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講座

史記講座

《史記講座》,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本書由司馬遷其人、《史記》常識及專題、名篇解讀三部分組成,力求新視角、新觀點、新證據,揭示司馬遷的生死觀及與漢武帝的矛盾、《史記》的真實性問題、《史記》的悲劇品格、《史記》的錯誤和疏漏,近年來考古發掘對《史記》的驗證等;

基本信息

作者韓兆琦
ISBN:10位[7563371141] 13位[9787563371143]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定價:¥30.00 元

內容提要

本書由司馬遷其人、《史記》常識及專題、名篇解讀三部分組成,力求新視角、新觀點、新證據,揭示司馬遷的生死觀及與漢武帝的矛盾、《史記》的真實性問題、《史記》的悲劇品格、《史記》的錯誤和疏漏,近年來考古發掘對《史記》的驗證等;名篇解讀告訴你如何讀《史記》,並介紹重要的注釋《史記》的參考書。本書是《史記》的權威通俗讀本,較好的入門書。

編輯推薦

過去人們總愛說《史記》是“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從歷史的角度講這不錯;人們也總是說《史記》是史詩,是小說,從文學的角度講這也不錯。現在我們還要進一步指出,《史記》是司馬遷對先秦優秀士人思想人格的弘揚,是對先秦士人群體風貌的禮讚,同時也是對自己獨特人格的塑造與熔鑄。司馬遷是先秦以及漢初優秀士人思想人格的繼承者,也是終結者。
——韓兆琦

作者簡介

韓兆琦,天津靜海縣人,生於1933年。1959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1962年復旦大學古典文學研究生畢業。此後長期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任教。為教授、博士生導師。1998年退休。現在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有中國《史記》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著有《史記箋證》、評註本《史記》、《史記通論》、《中國文學史》、《簡明中國文學史》、《中國傳記文學史》、《中國傳記藝術》、《漢代散文史稿》、《先秦兩漢散文專題》等二十餘種。其中《史記箋證》獲中國高校第四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史記通論》獲北京市優秀社會科學研究二等獎。在台灣出版的著作有《史記博議》、《史記選注》、《唐詩選注集評》等。韓兆琦長於教學,曾獲得“曾憲梓教育基金會”組辦的全國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兩次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從1992年10月開始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目錄

前言
司馬遷其人
第一講 時代、家世與生平
第二講 受宮刑忍辱著書
第三講 史學之父的創舉
第四講 多民族的大史記
……
《史記》其書
名篇解讀
附錄
……

書摘

《史記講座》
第一講 時代、家世與生平
一、司馬遷的時代
偉大的時代孕育偉大的人物,偉大的人物又催生了偉大的歷史文化。台灣學者賴明德在《司馬遷之學術思想》一書中指出:“司馬遷是我國繼孔子之後,兩千多年以來歷史文化界最偉大的巨人。他那卓越的歷史觀點,豐富的人生體驗,深刻的社會見解,精湛的學術造詣,以及高度的文學修養,除了一部分得之於稟賦以外,大部分都和他所生長的時代與社會有不可割斷的密切關係。”司馬遷的活動生涯大致和漢武帝相始終,所以賴明德認為,司馬遷那“淵博的學識,豐富的閱歷,豪放的風格,和大漢帝國的磅礴氣勢是息息相關的。繁榮的經濟和壯盛的國威。使司馬遷孕育了他那種海闊天空的浪漫精神和雄偉氣魄;學術文化從多元趨於單一,使司馬遷深深感受了多元文化的可貴和思想自由難求;森嚴的法紀,使司馬遷感受了被蹂躪的人性是多么的可憐,被壓抑的人權是多么的可悲。那是一個風雲際會的時代,也是一個激發智慧的時代;那是一個籠絡知識分子的社會,也是一個磨鍊天才的社會。司馬遷的一生便是在這樣的時代和社會中成長;《史記》一書也是在這樣的時代和社會中寫成。因此,要正確了解和評價司馬遷和《史記》,必須先了解司馬遷所生活的時代。
司馬遷生活在漢武帝時代,這個時代是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一個強盛的時代,一個氣勢宏大、蓬勃發展的時代。在經濟上,由於秦末連年戰爭,生產受到嚴重的破壞,大批農民破產流亡,社會經濟凋敝不堪,出現了“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的上下普遍窮困的狀況。但劉邦建國後,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注意穩定社會秩序,積極恢復和發展生產,經過惠帝、文帝、景帝的相繼努力,社會經濟日趨繁榮,到了武帝初年,經濟的繁榮已經遠遠超出戰國時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