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史十五講》

《秦漢史十五講》

《秦漢史十五講》是由作者韓兆琦與趙國華著作、鳳凰出版社於2010年6月1日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秦漢史十五講》秦漢史十五講

清華、復旦、南開、南大、北師大等著名高校學者共同打造,集學術性與通俗性於一體的中國史系列讀本”

本書以專題講座形式,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多角度講述秦漢歷史。講述風格深入淺出,具有很強可讀性,特別對一些普通讀者感興趣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儘量在學術研究角度給予詮釋和辨析。

同時專題設定在傳統偏重的政治、經濟、軍事史之外,特設附錄十篇,以求展示秦漢社會生活、文化藝術等多個層面,使讀者能夠全方位了解秦漢歷史,在增長知識的同時感受到歷史的豐富多彩

作者簡介

韓兆琦,生於1933年,天津靜海縣人。1959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1962年復旦大學古典文學研究生畢業,其後為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著有《史記箋證》、評註本《史記》、《文言白話對照史記》、《史記通論》、《史記講座》、《中國傳記藝術》、《中國古代散文專題》等多種。在台灣出版的著作有《新譯新注史記》、《史記博議》等。

精彩書摘

滅秦之功,司馬遷評價項羽似乎偏高
說項羽在滅秦過程中有大功,是可以的,但不能說他是天下反秦諸侯的領袖,尤其不是劉邦的領袖。對項羽的破秦之功如此表述,並給項羽立為“本紀”,是司馬遷的一種帶有濃厚感情色彩的獨特看法。班固的《漢書高祖紀》寫韓信、英布等請劉邦即皇帝位的上書中說:“先時秦為無道,天下誅之。大王先得秦王,定關中,於天下功最多。”當然,這是來自劉邦部下的一種聲音,但也不能說不是事實。我倒不是非要辯論究竟誰的功大,我只是想說《史記·項羽本紀》一文的主觀色彩太強,容易影響讀者的客觀性,讀書時務必注意這一點。
鴻門宴項羽不殺劉邦,是雙方妥協的結果。雙方的實力的對比,加上客觀形勢的對比,都沒有絕對取勝的把握,都有妥協的需要,關鍵是劉邦必須先讓出關中,而劉邦又做到了。
鴻門宴項羽不殺劉邦是底下已經預定了的,不然,劉邦肯冒然前去么?劉邦可不是那種見義勇為,肯為什麼信念而付出犧牲的節俠之士!
最後再說項伯,項伯究竟是以什麼身分去找張良的,是個人行為?還是負有項羽的使命?《項羽本紀》先是說:“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很像是個人的行為。但寫到後來又有所謂:“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如是未蒙允許的私自前去,何以又言“報項王”?項伯此行的最大成效是溝通雙方,為雙方首腦會談鋪平了道路,使雙方達成了相互妥協,作用巨大。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講千古一帝秦始皇
一、秦始皇的人生歷程
二、秦始皇的政治作為
三、秦始皇的功過是非
第二講李斯的歷史功過與秦朝滅亡
一、李斯的政治作為
二、李斯思想的複雜性
三、李斯的三次人生轉型
第三講劉邦建漢新讀
一、滅秦之功,司馬遷評價項羽似乎偏高
二、對楚懷王應有足夠的認識
三、鴻門宴是劉邦、項羽相互妥協的結果
四、楚漢戰爭,司馬遷寫出了劉邦勝利之必然,但感情在項羽一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