演青年的父親和20世紀的假父親《方托馬斯》系列三部,搞笑的經典。《暗渡陳倉》(又譯《弄巧成拙》)《大飯店》(又譯《總統失蹤記》),最經典的是訓練服務員時的那段舞步。《美食家》(又譯《好漢還是孬種》),法國美食的傑出捍衛者,反對美式快餐的傑作。《夫妻市長》(又譯《針鋒相對》),裡面對日本人的嘲諷可謂入木三分。《瘋狂的貴族》對吝嗇鬼和貴族的生活進行了無情的嘲諷。

幕後製作

《虎口脫險》劇照 《虎口脫險》劇照

1966年,父女倆打造的《虎口脫險》成為法國電影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經典作品。1700多萬觀眾人次令它占據法國影史票房冠軍寶座32年。《虎口脫險》的影響超越國界,超越時間。丹尼爾·湯普森在蓉向記者回憶起了那段塵封往事。

一句對話促成經典

丹尼爾·湯普森的父親熱拉爾·烏里,1919年出生在巴黎一知識分子家庭,17歲時他決心當演員,在法國國家戲劇學院500選5人的新生招考中脫穎而出。畢業後,他活躍在話劇舞台和大銀幕上。正當事業蒸蒸日上時,“二戰”爆發,有著猶太血統的他為逃脫蓋世太保的追捕,被迫帶著自己的奶奶、母親和已懷孕的妻子逃到瑞士,在日內瓦偷偷地繼續表演事業,這一經歷可以在他日後的作品《王中王》中找到影子。“二戰”結束後,烏里開始嘗試劇本寫作,1960 年改行當導演,但他的前三部電影反響平平,年近半百的熱拉爾·烏里鬱悶彷徨。一天,在與片場一位跑龍套的小配角聊天時的一句話,讓他突然頓悟,“你實際上是個喜劇片作者,只有承認這點,你才能真正的表現出你自己。”說這句話的是他的朋友路易·德菲奈斯(《虎口脫險》中指揮家扮演者)。烏里繼而轉攻喜劇片,1964年他自編自導的《暗渡陳倉》大獲成功,主演是當時紅透半邊天的喜劇名角布爾維爾和“一語驚醒夢中人”的德菲奈斯,“黃金三角”組合由此形成。

一部經典改變命運

從跑龍套到喜劇之王,路易·德菲奈斯這個小個子、神經質的喜劇大師,因《虎口脫險》永遠被中國觀眾記住,只要說起“指揮家”,觀眾就會浮現出會心的笑容。鮮為人知的是,在拍該片前,德菲奈斯已50多歲,從影20年參演電影120部,但幾乎全是民眾演員或跑龍套。命運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他建議導演烏里拍喜劇片,也為自己爭取到了機會。德菲奈斯在《暗渡陳倉》里第一次擔任重要角色,曾因自己的戲份少於絕對主角布爾維爾而鬧過一次罷工,直到導演答應為他專門補一場戲才罷休。《虎口脫險》上映時,他的片酬已達100萬法郎,還有票房分紅,讓老來成名的德菲奈斯感慨良多:“靠這部電影我賺了不少錢,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參與一部電影票房分紅,1.4%。”

一部藝術電影創造歷史

1966年5月,經過8個月籌備,《虎口脫險》正式開機。1400萬法郎的投資令該片成為當時法國電影史上最昂貴的電影。《虎口脫險》在宣傳上打出“一部藝術實驗電影”旗號,影片拍攝精益求精。拍攝油漆桶濺到德國軍官身上那場戲時,道劇組用煉乳代替白油漆,這段戲共拍了12條才過關。每條拍完後後,軍服還要送去蒸汽熨燙,僅為這個鏡頭就花了3萬法郎!對細節的苛求最終保證了影片的巨大成功。
對導演烏里來說,最大的難題是布爾維爾和德菲奈斯的對手戲,他在回憶錄中記載:“有的演員是那種上來第一條就發揮很好的,就像布爾維爾,你反覆越多,他的感覺反而越差,而德菲奈斯恰恰相反。於是兩人一個越演越糟,另一個卻越演越好。幸好這種狀況沒持續很久,在互相了解後,他們各自都作了些調節,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
德菲奈斯指揮大樂隊的那場戲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為學好指揮,他事先接受了專門培訓。不過實拍那天,當他真的站在一百多名專業樂師面前時仍感到一絲怯場。當《匈牙利進行曲》樂聲響起,他立刻投入角色。烏里在回憶錄中寫到:“他的動作瀟灑自信,絲毫沒有落後于樂聲,他像真正指揮那樣帶領樂隊演奏。一曲終了,他向樂隊鞠躬致意,所有樂師自發地全體起立為他喝彩。這時德菲內斯轉過身,我看見了他眼中的淚光,我也一樣。”
1966年12月,《虎口脫險》在香榭麗舍高蒙影院舉行首映式。電影放畢,劇組上下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無數觀眾涌過來向他們表示熱烈祝賀,從第一排座位走到到放映廳出口的14節台階,他們足足用了30分鐘。隨後,法國觀眾也以前所未有的熱情來迎接這部傑作。該片接著在義大利、比利時、英國、德國等連連打破票房紀錄,橫掃歐洲,風靡全球。

譯製片黃金時代 《虎口脫險》來到中國

《虎口脫險》誕生16年後,該片終於來到中國。1982年7月,《虎口脫險》經上海電影譯製廠譯製在國內放映,萬人空巷。
據該片的譯製導演蘇秀回憶,影片中土耳其浴室接頭那場戲哼唱了一段被影迷傳唱的小調:“鴛鴦茶、鴛鴦品,你愛我、我愛你……”但原文中歌詞 “teafortwo”最初被譯為“情侶茶”,雖然意思不錯,但怎么唱怎么彆扭,老廠長陳敘回家想了半天,第二天到廠里把“情侶茶”改成“鴛鴦茶”。從這一細節可以看出這部譯製片在配音藝術上的精益求精,《虎口脫險》也因此成為中國電影配音標桿之作。

幕後花絮

《虎口脫險》劇照 《虎口脫險》劇照

“這兩個人不錯。”——油漆匠奧古斯坦·布維(配音:於鼎),指揮斯塔尼斯拉斯·拉弗(配音:尚華)。
要說看《虎口脫險》基本上都是為了要哈哈大笑,可要問究竟是誰帶給觀眾的笑更多一些?是慢條斯理的油漆匠?還是心急火燎的指揮家?可真叫個難了。
“戰爭時期,有個油漆匠”——油漆匠(配音:於鼎)
演技派巨星布爾維爾扮演油漆匠——就是那個一直想和木偶劇團姑娘擦出點火花的油漆匠,老實巴交的一個人,還總愛耍點小聰明。一會善良地指出指揮的鞋和腳踏車不對勁,轉眼又後悔上了;一會象個大學生樣的玩求愛,一會兒又靦腆的象個小學生。他的聲音總象厚厚的橡皮糖,有點粘糊糊的,可是就是透著一點甜。
“麥金托什先生,我給你帶來好訊息了”——指揮(配音:尚華
喜劇明星路易·德·富耐斯扮演指揮——這人特喜歡抖機靈,就像麥金托什說的:“那矮個顯得特別精神。”又像中隊長說的:“他就愛發個牢騷。”從一開始他就在發泄不滿情緒,就像一團跳動的火,走哪燒哪。而這個時候,尚華老師那種從骨子裡攢出來的勁頭就特別令人期待。拉弗先生一路撒播著笑的種子,觀眾的情緒亦隨著他的喜怒哀樂而發生著分秒的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給這對活寶配音的於鼎和尚華老師,他倆在生活當中也是一對交情甚篤的老搭檔。尚華配這部片子的時候已經六十多歲的高齡了,有些轉場鏡頭很快,連精力充沛的年輕人也不一定抓得準,可他的口型依然對得很好,沒有絲毫差池。睹片思人,忠厚善良的於鼎老師已於幾年前去世,他一生勤勤懇懇,樂於助人,淡薄名利。做藝先做人,此話在上譯老演員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你們把我當傻瓜啦?”——德軍少校阿赫巴赫(配音:翁振新
翁振新老師的聲音絕對不會讓你害怕,《佐羅》里大腹便便的加西亞,《天鵝湖》里那個大魔鬼,他們的聲音怎么聽都像是從無錫大阿福身體裡發出來的。凡是有他參與的片子,我們就知道這回又可以開懷大笑了,哪怕這回配的是最窮凶極惡的一個物種——納粹軍官。雖然這個德國大胖子一個勁地說:你們倆,把我當傻瓜了,把我當傻瓜了?可地球人都知道:這部片子裡最大的傻瓜還不就是這個酒糟鼻子的德國軍官嗎?翁振新的聲音特色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蠢、笨、憨、傻,這樣的聲線特型演員如今是打著燈籠也難找了。
“好戲在猴頭,真夠刺激的”——木偶劇團女演員朱麗葉特(配音:程曉樺

穿幫鏡頭

《虎口脫險》 《虎口脫險》
拍攝油漆桶濺了德國軍官一身的那場戲時,道劇組用煉乳來代替真正的白油漆,不過 鉛桶落下後只能濺起稀稀拉拉的幾點,根本無法形成 導演所要的效果,於是他們在鉛桶的底部設計了一個小小的壓縮空氣裝置,落地後會幫助噴出更多的煉乳,這段戲一共拍了12條才最終過關,每條拍完的時候,道劇組都要趕緊把布景擦乾淨,同時把德國軍官的衣服送去蒸汽熨燙,光為了拍這一個鏡頭,就花了整整30000法郎。
這還不是最讓道具組頭痛的事,接下來的一幕就是奧古斯丁和英國兵一起逃上屋頂,為此,道具師需要爬上屋頂,用假的 煙囪把屋頂上的電視天線一一隱蔽起來。
不過最難拍攝的還是影片結尾的滑翔機從懸崖飛起一幕,為了找到合適的飛機場,劇組花費了不少功夫,之後為了等待合適的風向又是一等五個月,不過最終的效果證明了他們的苦工沒有白費。

上譯配音

《虎口脫險》 童自榮
指揮: 尚華
油漆匠: 於鼎
中隊長:楊文元
麥金托什:嚴崇德
彼得·庫寧漢:施融
德軍司令: 童自榮
德軍少校:翁振新
動物園員工: 喬榛
歌劇院地下黨:蓋文源
朱麗葉特: 程曉樺
朱麗葉特的爺爺:周瀚
蓋世太保:楊成純
旅店老闆娘:蘇秀
德軍副官:戴學廬
嬤嬤: 丁建華
鬥雞眼射手:喬榛
本片開頭旁白: 蓋文源

影響

《虎口脫險》劇照 《虎口脫險》劇照
本片當年曾創下法國最高票房紀錄,中譯版本也可視為我國譯配電影中的巔峰之作。
這部影片拍攝於 70年代,當年曾創下法國歷史最高票房紀錄,成為法國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法國喜劇大師路易.德.費內斯與演技派明星布爾維爾配合熱拉爾·烏里天才的編導手法,使影片成為世界公認的喜劇經典之作。
同時,這部影片的中譯本也可視為中國譯配電影中的巔峰之作,上譯廠的老藝術家們對影片台詞所做的二次創作,只可以用絕頂精彩來形容,我相信很多觀眾都能大段大段的背誦片中的精彩對白。這次在有線台上演的版本,採用直接進口的影像,畫質極好。

看點

《虎口脫險》劇照 《虎口脫險》劇照
本片是最著名的有關 二戰的喜劇電影,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歡樂,其中主演路易·德·費內斯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法國著名的 喜劇明星,他的喜劇天賦和在影片中精湛的表演使得《虎口脫險》曾在 法國創下票房收入過億的記錄,成為法國影史上 里程碑式的作品。
《虎口脫險》令德菲奈斯一夜成名,影片連續9周占據法國票房榜冠軍。影院為招攬觀眾,紛紛拿出德菲奈斯的舊作重映,哪怕是那些他擔任小配角的老電影。德菲奈斯從“跑龍套的”變成喜劇之王,此後又接連拍攝了《瘋狂的貴族》《警察的故事》系列等許多喜劇經典。
影片在中國獲得的巨大成功,除影片本身的魅力外,還要歸功於完美的譯製。這部影片的中譯版誕生於中國譯製片黃金時代,上譯廠尚華為“指揮先生” 配音, 於鼎傳神地演繹了“油漆匠”,而“納粹將軍” 童自榮、“修道院嬤嬤”丁建華、“動物園管理員” 喬榛……陣容強大。

影片評價

《虎口脫險》劇照 《虎口脫險》劇照
本片是最著名的有關二戰的喜劇電影,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歡樂,其中主演路易·德·費內斯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法國著名的喜劇明星,他的喜劇天賦和在影片中精湛的表演使得《虎口脫險》曾在法國創下票房收入過億的記錄,成為法國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這是真正的喜劇藝術,天生被賦予濃厚的幽默感的法國人為我們奉獻了永遠的精神大餐。這是一部喜劇片,也是一部戰爭片,但是我們看完整部電影卻沒有看到一個人死去,即使是被那個鬥雞眼的德國 機槍手打下來的自家飛行員,最後出現的身影也是飄搖的 降落傘。戰爭很殘酷,但是認識戰爭未必需要殘酷的畫面。
本片當年曾創下法國最高票房紀錄,中譯版本也可視為中國譯配電影中的巔峰之作。

相關視頻

【抱歉,不支持flash】


經典的戰爭片

酷愛軍事是人都喜歡看戰爭片,而且會很懷念它,但是我們往往只是關注那些精彩的場面,卻沒有思考戰爭的由來和危害以及戰爭的可怕。  

法國喜劇電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